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孩子
2017-11-29刘亚玉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孩子
刘亚玉,网名点点,双子座,青年学者、编剧,苏州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在《当代电影》等核心期刊中多次发表论文,曾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编剧工作。
过去的一个月,对妈妈们来说,有许多令人心碎的新闻事件。先是携程亲子园的虐童事件,而后是江歌案,它们像针一样刺痛着每个善良人的神经。
看到各种口诛笔伐,探讨事情如何发生,让人不禁反思,在未来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太多让孩子们懂事、听话,做一个家长和老师的乖宝宝,却太少地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分辨人世间的是非。
在虐童事件的发酵过程中,很多人提到,因为幼儿园老师们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只拿着月薪3000的工资,才将不满发泄在了孩子身上,他们也是社会的弱势阶层,同样值得关注。我对这种观点不置可否,贫穷远不能作为一个人作恶的正当理由。关键在于机制如何规范,将人性中潜藏的恶魔与小野兽关押在一个安全的范围。
某位知名童书作家在朋友圈疯转的评论文章,最后还写到,“为了孩子,也许我们应该慢一点,等等那些还没有赶上车的人。”这是什么鬼逻辑,我们的社会发展要等那些在幼儿园里工作,却喂孩子吃芥末的人,怎么等?如何等?跟着他们一起low下去?真是受够了这些圣女一般貌似关怀着弱势群体的心灵鸡汤。
幼儿园虐童事件在近年来早已不是罕见,也有很多报道性侵幼童的事件,因为这些负面的新闻,每当我看到街上有孩子,尤其是小女孩,穿开裆裤时,都觉得无比担心。可是在二线城市甚至很多大城市,仍然随处可见四处林立的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其中有一些非常好的,也不乏设施简陋的路边摊。每当看到后者,我都暗自思忖,自己敢不敢放心地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幼儿园。门槛低、工资低、经营管理无秩序正在慢慢摧毁这个原本应该值得尊重的行业,可孩子们无法复制的童年,不可逆的成长,心灵与身体的健康,却要为大人的错误承担沉重的代价。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教会孩子从小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告诉他们遇到哪些事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还有,寄希望于体制的完善与变革。
没错,这时候又涉及到了情感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当遇到坏人的时候,你敢不敢站出来,说“不”? 江歌是那个勇敢地站出来说“不”的人,但现在的局面,不应该是好人应得的下场。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父亲在他刚刚上大学的女儿转的“刘鑫江歌案”文章下留言:交友要谨慎,帮人有底线。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内心想说的话。友情是最坚硬的东西,我们都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被朋友渡过河,有时候却也是最脆弱的东西,尤其是在危急时、拷问人性、面对生死利益的时候,脆弱地不堪一击。
可是,当你刹那的懦弱造成的后果是如此严重时,还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安然无恙、理所应得的过日子,这可能是人性里更深一层的恶。
在这个事件中,刘鑫是主角,她的父母是配角。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个因果的关系。刘鑫也许就是那个被溺爱到出国前连番茄炒蛋都不会做的大宝宝,以为爱情天长地久和男友同居拍裸照的小公主,最后变成出了事情玩失踪被全家人保护起来的全民公敌。因为有这样自私没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父母,才教出纵容出了这样的孩子。
很多人说,如果是你的孩子当时在刘鑫的位置,打电话给你,你会不会告诉她,在警察到来之前,不要开门。确实,那个危机时刻做出的决定是出于本能,谁都无法预估,问题在于,你的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应该承担一个社会人的职责。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对她说,孩子,很庆幸在这场灾难中存活了下来,但是永远不要忘了,是谁,为我们全家人挡住了那把锋利的匕首。如果不是因为你,你的朋友原本可以不这么做,那现在抱着遗像的人会是我。总有一天,你也会当妈妈。到那时候,你会明白,一个孩子的生命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因此,你绝不能选择逃避,只有承担起这份责任,你才能真实地,面对今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