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微:关于爱情,我们了解的太少
2017-11-29吴婧茸图片王馨慧
记者 吴婧茸 图片 王馨慧
秋微:关于爱情,我们了解的太少
记者 吴婧茸 图片 王馨慧
作为内地最懂情感、懂生活的作家之一,秋微在这个深秋的单身节带着自己又一新作《几乎爱人》,做客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与读者们分享自己眼中的爱情。
一袭黑色套装,妆容干净眉宇清晰的秋微优雅干练,她最初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可能是主持人,她主持跨度长达十余年,主持了超过3000期的电台节目。很多读者跟她见面的开场白都是:“我是听你电台节目长大的。”那些她在电台里推荐过的图书、电影、艺术作品等等,可以说影响了千万人青春的养成。“有趣”和“会生活”也成了她最为人称道的两个标签。
戴军评价她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一个会作曲,会填词,会写锦绣好文字,会做生意,会开快车,会喝二锅头,唱歌像齐豫;一个生活在21世纪张爱玲式的女子”,也正是这些特质,使得秋微具备了不凡的美感。
这次,我有点喜欢自己的作品哦
秋微可以说是个出色的“爱情作家”,她和记者坦言从几年前开始,她对自己有个要求:每一年到一年半,出一本小说。“是小说,不是谈谈情励励志的杂文集。”所以她在最近几年推出的都是小说,无论是现象级的《莫失莫忘》,还是马上就要拍成电影的《女少年》。
今年,她交出的作品是《几乎爱人》。这本书包含三个中篇,每一篇都是一场浩荡的爱情。反映了“人生如梦,际遇无常”的成人爱情观。但和“丧文化”表现的自弃和颓废不同,秋微娓娓道来的文字中,凝结着爱恨哀欢的丰富情绪,好像一杯上品的威士忌,经历丰富,表达浓郁,然而依旧单纯。
秋微向来不是一个“自恋”的作家,她说她很少爱自己的书,总是写完就嫌弃,但《几乎爱人》让她第一次觉得“有点喜欢自己的作品”。
“听了小说中提到的巴赫跟肖邦,令人憧憬去东京到六本木邂逅一个喜欢王家卫的英俊青年,然后一起去伊豆,在那个出产过无数东方文学大家的地方读一读《源氏物语》;读完《暗恋时代》,忍不住重温一遍《滚滚红尘》,甚至也想找一个小众的所在去感受一下打碟的乐趣……”
这些都是秋微镶嵌在这本书里的细节,她把这些对艺术的审美恰到好处地放进小说,让阅读因注入了艺术元素而变得更加不虚此行。不可否认,《几乎爱人》这个作品在小说的身份之外,更是一本高格调生活手册。
据悉,《几乎爱人》首篇在完稿之初就已被抢下电影版权,成为中日合拍片,将于2018年进行拍摄,这也让秋微非常期待。
这个时代,连爱情都变得“丧”了
“今天过得不错吧?是不是离梦想更远了?”“有时候不努力一把,就不知道什么叫绝望。”和传统的正能量鸡汤不同,今年在年轻人生活圈里流行的是“丧文化”,各种“丧段子”层出不穷,就连与“喜茶”相对应的“丧茶”都卖得风生水起。
不得不说,“丧”的氛围四处弥漫,甚至爱情也沾染了“丧气”,这一股“丧”的气息,被敏锐的秋微捕捉到,她在自己新作《几乎爱人》里的三个故事也颇有点“丧式爱情”的味道。“经历一切之后依旧单纯,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也是《几乎爱人》这本书里的人和故事最大的特质。”
关于爱情,秋微表示,爱情就像一场探戈,需要双方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一种有弹性的相互依靠。双方所用的力,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在依靠对方的同时也要让对方来依靠自己,这样才能跳出一段好看的舞蹈,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秋微笑说,无论是好看的舞蹈还是好看的爱情,都需要男士多主动一点。
关于孤独,秋微说,生活就像一段舞蹈,有时候需要和别人共舞,有时候也需要自己独舞。人为什么会受伤?因为有自己的短板,而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让自己的短板越来越少。这样当舞伴离开我们的时候,才不会很狼狈地摔倒,才能够继续舞出一段精彩的人生。
秋微认为,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最后都会是一个分开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孤独地来,孤独地离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种失去的艺术。”
而之所以取名《几乎爱人》,秋微说,几乎,就是没有;几乎成为爱人,就是没有成为爱人,“在你的一生中,一定有个人几乎成为你的爱人。在他之后,你才是最好的你。”
名人眼中的秋微
张皓宸说:秋微最会讲“失去的艺术”:遇到人生挚爱,而后失去。我常说人生就是被遗憾与收获填满的,我无法说明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或许所有的失去和差一点,往往让爱有了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抵达了另一种圆满。
张绍刚说:秋微老师是最会写男男女女那点儿纠缠的作家,看似漫不经心的,但下笔狠,扎心;然而不疼,痒痒。
许晴:如果说人生中有什么是可遇不可求的,“神交”大概算一个,无关欲望,无关情爱,是最难得的一场奇遇。在秋微笔下,所幸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