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2017-11-28陈玲昌
陈玲昌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优秀文化基因,积淀了我国乡村基层治理智慧,在维系地方社会的文化、风俗、教化和乡土社会有效运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新乡贤文化”这个名词,则在2016年全国两会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诞生。发展乡贤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社会秩序的维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意义
1.新乡贤内涵。新乡贤,就是具有奉献精神、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带动力的现代精英。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口碑好,在经济、人文、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有所成就,愿意为家乡建设尽力,有德行、有威望、有能力、有作为的人,都是新乡贤。大致分为“本土”乡贤、“离土”乡贤、“外来”乡贤三类,具体表现在爱乡睦邻、孝贤友善,创业富民、反哺桑梓,崇文兴学、守望乡情,公道正派、促进和谐,热心公益、教化乡民,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
2.新乡贤文化的精神实质。从基本理念上说,建构新乡贤文化应摒弃传统乡贤文化中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等糟粕,倡导民主法治理念、开放竞争意识、包容创新氛围、幸福平等精神等现代文明因子;從文化主体上说,新乡贤既包括道德模范、社会贤达等,也包括以自己的专长、学识和财富建设乡村、改善民生的优秀人物。因此,新乡贤文化应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它既汲取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价值精华,又践行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发扬传统乡贤品格,又凝练现代乡贤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相契合、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文化。
3.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手。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从优化乡村治理文化看,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能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新乡贤文化作为乡村地域精神和文化的标记,还可优化整合乡村文化与价值体系,推动乡村社会善治。从提升乡村治理手段看,在一些乡村出现“空心化”等现象的情况下,推进新乡贤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能促进公共服务普及与公序良俗形成,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2 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途径思考
重视乡贤文化,发挥好乡贤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让乡贤文化历久弥新,焕发时代光芒, 就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以培育新乡贤文化为抓手,发挥“新乡贤”在农村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作用,着力培育和美的家风、醇美的乡风、尚美的社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第一,注入新内涵,让乡贤文化根植乡土。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积极选树新乡贤、培育新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一是标准突出时代性。召开乡贤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新乡贤应该是“有威望、接地气、能带头、起作用”的草根群体、民间力量。把“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20字作为遴选新乡贤的标准。二是对象突出多元化。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评选对象突出多元化,既有发家致富带头人,又有善管理、懂市场的经营能手;既有一心为民、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又有热心公益、扶危济困的热心人、好心人。三是特色突出乡土情。把“群众评”和“评群众”相结合,确立“村推选、镇认定、区统筹”思路,确保评出先进、评出导向、评出乡情。
第二,树立新标尺,让乡贤事迹垂范乡里。挖掘和培育一批植根乡土、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乡贤,通过用他们的言行垂范乡里,引领文明新风尚,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利用乡贤选树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学,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看到比较、受到教育、改进理念,自觉向贤良看齐,与文明为伍。采取“五个一”方式广泛宣传“新乡贤”的嘉言懿行、成就贡献,为农民群众树立标杆。一是用一张榜展示形象。每位乡贤拍摄一张生动反映其核心事迹和精神的照片,并在每个镇街和各个村(社区)集中设置“乡贤榜”,把“新乡贤”亮出来。二是用一句话概括事迹。将每位乡贤事迹用一句话概括,让“新乡贤”事迹易记易懂、便于传扬。三是用一块匾明确荣誉。邀请书法名家,为乡贤题写家风家训,制成牌匾,悬挂厅堂,激发使命感、荣誉感。四是用一本书荟萃故事。编撰《乡贤故事汇》,记录乡贤故事,做为农村道德讲堂的生动教材和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五是用一首歌传递情怀。征集“新乡贤”主题歌,用歌曲传颂乡贤奉献精神、进取意识、优秀事迹。
第三,引领新风尚,让乡贤精神涵养乡风。注重发挥新乡贤在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一是乡贤立村规民约。在村支两委领导下,由本村乡贤牵头,制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二是针对赌博迷信、大操大办等不良风俗,组织乡贤敦风化俗。三是乡贤传家风家训。开展“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主题活动,挖掘乡贤事迹、乡贤精神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在各媒体开设“乡贤谈家风”“乡贤传家训”等专栏;依托家族祠堂,在祭祖时融入诵读家规家训、讲述家族故事、奖掖后辈先进等,发挥家族生活伦理教化功能;编辑《乡贤家训集》,邀请书画家创作以“乡贤家训”为主题的作品。
第四,服务新发展,让乡贤力量造福乡邻。注重发挥新乡贤资源优势、能力优势,把乡贤回报乡里的善意变成真正的善举。一是当好中华美德的传承人。成立“乡贤文化促进会”,让乡贤有效参与并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当好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在乡贤中开展“为家添力、为家添智、为家添美、为家添彩”主题活动,帮助乡邻学技术、建场地、筹资金、跑市场,实现“先富带后富、我富带共富”。三是当好邻里纠纷的化解人。发挥乡贤威信和影响力,帮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中,做好政策解释与沟通协调,维护村民合法利益。带头宣讲法律政策,促进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四是当好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发挥乡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助困、助学、助医等公益事业。五是当好社情民意的知情人。发挥乡贤人脉优势,收集梳理群众所需所急所想,问难点,找焦点,访热点,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促进下情上达,帮助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3 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保障措施
发展乡贤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放到全局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引领方向,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真正把一批热心公益、热爱家乡的人士凝聚起来,不计名利、无怨无悔,为农村发展奉献心血和力量。
一是制定新乡贤政策。鼓励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退休后深入农村、发挥余热,对回乡人员有关薪金医保等手续提供方便。各村要为新乡贤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的爱乡之心、赤子之情能够发挥出来,真正让“能人”乐意“告老还乡”,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二是涵养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既是传统乡村社会“尚贤敬德,奋进向上,造福桑梓”人格品德的传承,也是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继承传统乡贤文化的乡村治理、惠泽百姓、扶贫救弱等内涵,创新新乡贤文化,赋予新乡贤文化传承文化文明、践行核心价值、发展经济社会等新时代内涵,让文化为“新乡贤”反哺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营造新乡贤氛围。“新乡贤”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乡村,要在乡村大力宣传弘扬乡贤时代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乡贤精神宣传载体,编演以乡贤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巡回演出,营造一个人人学习乡贤、人人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能人”吸纳机制,形成“回乡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励“能人”到农村发挥作用、施展才能。要通过亲情、友情、乡情留人,开辟乡贤榜、乡贤廊、乡贤事迹展示活动,让新乡贤能够在农村找到归属感,提高自信心和自豪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