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绿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7-11-28朱明君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问题对策

摘 要:当前,六安市绿色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但还面临着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存在观念障碍、投入机制不健全、总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还未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市场体系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发展处于一种相对缓慢的状态。笔者通过调研六安市绿色农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分析其发展进程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矛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六安绿色农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为试图通过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六安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广阔,生态环境良好,但其经济发展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落后于安徽省其他城市的发展。面对当前新的发展形势,六安市积极改变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其绿色资源的优势,将绿色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希望通过走保护性发展之路,将六安的绿色资源优势成功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将绿色农业做大做强,实现后发崛起、绿色振兴的目标。

1 六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1.1 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全面启动

大力组织绿色增产模式攻关。2015,六安粮食播种总面积达763万亩,总产量达328万吨。创建绿色粮食基地近160万亩,年销售总额突破200亿元,上涨8%。目前,获绿色认证的大米产品总计68个、持有有机稻米证书11张。

1.2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倾力打造8大优质特色产业集群,即粮油、茶叶、羽绒、蔬菜、畜禽、水产、竹木和中药材。当前,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安徽省居于领先地位。(见表1)

表1 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值

特色产业 2015年 “十二五”期间增加值

优质茶园面积(万亩) 58 10

蔬菜种植面积(万亩) 82.9 20

水果种植面积(万亩) 28.03 13

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 24.7 18

黑猪出栏量(万头) 30 2.8

白鹅饲养量(万头) 1690 154

1.3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大力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2015年,六安从事休闲农业的共计有850家,其中包括规模化休闲农庄73家,农家乐680家;2015年,共计接待游客达286万人次,年收入达16亿元,带动6.8万农户就业。

1.4 农业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快速融合。2015年,农业总产值突破32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860亿元,较2011年翻了两番。现培育有农业龙头企业共计540多个,拥有专业农产品市场70余个,年成交额达60多亿元。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流发展迅速,开辟网上销售通道的涉农企业超过300家,2016年交易总额超过18亿元;新建了一批农业物流园如西商集团农产品物流园、吉宝冷链物流园等。

1.5 循环农业和生态健康养殖稳步推进

积极推广稻田养虾、鱼、蟹和鳖等绿色复合式种养模式,每亩产水稻近千斤、水产品增收近千元。全力扶持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的快速发展,倡导将排泄物和残留鱼食回收、处置和循环利用,现已建成8个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基地。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定期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禁用农药进行抽检并公布结果,检测合格率均超过96%。全市共计有312个产品通过认证,全省排名第一。目前有省级及以上标准园区3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13个,拥有省级的畜禽养殖示范场44个和水产养殖示范场30个。

2 六安市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发展观念障碍

目前,六安绿色发展观念还未普及,而且还存有不少不利于绿色农业推进的观念壁垒。其一,政府导向问题。六安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绿色GDP,扣除环境成本,肯定会让地方GDP大幅缩水,所以一直以来,许多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以GDP论发展”的错误观念。其二,企业认识不到位。企业对资源与环境保护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认为绿色生产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和广告噱头,产生的现实经济效益不高;其三,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識薄弱。农户进行生产时,依然是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的依赖性很大。其四,传统的消费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消费人群中的大多数,尤其是偏远乡镇、山区等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价廉的非绿色农产品,注重采购数量和成本,而忽略了非绿色消费形成地潜在的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

2.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其一,近年来,六安市财政对农业特别是绿色农业投入不足,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缺少拉动绿色农业投资的财税政策工具,打消了各地致力于绿色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其二,绿色农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不完善。由于市场经营鱼龙混杂,加之行政监管和法律规制不严,假冒侵权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心存疑虑,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可信度。

2.3 总体规模小,产业链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较为缺乏

其一,六安市绿色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经营松散,抵御风险能力弱和市场导向性不强等弊端,而且缺乏示范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绿色农业产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例如,截至2015年底,六安市已有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超过550个,产值突破亿元绿色农企有70余个,产值2000万元以上绿色农业企业180余家,在全市农业企业占比还较小。其二,在六安,只有少数企业和地区实行了品牌战略,绝大多数绿色农产品因为没有注册商标或品牌优势不足,虽然产品质量好,但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尚未产生绝对的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市场占有率非常低。其三,产业链尚未形成,大多数绿色农业企业单单满足于原料的种植和生产,不注重对绿色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处理,造成绿色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无法得到延伸。endprint

2.4 服务和组织体系不健全

目前,六安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机构条件有限、手段简陋、基层站所专业技术队伍青黄不接、能力不足。六安市农业服务和组织体系共设立机构400余个,但只有不足千名专技人员,平摊下来,每个机构仅有2-3人,六安农业服务和组织体系在推进队伍力量壮大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同时,各种盈利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所提供的服务良莠不齐,实力普遍不强,发展速度缓慢。

2.5 发展模式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六安大部分绿色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不够密切,企业虽与农户签下了订单合同,但履行合同的保障措施不健全,尚未真正构成同担风险和共享利润的利益共同体,导致农民生产出来绿色农产品卖不出去,无法获取利润回报;家庭农场模式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经营能力弱等弊端;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无法真正开展大规模生产经营,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例如六安各个专业合作社平均入社农户数只有8.6家,只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4%,与发达地区悬殊较大。大部分农民合作社仅仅在生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方面发挥有限的作用,而在生产后的统一销售、储藏、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环节力所不及;企业基地模式因为基地的限制制约了进一步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强、总体规模不大、涵盖范围不广,而且未与相关农企和基地建立沟通密切、分工明确和优势互补的有效工作机制。总的来说,六安绿色农业的经营主体绝大部分处于较低层次,出发点低、基础薄弱,不仅没有加工增值能力,也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创新能力不强问题十分普遍。

2.6 缺乏必要的宣传与营销手段,市场开拓薄弱

目前,六安的绿色农业市场体系仍未完善。其一,市场开辟能力弱。六安作为一个三四线的地级市,在绿色消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开拓国内外的市场。但是目前六安市绿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知名度低,所占份额普遍较低。其二,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六安尚未建立绿色农产品专用销售市场,未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大部分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完全依靠传统的销售市场,消费者购买意愿并不强,直接造成绿色农产品的销路不畅、价格不优,进而挫伤了企业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

3 六安市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 战略规划

各级政府要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特点做出整体的、长远的、全面的规划,对辖区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制定系统的绿色農业发展战略,并对具体实施过程给予全面系统的指导。结合六安实际,按照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把重点农产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特别是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收益好、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品要列入规划里去,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和措施,有重点地去发展绿色农产品。

3.2 科技创新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茶叶、林木和水饮料等产业行业大学研究联盟,鼓励支持企业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二是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设立绿色农业科技信息和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同时要成立农业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农企或农业大户提供政策咨询或解释。三是探索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扩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资金投入,吸引国家农业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顾问投身于六安绿色农业建设,破解发展困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绿色农业的稳定发展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能手。建立农技人才学习交流机制,积极探寻到绿色农业发展超前地区挂职锻炼、短期培训、项目共同开发等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人才交流培养渠道。

3.3 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绿色农业发展统筹协调机构,同时绿色农业发展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应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工作组,合力推进绿色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二是建立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政府相关责任人的协商调度会,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协商、调度和解决。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强化对各级相关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结果有效运用。四是完善行业自律。指引行业协会从本行业特点出发,制定和规范自身行业绿色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自律公约落实。

3.4 法律监督

积极推动绿色农业法治建设,使绿色农业发展有法可循。一是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绿色化为基准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摸查,修订与绿色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款,制定有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二是促进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例如环保标准、农药残留标准等。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法律、行政以及舆论和公众三个方面的监督,严厉惩处不法行为,严格执法行为,坚决杜绝徇私舞弊、人情执法等现象发生。

3.5 政策资金扶持

市县两级政府都应当把农业投资的重心向绿色农业倾斜,一是鼓励和支持绿色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绿色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等技术的研发,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过硬的技术保障。二是扩大对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鼎立扶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加大对重点生态系统工程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设优异的环境条件。三是拨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款,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绿色农业知识技能培训。四是全力支持,加快建成广覆盖、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6 信息服务

一是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健全绿色农产品信息档案,实时全面地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使用者提供产品质量、品牌、标准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从源头到产品可追溯;二是定期向社会公布绿色农产品有关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制定动态,推动标准的严格执行;三是完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系统,为进一步发展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3.7 网络交通物流

一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设要适度超前和均衡发展,推进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建设高速互联的宽带信息网络;二是统筹建设高速公路、高铁、城际轻轨和民用航空,全力提升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三是推动现有物流园区升级改造,科学规划物流业区域空间发展布局,扶持壮大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推动六安物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攀升。

3.8 绿色营销

一是借助绿色广告。在投入市场初期,通过大量、广泛的绿色广告,引导社会公众去了解并接受绿色农业产品;二是做一些绿色推广,引导社会公众去关注并选择绿色农业产品;三是要做好绿色公关。通过一系列公关活动,如发表文章、演讲、电视宣传片、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和赞助等,与大众进行广泛地接触,将企业的绿色形象树立起来,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

作者简介

朱明君,女,安徽六安人,安徽省六安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