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合作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剖析
2017-11-28王彩玲孙治华王洋刘莉
王彩玲 孙治华 王洋 刘莉
[摘要]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工作重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评价指标。而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则侧重于学习能力、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传统培养模式缺乏对企业急需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等教育,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与结合,使“高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存在差异,对企业造成损失,对高校毕业生造成入职滞后和人才流失。
[关键词]企校合作;培养新模式;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企校合作培养的新模式——“企业高校多维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培养模式从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出发,以科学选择培养对象为起点,与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使高校教育兼容企业需求,实现了教育模式与人才需求的深层次结合。
一、企校合作,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企校多维人才培养体系是:设置专门机构——企校联合培养办公室,以其为中心,使“高校”和“企业”直接产生联系。专门机构负责综合考察“社会”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树立培养目标、进行效果论证,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高校”通过机构的培养要求“过滤”出企业急需培养的专业及相关课程,设立相应班级即“E&c培养站”进行专门培养,最后培养出的合格人才通过专门机构分配到“企业”所属各单位。高校在整个系统中获得较高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企业”则通过新型培养模式获得“合格人才”。
通过企校多维培养模式,企业与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行资源整合,实行定制培养,打破当今教育体系“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二、健全体系,全力打造精品“培养订单”
为确保企校多维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达到培养要求,企业应与学校共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学校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训质量保证组、教学督导组组成,与企业一起对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进行宏观评价。企校联合培养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沟通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院校紧密联系,统一思想,共同协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校多维培养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机构职能示意图见图1。
由图可见,企校联合培养机构的设立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将横亘高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的大墙彻底推翻。机构建成后,责权分明,目标明确,企校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企业方面由联合培养办公室实行定期回访制度,从学生入学报到情况到专业课程设置,从学费、生活费的费用往来直至学生毕业答辩,全程掌握送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得到学校在不同时期所遇问题的信息反馈,并尽量予以解决:学校方面则以企业需求为先,将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与教学课程体系相融合,根据企业员工岗位资格的要求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实践融入培养方案,实现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如果将多维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看作一种“订单”,那么优秀的、能胜任企业工作的学生就是高校培养出的“产品”。依据“产品竞争力关系图”,我们把“培养”代入“产品”,“学校”代入“企业”,即可推导出一个全新的关系——“养成学生竞争力关系”。
在新型培养模式下,以学校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统筹培养品牌、培养成本、培养质量三大要素,为企业培养出高品质、竞争力强的人才。同时,养成学生的竞争力效果反作用于三大要素,提升了学校的品牌效应,对学校的知名度和创新能力造成积极影响。
三、引入毕业分配考核制度政策。激励学生加强自身学习
企校多维非线性培养模式所选拔的培养对象往届生居多,社会经验丰富、家庭背景复杂,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很大区别。加之这部分学生培养结束后将全部回企业工作,不存在就业压力,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疲怠懒散,得过且过。针对这些问题,为获得好的效果,企业与学校结合,將分配政策提前通报给每个班级,按在校成绩进行分配,成绩排名优先者优先选择就业单位。考核内容包括考试成绩、答辨成绩、在校表现等。此举使学生重新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增加了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培养效果。
四、企校联合,实现企校多维培养互利双赢
该培养模式由企业选派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十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各石油院校客座授课,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选派专家到校讲课使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沟通互动,平时学习累积起来的实际操作方面的疑问通过专家的讲解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
五、实施效果与社会效益
对经过培养分配至二级单位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各单位反馈信息良好。经企校多维非线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忠诚勤劳,踏实肯干,更加珍惜就业机会,更具备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精神和干劲,在入职后的职业生涯中更能取得进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