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建立高校“三走”活动专项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建议
2017-11-28余浩袁中华
余浩+袁中华
摘 要:本文以“三走”活动为契机,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借鉴现代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探讨和建议高校通过建立“三走”活动的专项绩效管理体系,推动自身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高校;“三走”;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专项项目: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5SKG243).
近年来,围绕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中央已先后出台多部关于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文件。2014年,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号召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三走”活动,各地高校“三走”的组织形式、工作创新、品牌打造、学生参与范围与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1 概念的界定
调查发现,部门高校普通教师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淆,其差异在于绩效管理注重未来的提升,侧重于日常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反馈、沟通和绩效提高、是完整的管理流程,是由多条线组成的环、是有计划性的,其管理者的角色是指导者;而绩效考核则仅关注过去的成果,侧重于对过去某一阶段绩效的判断与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点,其管理者的角色是评判者。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其发展也已从“规模化”到“多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阶段,高校已进入绩效管理时代。体育与智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均担负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目前,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管理,长期以各类督导、检查和评估实现宏观管理,以教学示范课、教师教学科研业务比赛等专项评估来实现微观管理,侧重于对高校教学科研组织团体和个体的阶段性结果评估。
2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管理的困境
2.1 高校缺乏持续开展“三走”活动的“双动力”
高校在开展“三走”活动中还普遍缺乏内在执行动力:学校所实施的绩效管理体系中,未将“三走”活动纳入其中,也未写入相关执行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及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协议中,与部门及个人考核结果几乎不存在关联,不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发展、待遇、晋升,因此,相关部门与个人均对“三走”活动实施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2.2 高校缺乏与“三走”活动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
调查发现,高校体育管理多根据职能划分: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进行宏观管理,分管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等;体育部主任牵头负责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根据分工具体实施。但在“三走”活动中不仅包含健康教育,还担负学生的思想引领、成才成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场馆器材设置等多元化内容,工作还涉及学生处、二级院系、后勤、学生组织等部门,各部门与人员间,缺乏协调、统一、反馈、提升、评价体系,缺少专门组织管理平台与机制,仅由体育部门(或团委)牵头实施本校的“三走”活动,效果与力度都难以得到保障。
2.3 高校缺乏与“三走”活动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考核理念方面,已实施绩效考核的有些高校还存在“轻过程、重结果;轻质量、重数量;轻反馈、重评价”的倾向,存在不注重绩效考核的过程管理与控制,不注重绩效反馈与沟通,不注重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而侧重于工作量的大小,以及过去阶段性成果的评价,忽视绩效考核体系未来的发展与提升,这些都未达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在考核指标方面,高校的绩效考核是从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借鉴而来,缺乏针对自身工作性质的考评体系与指标。
3 对策与建议
3.1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目标定位与分解
3.1.1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目标定位
高校“三走”活动组织的绩效战略目标定位,首先,必须与高等教育的發展战略目标一致,并为其服务,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到的关键词“以人为本、大众教育、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均要求各高校必须高质量实施“三走”活动;其次,必须与“三走”活动的工作要求保持一致,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长效机制、注重全员参与、增强活动效果”等方面,保障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的顺利实施。
3.1.1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目标任务分解
在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目标任务分解的过程中,应避免从上向下,家长命令性质的分解与被动执行,应让利益相关者主动、积极参与进来,进行科学、深入的绩效沟通和讨论,提倡集中的重新审议工作组织结构、关系、职责、任务分工体系的合理性,进而重新进行个体角色与职能定位,力争能使各级各方就关键绩效内容形成共识,确定“三走”活动的“运作核心”、决策执行、工作范围与内容、参与人员、指标体系、监督与评价等,最终共同完成绩效目标定位以及各层级的任务分解,并签订绩效合同。
3.2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管理的过程与控制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管理过程与控制,应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从目标定位、任务分解、工作安排与具体执行、沟通与反馈,到监督与考核等,都是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也均应涵盖其中。绩效管理应让每一名参与者了解个人与整体目标的关系,广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发挥绩效沟通与反馈的作用,在过程中不断纠正和完善工作思路与方法;强化过程监督效能,保证具体工作与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进行过程评价激励与总结考核奖惩结合,协调各方参与者工作绩效与利益,充分调动其创造性、积极性,激发其内在与外在动力。
3.3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高校“三走”活动绩效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需结合校内外因素,以及“三走”活动目标与任务,在保证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工作流程科学适用、评价与反馈渠道顺畅的基础上,逐个确定绩效单元职责与任务;其次,根据部门任务目标,设置组织领导、保障措施、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的一级指标体系,结合一级指标明确二级指标与要求,务求最大化的涵盖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再者,根据各执行部门与个人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工作量、贡献度的大小,及所承担的权责利情况,确定不同的绩效权重。
3.4 高校“三走”活动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各高校在构建自身“三走”活动绩效管理体系时,可成立“三走”专项工作委员会,由分管校长定期召开会议,搭建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对相关利益者的宣传与普及,兼顾其发展与诉求,使绩效管理体系深入人心,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明确工作计划,以及任务与分工,强化监督与考核,提高执行力与实施效果,保证个人与整体战略目标一致;构建有效的双向沟通与反馈机制,提升个人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确保“三走”活动长效执行。
4 小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高校“三走”活动专项绩效管理体系,符合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给高校体育工作发展带来更多动力与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各级体育管理者与执行者都需要用开放、发展的态度,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大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的研究与运用,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反思与提升,促进高校体育工作专项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进而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关于开展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通知[Z].青少年体育,2014(02).
[2]徐春霞.“三走”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5(06).
作者简介
余浩(1981-),汉族,重庆万州人,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学。
袁中华(1984-),汉族,云南昆明人,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