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有所为”的高校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实践分析
2017-11-28周静
周静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提倡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尤其是高校离退休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实的知识储备,使其具备更大的“发挥余热”的空间。随着我国社会对老年人的注重,作为知识性人才的高校离退休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成为高校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丰富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老有所为”的视角出发,对高校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高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
1 “老有所为”简述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曹操在诗中抒发豪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古以来,老有所成者众多,老有所为者亦众多。由此可见,众多老年人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经验,在老年依然发乎重要的作用。老有所为通常来说是老年人在自愿量力前提下,为国家稳定和发展,为物质、精神及社会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老有所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老年人所具备的经验、知识、技术以及洞察力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实践调查分析
(1)实践调查
对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进行实践调查发现,高校离退休教师有专业理论功底,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甚至有不少离退休教师是科研课题带头人,在离退休后的高校教学研究、社会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高校离退休教师继续从事某些工作或公益活动的比例不高,但他们的“老有所为”意愿却较为强烈,超过85%的离退休教师更愿意急需发挥余热,而非闲赋在家。由此可见,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意愿较强,但社会给予的发挥空间有限,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有力无处使”。
(2)“老有所为”的社会意义
实践证明,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是部分缓解“未富先老”的压力,使老年人才的社會价值得以实现,实现他们的“积极养老”,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部分缓解人才供需矛盾,高校离退休教师借助其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极发挥余热,技能合理开发老人才资源,避免人才浪费,又能有效弥补我国中青年人才的不足;三是弥合人才年龄断层,调剂人才结构失衡,使老中青人才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四是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教师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优质人才资本价值。
(3)“老有所为”的自身满足
一方面,在高校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中,开展“老有所为”工作是满足自尊和自我首先的需要,多数高校离退休教师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保障下,他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其中“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最为强烈;另一方面,从老年生物学角度来看,开展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工作是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的需要,丰富离退休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内容,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老有所为”的绩效
从中国老年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随着当前我国对高知识分子、离退休教师等老年人重视的不断提升,“老有所为”工作得普遍重视,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离退休后继续参与社会工作的老年人群中,多数是具有突出贡献的,各行业的精英人才,或者身体健康的教师、医生、知识分子等,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继续为国家作出贡献。从现状来看,当前我国退休年龄的相关制度,给高校离退休教师开展“老有所为”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可行性,当前社会已经具备了“老有所为”的条件,市场经济和劳动方式的转变也为“老有所为”工作提供了推动力。
(5)制约因素
虽然当前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距离理想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管理工作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综合来看,制约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工作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的约束,传统观念下,社会更多将离退休教师视作被关怀、被照顾的老年对象,没有充分挖掘离退休教师身上存在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二是缺乏完善的平台和足够的渠道,在社会人力资源的供需上,主要针对年轻人,对多数老年人并不适应;三是法治环境与相关政策有待改善,需要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体系。
3 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管理对策
(1)创造“老有所为”的社会舆论环境
当前社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走出误区,改变原来过于重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观念,要重视“老有所为”工作,积极开展高校离退休教师的岗位回聘、教学研究支持、精品教学讲座等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教师在教学与研究岗位上的丰富经验优势。改变“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会影响就业和再就业”的观念,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资源观。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纠正领导层和涉老机构对“老有所为”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国家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以及社会媒体,要提高自身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社会认识到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重大意义。
(2)搭建平台,做好组织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高校老年人才组织机构,建立分管领导负责,组织、人事、离退休等工作部门配合的高校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吸收老年人参加教学督导组、科研督导组等工作,建立高效离退休教师仁慈啊咨询组织,为学校和学生成长服务等。二是发挥老教授协会等群众组织的智慧,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咨询与开发工作,为高校离退休教师提供广阔的舞台继续施展才华空间。三是为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探索丰富的途径,引导他们勤于著述,创造精神财富,志愿为促进社会文明做出贡献。
(3)建立高校“老有所为”有效运作机制
结合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高校离退休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建立高校离退休教师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市场,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配合,打造全国范围的高校离退休教师人才资源网站,为“老有所为”工作提供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年龄退休制度和灵活的工作方式,比如在工作时间安排方面,可结合离退休教师年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制定,比如周20小时制、周15小时制等。
参考文献
[1]刘文意.如何丰富充实高校教师离退休生活初探[J].价值工程,2010(30):115
[2]党莎,姚远.新时期高校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研究[J].河南科技,2009(5):12-13
[3]王鑫.浅探做好合并高校离退休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4):30-32
[4]张之望,张嵋珥.论高校离退休教师的”事业养老”与”老有所乐”[J].中国老年人才论坛 , 2012
[5]樊治.高校离退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基于“退而不休”现象的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 , 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