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掀丁蜀发展新篇章
2017-11-28陈雪峰
陈雪峰
丁蜀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既彰显了丁蜀特有的历史和现状,也昭示了丁蜀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去年,住建部在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首批选取127个镇作为特色小镇来培育,江苏入选7个,丁蜀镇是其中之一。在国家层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非常重大的政策信号,我们只有首先读懂、参透这个政策信号背后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建设的真正要义,才能在实践中认准方向,理清思路,走对路子。
丁蜀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既彰显了丁蜀特有的历史和现状,也昭示了丁蜀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毫无疑问,丁蜀具有建设特色小镇的明显优势和特色。
丁蜀有根基深厚、独具特色的陶瓷产业。宜兴称陶都,陶业在丁蜀,陶瓷产业自古就是丁蜀的特色产业。一方面,艺术陶瓷名扬天下,尤其是紫砂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名片。近年来,丁蜀依据艺术陶瓷发展特点,通过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加强陶艺会展交流、抓好陶瓷技艺传承、发挥领军人物作用、强化行业协会建设、规范陶土资源管理等举措,有效促进了艺术陶瓷发展。目前,全镇有近7000人拥有陶艺技术职称,有300多人拥有高级工艺师职称,有在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5名。近年来,建成紫砂一厂、中国陶都陶瓷城、恒隆紫砂电商园等一批深具影响力的陶瓷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的紫砂陶交易历经市场沉浮而长盛不衰,据不完全统计,年销售额已超百亿元。另一方面,工业陶瓷方兴未艾。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等产品门类齐全,全省唯一的陶瓷主题产业园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目前已集聚各类陶瓷企业760多家,去年实现工业陶瓷产值近7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陶瓷生产基地。
丁蜀有独具魅力、引人入胜的城镇风貌。这里是宜兴当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阵地,历史街区、名人故居、紫砂遗址众多,同时,江南民居、水乡风情的特色也非常显著。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分布在镇区“一带一路”的框架上。“一路”即从古南街到紫砂一厂二厂,到黄龙山、葛鲍聚居区,到青龙山公园、前进龙窑,到陶博馆等以紫砂路为轴心的一路,这一路上的每一个节点精心打造后都足以成为吸引眼球的景点;“一带”即从蠡河到陶批站码头,到白宕河,到汤渡画溪河乃至莲花荡这一带,这一横贯老城的水上风光带梳理改造后,完全可以成为丁蜀白天的“清明上河图”和丁蜀夜晚“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丁蜀有藏富于民的雄厚经济实力和聚团抱团的深厚人文气息。紫砂陶产业是名片产业更是富民产业,全镇20多万人口中,有10多万人被吸附在紫砂产业链上,宽广的市场需求,宽松的税收政策,强烈的致富冲动,使得紫砂从业人员普遍收入不菲,百姓富裕程度、居民储蓄存款远比一般地区高。同时,紫砂陶产业的集群效应,使广大的从业创业人员对这片土地不离不弃、深情相依,人气强、财气旺始终是这里的鲜明特色,有力地支撑着丁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当前,对照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丁蜀既名副其实,一定意义上又名不副实。名副其实,是因为丁蜀有上面所说的诸多优势,一捧五色土、一把紫砂壶、一乡抟陶人,紫砂名片,厚积薄发,“中国陶都”,当仁不让;名不副实,是因为丁蜀还有明显的不足和差距。
丁蜀的产业特而未强。从工业陶瓷来说,产品大多处于技术链、价值链中低端,高精尖、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型企业不多,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从艺术陶瓷来说,市场组织化程度、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品牌管理还有待增强,诚信建设还须不断加大力度。
丁蜀的城镇魅而未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多还散落在衰瓦败房、寻常巷陌中,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经营,由于缺乏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链条功能性要素的支撑,还未能形成与紫砂产业影响力相匹配的旅游热效应。
丁蜀的民众富而未发。虽然老百姓总体上富裕程度较高,相当一部分紫砂从业者经济实力雄厚,但活力还未充分释放,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改造上,普通群众投资参与的渠道不畅,积极性还未得到有效激发,“有所作为”还不够明显。
特色和优势就是立身的基石,不足和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下阶段,我们将高点定位,积极探索,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矢志不渝推进丁蜀转型升级发展。
要矢志不渝建设特色产业高地。把“产业强市”战略扎扎实实贯彻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中,做强产业影响力。为此,要认真梳理和规划工业陶瓷产业方阵,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和金融、资本、人才等支持平台,推动工业陶瓷做精做高做强;要切实加强行政规范和行业引导,持续推进工艺陶瓷领域的质量、品牌管理和诚信建设,不断扩大其作为地理标志产业的整合能力和影响度;要积极推进通航产业、文旅康养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其崛起成势步伐。
要矢志不渝建设陶都旅游胜地。着重围绕健全旅游功能要素,坚持用新眼光、新视角审视丁蜀,切实珍惜和维护多少代人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建好新城的同时,持续发力把旧城改好、小巷治好、小区办好、全城管好,行走于城区,能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全天看文化;坚持用新理念、新手法改造丁蜀,摒弃大拆大迁的旧城改造做法,尽可能以微更新塑造特色空间,尽可能留住原住民、原生态、原气息,加快改变面貌,加快健全功能;坚持用新思路、新途径运营丁蜀,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撬动发展活力,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设计驱动,加快各式各类、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载体建设,把陶都特有的地域环境、民俗风情、生产业态、生活方式演绎得更生动、可参与、深体验,使各方游客不仅为淘选紫砂壶而来,更为体验陶式生活而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实现紫砂文创与文旅产业的彼此呼应、相互促进。
要矢志不渝建设宜居宜业福地。特色小镇好不好,首先要让当地人受惠,最终要让丁蜀人认可。我们要一着不让地推进基础设施、综合管理、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加快重大规划的谋划、公共设施的建设、重要节点的打造和相关政策的配套。同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借鉴周边景区农家乐和本镇大师艺术馆等建设经营的经验,对老城区划定适当的范围,在规划引领和加强管理的前提下,以共建共享的理念,鼓励居民有条件就地改造建设、有机更新,充分发挥丁蜀民资实力强、吸引外部资金能力强的优势,使其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改造中来,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参与到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加快改变城中村、棚户区的面貌,使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成为助民致富的过程,加快把丁蜀建设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各路创客创新创业的福地。
(作者为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党委书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