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孕育机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以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为例

2017-11-28韩菁雯揣小明

河南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文成丽水山体

韩菁雯 陈 安,2 揣小明

(1.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150;2.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孕育机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以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为例

韩菁雯1陈 安1,2揣小明1

(1.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150;2.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受到台风“鲇鱼”的影响普降大雨,丽水市和文成县分别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共有31人死亡,2人失联,26间民房被埋或损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为例,通过回顾两起事件的发生过程,结合灾前事发地卫星图片和历史滑坡、泥石流事件等资料,对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孕育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造成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严重后果的成因除不可抗力外,主要是山体裸露程度加深和村民对风险防范不够重视。最后针对山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与应对机制。

山体滑坡;泥石流;孕育机理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预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台风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沿海地区极易受到台风影响,年生成台风总数超过20个,个别地区高达40个[1]。据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约有453人因台风灾害死亡,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据统计,我国山区人口约有4.4亿,占农业总人口的44.7%[3]。由此可见,山区人口并非一个小的群体,而居住在山区的人随时都会面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风险。为尽量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本文以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两起事件的孕育机理,并提出针对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

1 事件概况与共性分析

2010年10月11日,被命名为“鲇鱼”的台风产生,18日登陆菲律宾,23日登陆我国福建省,其中心10min最大风速达230km/h,为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强风暴,对菲律宾造成了重创,并严重威胁到中国华南地区。2016年9月28日,一个新的台风在太平洋面形成,这次台风再次被命名为“鲇鱼”,它很快就登陆福建省,对厦门等地造成巨大损失,随后北移,浙江省多个地区普降大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台风自然灾害。在这次台风的影响下,浙江省全省转移人口31.49万人,由洪涝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达20.41亿元。归属于丽水的山体滑坡事件和文成泥石流事件都是台风“鲇鱼”影响下的事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一以滑坡形式,一以泥石流现象出现。

1.1 事件概况

2016年9月28日17∶35,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村旁上坡上突然出现大量滚滚白烟,随后大面积山体开始向下滑落,山体滑坡塌方量达40余万m3,在滑坡处山脚下的20户房屋被埋,17户房屋进水。村旁的小溪瞬间形成堰塞湖,发生二次滑坡的概率陡增。当地连夜转移附近群众1 460余人。截至10月17日,丽水山体滑坡共造成26人死亡,1人失联[4]。

2016年9月28日18∶10左右,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受强降雨的影响,突发泥石流灾害,双桂乡宝丰村挨着公路的6间居民房被泥石流冲毁,造成6人失踪。截至10月2日下午,6名失踪人员的遗体全部被找到[5]。

1.2 共性分析

丽水山体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看似不同,一个是山体滑坡一个是泥石流,但实质上,两者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首先,两起事件的诱因都是暴雨。受台风的影响,浙江多地降雨量剧增,在强降雨的影响下,丽水市北界镇苏村和文成县宝丰村周边山体在暴雨的不断冲刷下,泥土变得越来越稀,最终发生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次,两起事件的事发地都属于山区。浙江省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其中,浙西和浙南以山地丘陵为主。苏村和宝丰村则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正处于山区,加之强降雨天气的影响,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两个村落都分布在山脚下,滑坡或泥石流倾泻而下会对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直接威胁。

2 丽水滑坡与文成泥石流孕育机理分析

2.1 机理分析原理

机理是指事物变化的理由和道理。在突发事件中,机理就是指突发事件孕育、发生和发展的逻辑与规律。分析突发事件的机理,能帮助我们找到事件的风险因素,发现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收集更多有效的信息,以便于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的应对策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6]。突发事件的机理分析包括三个阶段,单事件阶段、多事件阶段和终结阶段。单事件阶段又包括三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孕育机理、发生机理和发展机理。单事件可能会造成其他事件,多事件阶段就被称为演化机理,包括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四种模式。突发事件的终结阶段则包括瞬时终结、快速终结和缓慢终结三种终结模式。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突发事件机理分析图

2.2 丽水滑坡与文成泥石流孕育机理分析

丽水滑坡与文成泥石流发生后并没有演化出其他事件,因此属于单一事件。在孕育机理方面,此次台风灾害造成浙江省多地市受灾,其中,这两起灾害后果最为严重,因此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发生机理方面,由于人们事先未能掌握事件要发生的信息,因此都属于突发性事件;在发展机理方面,丽水滑坡与文成泥石流发生后并没有空间上的扩展和烈度上的增强。为探究两起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以下将重点对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的孕育机理进行分析。

2.2.1 山体裸露程度不断加深。台风引发暴雨是不可避免的灾害结果,但是,随后的滑坡或泥石流是否完全是天灾尚不能定论。2015年12月20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有学者事后使用Google Earth展示了深圳滑坡事发地近十年的变迁状况,得出此次事故乃人为而非天灾的分析结论。这个案例表明,对突发事件进行定性,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进行历史推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由于Google Earth能提供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地区较清晰的图片,而且数据库中保存有过去的图片,可以通过对比研究地貌的变迁情况。现在笔者将根据Google Earth提供的图片对两个事发地周边山体情况进行分析。

图2 苏村卫星图像对比图

图3 宝丰村卫星图像对比图

首先,笔者对丽水滑坡事发地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丽水滑坡的事发地在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图2是苏村2010年12月与2013年10月的对比图像,两者相比可以发现一些不同,山谷裸露的面积和程度在加深和扩大。从图2可以看出,苏村依山而建,四面环山,可以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海拔高度在310米至340米之间。村民居住地集中在图中A、B、C三处。从新闻报道中可以得知山体滑坡处就位于山体裸露的D处,而D下面的A点就是被埋的20处房屋。从两张图片对比来看,2013年D处的裸露程度更严重,在图中看不到绿色植被的迹象。由于暴雨的不断冲刷,再加上D处山体泥土没有植被的覆盖,被雨水冲得越来越松,最终导致山体滑坡。

表1 文成县泥石流、滑坡灾害不完全统计表

其次,对比文成泥石流事发地的卫星图像。文成泥石流的事发地位于温州市文成县双桂乡宝丰村。图3是宝丰村2013年10月与2016年1月的对比图像。图3中沿路而建分布成线状的村落就是宝丰村,海拔高度在220~250 m之间。从图3(a)的卫星图像可以看出,整个山体的植被覆盖率已经比较低,大部分山地都被村民种植成了农作物。而从2013年和2016年的图像对比来看,2016年的植被覆盖率相较于2013年更低,如图中的A处和B处,可以明显看到植被减少。据此,笔者作出这样的合理推断,由于生活需要,当地村民几乎将周围能开发的山谷、山地甚至山顶都种植上农作物。相比于大树等植物,农作物的抓地力明显要弱很多,一旦发生暴雨,泥土很容易被冲刷下去,从而引发泥石流。

综合两个事发地不同时间卫星图像对比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的植被覆盖率都不断下降,相应的山体裸露程度和范围逐渐加深和扩大。山体裸露到一定程度,再加之突发的暴雨天气,两个条件作用在一起,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契机。

2.2.2 村民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结合我国现状,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科技层面,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人们无法预测和操控的,但通过对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人们是否选择转移到安全地区减少伤亡却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村民对风险防范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丽水滑坡的事发地北界镇苏村一直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遇降雨天气,有山石滑落的现象发生,但由于山石滑落的数量不大,次数也不多,因此,落石对村民来说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非灾害的前兆。当地镇政府将苏村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次在降雨天气组织村民进行转移躲避风险。丽水滑坡发生的前一天,镇政府工作人员也曾前往苏村,劝说村民进行转移,但只转移走了15人,大多数村民仍选择待在家中。事发当天,镇政府工作人员又再次前往村里劝说村民转移,依旧没有人立即响应,即使部分村民转移到了安全区域,也还会返回家中做饭甚至休息。这充分说明村民并没有充分认识山体滑坡这类灾害,且缺乏风险防范意识[7]。

文成泥石流的事发地位于温州市文成县,文成县同样地处山区,历年来发生过多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从表1可以看出,文成县每年都会发生1~2次泥石流或滑坡灾害,但发生的灾害后果并不严重,只造成一些财产损失而没有人员伤亡。这些每年都会发生但后果并不严重的灾害使村民忽视了地质灾害的风险。此次强降雨导致文成县多处爆发泥石流。在这种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未能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最终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后果。

3 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应对策略

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是包括灾前预防、灾时救援和灾后恢复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但由于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灾前预防成为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针对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笔者提出由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3.1 开展地质风险的全面调查

地质风险的全面调查可以有效识别风险源。在调查方法方面,可以将在线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之前的地质调查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实行起来难度极大,且特别容易迁延日久,造成调查结果不够全面,对于灾害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或者应急应对十分不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利用Google Earth等遥感影像软件调用和分析数据,并在线上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调查,提供完善的风险分析报告。在调查内容方面,可以特别关注人类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情况,按照时间研究变化烈度和频率。在调查人员方面,针对未来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大量风险,需要调动更多人来进行不同地区各类风险的在线调查,除选取专业人士进行调查外,还可以强化地质灾害调查的公益性[8],使更多人共享地质灾害的风险信息。

3.2 建立健全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机制

在丽水滑坡事件中,村民多次被要求转移,说明当地政府已经对事发地滑坡灾害进行了一定的风险识别,但风险评估还不够完善,并没有针对该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描述及量化。建立健全的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机制,能在识别风险源的基础上,对山区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确定地质风险的大小和级别,风险评价可以对地质风险进行综合排序,得出具有优先级的风险列表。例如,低风险或可接受的地质风险,只需定期进行检查,确定其状态是否仍旧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在低风险和可接受程度外的地质风险,建设一定的防护工程,如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坡面修筑排水沟、覆盖层铺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岩质边坡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等;对于极高危地区,可以选择移民的方法来规避灾害风险。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灾害移民,避免资源浪费。

3.3 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由于缺乏实时监测,未能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进行及时预警,最终导致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两起事件中人员未能及时转移而死亡。为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需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我国某些地区已应用相关监测系统,如周航等用多种滑坡监测方法对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进行监测[9]。但是,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覆盖面并不全面,如丽水滑坡事发点就没有相应的滑坡监测系统。在每一个风险源处设置监测系统并非易事,因此,需要考虑当地的现状,在低概率、高风险地区设置实时监测系统,当监测数值达到阈值时,及时启动预警机制,提醒人们快速撤离。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可以使警报更为准确,减少村民不必要的转移。

3.4 创新林地保护和开发机制

林业发展与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退耕还林等造林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国林业数据库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数据可知:2012年,我国造林65 5271h㎡;2013年,造林628 929h㎡;2014年,造林378 578h㎡,全国造林总面积呈稳步上升趋势。而从文成泥石流事件中可以看出,村民为其自身生活所需或为追求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的林地改为耕地,这与退耕还林政策逆道而行。因此,我们仍需深入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创新林地保护和开发机制,使林业发展与改革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5 健全防灾避灾宣传教育机制

防灾避灾的宣传教育培训是灾前预防的重要内容。健全防灾避灾宣传教育机制,开展针对当地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防灾避灾模拟训练。宣传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相关知识能提高居民的风险意识,同时提升其对灾害的认知度,避免灾害发生时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定期的模拟训练可以增强村民的转移效率和避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我国山区作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危害严重地区,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以山区典型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灾害的孕育机理,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针对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日后山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建议,从根本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而要提高山区地质灾害应急成效,除需要对技术支撑和事件机理分析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在每一次地质灾害后不断总结与改进。

[1]殷洁,戴尔阜,吴绍洪.中国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J].地理科学,2013(11):1370-1376.

[2]牛海燕,刘敏,陆敏,等.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J].灾害学,2011(3):61-64.

[3]鲁西奇.山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关系——《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读后[J].江汉论坛,2008(10):141-143.

[4]搜狐新闻.浙江遂昌山体滑坡现场再救出1人,26人遇难[EB/OL].(2016-10-01)[2017-09-01].http∶//news.sohu.com/20161001/n469469920.shtml.

[5]浙江新闻.四天三夜的生命搜救,文成双桂乡最后一位失踪者找到[EB/OL].(2016-10-02)[2017-09-01].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wznews/201610/t20161002_1952420.shtml.

[6]陈安,陈宁,倪慧荟,等.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吕芳.西部农村社区减灾:问题与成因——以震后五个重点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8):88-96.

[8]石菊松,吴树仁,张永双,等.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战略研究[J].地质论评,2012(2):309-318.

[9]周航,刘乐军,王东亮,等:滑坡监测系统在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2016(1):124-132.

Mechanism of Mountain Typical Geological Disaster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The Case of Lishui Landslide and Wencheng Debris Flow

Han Jingwen1Chen An1,2Chuai Xiaoming1
(1.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0;2.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

The rain of very large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egiOn September 28,2016.Heavy rain triggered landslide in Lishui and debris flow in Wencheng.It caused hug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a total of 31 people death,2 people out of contact,26 houses were buried or damaged.In this paper,we took Lishui landslide and Wencheng debris flow as an example,review the occurrence of two events,according to the satellite pictures of the place of disasters occurred and historical event data,analysis the mechanism of two events.Results showed that∶Except for the force majeure,Lishui landslide and Wencheng debris flow were mostly due to the mountain exposed constantly and the villager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risk prevention.Finally,put forward the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response mechanism of mountainou typical geological disaster.

landslide;debris flow;inoculation mechanism经济损失高达260亿[2]。台风引起的灾害主要有风灾、暴雨洪涝和风暴潮。风灾可能会倾覆游轮、摧毁地面建筑和公共设施;暴雨洪涝会造成河堤决口等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则会破坏海堤、淹没岛屿甚至加剧陆地的洪水灾害。暴雨诱发的泥石流或山体滑坡是山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山区面积广

P694

A

1003-5168(2017)10-0147-05

2017-09-01

河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15-ZD-029)。

韩菁雯(1992-),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应急管理;陈安(1970-),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揣小明(1982-),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应急管理。

猜你喜欢

文成丽水山体
背诗学写话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靳文成作品欣赏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三千世界
三千世界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