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美感

2017-11-28

美术文献 2017年7期
关键词:美感板书美的

□ 马 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美感

□ 马 兰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语文是美的丰富宝藏。在那里你会看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千变万化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善恶分明的思想美、严谨缜密的科学美、高尚感人的行为美。语文中蕴含了人类文明各个领域精神成果的积淀,其间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世态人情,无所不及,而美是其所有篇章的灵魂。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审美天地。它是承载美的天使。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最重要的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能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教师要善于根据审美对象的特征创设相应的审美情境,唤起学生对人物、景况的想象,在阅读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具体地讲,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音响和影视(包括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段,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训练的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其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使语文教学过程事实上成为审美活动过程、美的鉴赏过程。使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并从中感受美和鉴赏美。

三、巧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培养情操之目的。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猜你喜欢

美感板书美的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