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与班级导师制的比较研究
2017-11-28于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于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生导师制与班级导师制的比较研究
于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我国高等学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设置了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论研究方法。近年为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许多高校开始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本文主要对一般的本科生导师制和班级导师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更适合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度,以满足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需求。
本科生 导师制 班级导师制 比较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研究生阶段一直实行导师制,基本是一位导师带一名或数名研究生,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几年我国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实施的一种育人制度和育人模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教育工作,两者相当于两条“平行线”,工作中会出现真空地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将教书育人相结合,不仅将育人的要求具体化、人性化、立体化,还能够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育教学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本科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各个高校都会根据本校育人需要选择不同的导师制度,有的实行班级导师制,有的实行精英导师制;有的实行专业导师制,有的实行生活导师制;有的实行导师组制,有的实行单人导师制:有的实行全程导师制,有的实行高年级导师制等等。我们这里主要对班级导师制和其他本科生导师制做个对比,以便寻找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师制。
一、班级导师制的优劣
本科生班级导师是指学生自大学本科入校至毕业的在校学习期间以班级为单位配备的学业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并兼顾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导。班级导师制的优缺点在工作中逐渐显现如下。
(一)班级导师制的优势
1.班级导师制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部分本科生中做过如下调查:“你希望有专门的班级导师引导你的大学生活吗?”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希望有班级导师指导的学生占全部样本的67.2%;无所谓的占21.4%;不希望有导师的只占总数的10.9%。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获得班级导师的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对班级导师的需求情况来看,大一学生中希望班级导师指导的占70.9%;大二学生中希望班级导师指导的占63.8%;大三学生希望班级导师指导的占到67.1%,总体上希望班级导师指导的学生比率都超过了60%。
2.班级导师制对导师条件要求低、需要师资少。通常一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导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发展方向引导和就业指导。除了专业知识外,其他方面的工作非专业教师也可胜任,因此对导师的条件要求并不高,一般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教师和教辅人员都可胜任。对于师资力量比较弱的学校,一个导师可以带2-3个班,即为每个学生安排了导师又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
3.班级导师制有利于创建良好班风学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大学入学后除了军训期间有各种集体活动,正式上课后大家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比较多。班级导师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集体活动和召开主题班会,可以培养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4.班级导师会更关注思想学业比较落后的学生。对于一个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学生不需操心,中间学生有榜样在前不必操心,拖后整体进度的总是落后的学生,班级导师即使为了班级的荣誉也会把工作重点放在思想学业比较落后的学生身上。因此,这一部分学生会被格外关注到,有利于班级的整体建设和所有学生的素质提高。
5.班级导师制便于事务性工作开展
现今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和交流工具的便利性为师生沟通提供了更多便利。但限于教师时间有限,再加上同年级的学生经常会有共同的需求,因此集体会议就成为班级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最常用的方式。应该说集体会议对于班级导师全面开展工作、传达重要事项非常有利,但并不适合老师与学生间的深入交流。
(二)班级导师制的劣势
1.班级导师在专业学习上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对班级导师的需求除了生活指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外,更渴望班级导师能在学业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学生更希望教授本系专业课的老师在学习上给予指导。由于各校师资所限,难有足够的专业课教师担任班级导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
2.班级导师与学生联系频率不高,交流较少。由于班级导师所带班级人数较多,关注点也会有侧重。除了参加集体活动或召开主题班会时,大部分的同学很少有机会跟班级导师单独交流。关于学生与班级导师交流频率的调查显示,一个学期交流一次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2.5%;一个月交流一次的占23.9%;一周交流一次所占比重最小,仅占4.2%。调查结果反映出班级师生与学生的交流不足,能保证一个月交流一次以上的不足30%。
3.班级导师制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班级导师制的导师职责定位在整个班级引导上,不仅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也失去了大学教育的本性。再加上有些班级导师自身素质不够高,科研能力不足,专业水平有限的话,就很难给学生高水平、多样化的指导。
首先,班级导师制难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笔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希望班级导师指导的具体内容(开放问题)做了如下调查统计:(见表1)
表1不同年级学生希望班级导师指导的具体内容
指导内容 大一大二大三生活指导 76.377.256.9学业指导 8.812.748.1
对于学业指导这一需求,高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大不相同,尤其大三时对学业需求明显大幅提高。说明学生在不同阶段对班级导师需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其次,班级导师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显示学生对班级导师的年龄、职称及所教授的课程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对班级导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需求呈现两极化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年轻讲师与学生间年龄差距小,思想贴近,容易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学生需要知识渊博、熟悉专业、有阅历、经验丰富的教授导师对自己进行在学业上的引领。
除了对班级导师的年龄和职称要求外,还有不少学生喜欢班级导师亲切、善于沟通;思想活跃、风趣幽默;责任心强;善良、热心;公正无私等等。
二、其他导师制与班级导师制的比较
(一)精英导师制
这是一种英才教育方式。为了能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学生进校后就开始对一部分优秀学生实行精英导师制,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最好的资源,得到优秀导师的教育和培养。
精英导师制的主要优点是:第一,重视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二,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一名高水平教师或多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工作组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第三,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实行的就是精英生导师制。
(二)专业导师制和导师组制
这种导师制只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常一个专业配备数名专业课导师或由几名专业课教师组成导师组。学生和导师之间进行双相选择,通常对热爱专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双向选择中满足个性化需求。其优点是:能够发掘部分学生优势和潜力,集中力量培养优秀人才。
(三)单人导师制
对于部分师资力量特别强的本科高校才能实行单人导师制,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由于每年招生人数不足400人,但师资力量包含了院士、教授、在读博士等等庞大队伍,可以满足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的要求。这种导师制难以推广。
(四)高年级导师制
高年级导师制适合在大学三、四年级中实行。部分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基础,有能力进行一定的专业研究工作。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优点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南京林业大学采取的就是高年级导师制。
以上几种导师制各有各的优势,但也反映出一定劣势。第一,覆盖面窄。只对一部分学习精英实行导师制,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导师指导。第二,除了专业指导以外,难以满足学生在生活方面、思想方面、心理疏导方面等的要求。第三,对专业课教师要求较高,无论是师资数量还是教师教科研水平都必须支撑起优秀学生的需求。第四,不利于班级整体学风班风建设和班级事务性工作开展。
以上分析说明,单一班级导师制或单一的其他导师制都难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尤其对于应用型高校,怎样的导师制才能满足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1]吴宁.班导师制:教育本位的新探索——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9月第31卷第9期
[2]惠有利,班导师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10月第14卷第5期
[3]孙丽丽,班导师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1(25)
[4]李妍,班导师工作模式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于河(1974-),女,副教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研究方向:应用数学,教育管理。
注: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项目编号:GHYB16003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