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建筑杭州孔庙中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2017-11-28曾晓敏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大成殿孔庙斗拱

曾晓敏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古建筑杭州孔庙中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曾晓敏 浙江理工大学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思维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艺术与科学不是彼此立分离的,有着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统一发展的渊源关系。艺术中体现着科学,并且越来越需要科学;科学中体现着艺术,而且越来越离不开艺术。本文以杭州孔庙为例,通过对科学技术中体现的斗拱、榫卯结构、设计表现等反映的科学技术,来进一步阐述古代艺术与科学之间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联系。

科学 艺术 古建筑 杭州孔庙

各类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古代人们精巧的建造技法、独到的设计观念,具有绮丽的风格和色彩特征。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与中华大地地理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各类建筑中出类拔萃,占据特殊的地位。

杭州孔庙是当前杭州城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式重檐歇山顶木结构遗存建筑,也是杭州唯一留存的用以纪念和敬拜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将杭州孔庙的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综合研究,将科学技术中的斗拱、榫卯结构、园林艺术充分表达出来,以及平面布局、屋顶雕饰和江南园林的设计表现手法深刻反映出来,由此进一步说明古建筑中科学与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古建筑中的科学与艺术

《孟子尽心下》中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不但是孟子对人文价值多方面的崇高归纳,也可以适合于对中国古建筑理念的研究当中。中国古建筑不仅处处体现科学技术理论,还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属性,具备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特征和属性。

图表1 古建筑与科学、艺术、环境的关系图

建筑与环境体现了中国古建筑与自然、人的和谐美,这种贯穿整个中国古建筑史的和谐观又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相结合,产生出中国独特的古建筑艺术。正是在这种建筑观的支配下,科学技术相当于建筑的内在基石,任何古建筑都是在符合建筑科技的基础上,实现其实用性的。缺少科技的力量,古建筑是无法屹立起来的。科学实质是为艺术服务,但同时又限制艺术,不能由其任意发挥。古建筑的审美属性又体现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表现主题上。艺术与科学在多种交叉学科的支持下,应用于中国古建筑,古建筑又在环境的影响之下反应于结构布局上。古建筑与环境、艺术、科学的关系体现出建筑与自然、人三者之间是完美结合。(具体分析见图表1)

二、杭州孔庙概况

杭州孔庙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广场西北侧的劳动弄,是一座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质书库”。杭州孔庙占地面积1.32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约5500平方米。它具备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录始见于北宋,最初称之为“至圣文宣王庙”。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孔庙与府学比邻而建,融为一体。据史料记载,杭州孔庙位于今址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修建孔庙主要是为了展现和传承孔子儒家精神,在历史的传承中其建筑格局和陈设都是根据严格的规制所布置的,是我国古往今来尊孔重儒文化传统的具体展现。因此,在杭州孔庙的陈列布置中,亦坚持尊重历史传承,力图恢复传统规制,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孔子思想精髓,更充分地展示儒学的博大精深和孔子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影响。

三、杭州孔庙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斗拱结构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构造,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拱的类型很多,形制繁琐。斗拱组成一是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二是位居于“拱”间。承托连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斗拱”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斗拱放置于檐下柱枋之上,以层层称为拱或昂的短木向外挑出以支承房檐或梁头,斗或升是各层短木之间起支撑作用的小木块,总体即为斗拱。斗拱对屋檐具有强大的撑持和减震作用,也拥有较强的装饰性作用。

杭州孔庙的中轴线是杭孔庙的西区,采取了以大成殿为中心轴线的对称均衡、规矩方正的平面布局,重点展现了杭州孔庙的文化精髓。“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以及殿前的左右对称的两座小亭子中斗拱分为了上层斗拱、下层斗拱。在亭殿中的上层斗拱、下层斗拱以及拱垫板上均发现彩绘。斗拱在杭州孔庙中的运用,让孔庙表现出一种力量感。同时,孔庙又在古建筑中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伦理教育的典范。

(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榫卯连接

榫卯结构的巧妙运用是中国古建筑建造的另一大特点。榫是小于结构截面凸出的部位,俗称为公榫,卯是指与榫相连系的另一部件凹下去的部位,俗称为母榫。榫卯的作用,在于使上千上百处独个、松垮的部件紧紧连结成一个切合设计要求,又具备使用要求的,以及拥有经受住各种荷载能力的完善的构件。

榫卯结构具有良好的柔性。在杭州孔庙中,大成殿里有很多榫卯结构。大成殿规整大气、古朴典雅,是杭州孔庙中最大的建筑,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都集中地反映了宋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其实,大成殿采用梁柱木结构作为框架,以柱子承重,以榫卯固定接头,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已接近于现代框架结构。正因为榫卯结构的柔性特点,才使得杭州孔庙在经历千年自然灾害的洗礼依旧屹立不倒。我们可以从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可以看出,中国的古代建筑工程师将榫卯这一简单的构造创造出形式各样、功能齐全的各种变形结构,本质上就是体现了一种科技的真和艺术的美,即以最简的方法来实现最大的功效,同时也注重其结构的美观性。

(三)科学与艺术的体现:设计表现

杭州孔庙的斗拱、榫卯结构体现了科学的环境力学方面,它的设计表现又体现了科学的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环境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杭州孔庙由两个彼此连系又相对独立的东、西区域构成,这样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风格是根据传统格局、文化传承、文物内涵以及江南园林特色进行建造。杭州孔庙的西区为整座建筑的中轴线,展现了孔庙的文化精粹。轴线以大成殿为中心,采用了相互平衡、规矩端正的平面布局,突显了肃静、端庄的气氛和孔子作为大思想家的至高威望。东区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庭院,各建筑像珍珠一般散落在鸟语花香、流水淙淙的优雅环境之间。东区中巧妙的将江南园林中典型的园林艺术手法障景、框景、借景等体现在各个角落。整个庭院中央为水庭,石经阁、星象馆等各类建筑在假山池水间参差错落,曲转悠回的长廊将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亭台楼阁之中,近500碑石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有条不紊地展示在眼前,与温文尔雅的江南园林融为一体 。大成殿是杭州唯独保护较为完好的清式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为孔庙的正殿。其殿内天花和梁枋上遗存着大批清代晚期的彩画,彩画具有妍丽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朴实雅致的色泽,可谓精美绝伦,是杭州地区宝贵的古代艺术珍品。

四、结语

古建筑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艺术与科学技术的伟大创造。其中,艺术与科技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也越来越艺术化。杭州孔庙中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也正是以这种相互影响、相互融通、相互作用的关系共同发展。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以及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认真严谨的态度造就了经历上百年、上千年的风吹雨打、自然灾害,依旧屹立不倒的中国古建筑,这号令了当今中国建筑设计师能吸取中国古建筑中的精髓,并与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民族的建筑设计方案。对于当代民众来说 ,中国古建筑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人们应该将古建筑的保护和认识提高到精神传承的高度。

[1](明)陈善等修.万历.杭州府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1970.

[2](清)瞿九思.孔庙礼乐考[M],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

[3] (宋)叶适.叶适集[M].中华书局,1961.

[4]白丽娟,王景福.古建清代木构造[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5]杨鸣.杭州孔庙大成殿彩绘保护性修复[J].东方博物.2010(4).

[6]鲁非.杭州孔廟[J].浙江档案,2012(8).

[7]段菲菲.晋城玉皇庙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探讨[D].山西:山西大学,2009.

[8]梁变凤.技艺载道,道艺合一——中国古建筑科技、伦理、艺术融合的案例与理论探索[D].山西:山西大学,2012.

[9]王宝强.试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曾晓敏(1993.3-),女,浙江温州人,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大成殿孔庙斗拱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说不完的斗拱
兴业文庙大成殿复原设计研究
传统礼制中孔庙大成殿建筑形制与空间形式研究
民居趣读
云南文庙介绍
——凤羽文庙大成殿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