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理念与体育文化的生态化转型①

2017-11-28段伟许万林王云升张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态化文明转型

段伟 许万林 王云升 张辉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生态文明理念与体育文化的生态化转型①

段伟 许万林 王云升 张辉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体育课程也被推动了改革的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许多体育教学工作者开始探究生态文明与体育文化之间的衔接关系,体育和自然社会之间是否可以存在生态化转型呢?以下笔者将在该文中从生态文明理念与体育文化的生态化转型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体育课程和生态化理念的衔接来探讨我们该如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好生态化转型,进而给学生创设“绿色体育”学习课堂,以此不断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

学校体育 生态化理念 转型发展 生态化转型 策略

生态文明理念指的是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从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文明放在首要位置而创设的一种绿色健康的文明理念。而实现体育文化向生态化转型即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向生态文明接轨,让学生在感受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健康、快乐的学习体育,进而达到“绿色体育”的教学目的。目前我国尚处于体育生态化转型的初级阶段,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以下笔者将重点分析生态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1 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众多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学生本人都十分注重应试考试,而体育课程因为没有制定一定的应试考试要求,所以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对该课程带有十分随意的态度,由此一来便使得我国的体育教学地位日渐得不到提升,学生也逐渐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十分有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评价机制来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让学生在应试考试的影响下对该课程重视起来,这样便可以更好的推动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为了丰富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考核标准,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考试的过程中设立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习科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完成欲望,由此一来便能够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组后教师逐渐实现体育教学向生态化转型。

2 学校体育与周围生态环境生态化的缺失

生态文明是从两个层面来看的,一是前面说到的自然文明和发展规律,第二个则是生态环境文明。体育是以户外为主而展开的一种运动项目教学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场地是十分重要的。从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环境来看,好一点的学校基本上都只是撞了塑胶跑道,而一些面积较小的学校大多都已经将教学楼和学生寝室盖满了,而学校在体育器材资金上的投入也是甚少,所以没有多余的位置和资金给学生创建操场和购进更多的体育器材,从而使得体育教学资源的缺失,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体育学习,学生也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而变得更加不想学习。

3 构建学校体育生态化对策研究

3.1 构建学校体育生态化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是一门较为开放的学习课程,它并不像其它文化学习科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定的教材作为指导,所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应该要确定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身体状态以及综合实际学习情况来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年龄小一点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开展户外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种人们在生活中常见、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的项目展开教学;而针对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习经验,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开设攀岩、游泳等运动系数较大的运动项目。从而让学生在户外学习环境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清新和魅力,以此使得体育学习不但帮助学生枪神健体,而且还能净化学生心灵,使得学生在生态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健康、收获快乐。

3.2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要求体育课程应该坚持“健康与快乐”为主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度的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均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小接触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不管在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甚至是身体素质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提出同等的要求,而是要通过分层、因材施教的方式给予不同的学生针对性的教学方针,以此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身所能接受能力范围内遵循生态文明一步一步的进行提升。例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教师不能抱有“都是因为该学生经常不锻炼,所以抵抗力才这么弱”的心理,而是要根据该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意愿为他选择一些比较柔和、运动幅度较小的项目进行学习,借此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掌握体育技能。

3.3 改革我国现存教育制度

要想体育课程能够完全向生态化转型,那么教师势必要摒弃传统教学制度下一些十分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从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创设新的教学体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的性质,进而给学生带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体育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技能之外还应该借助相应的体育项目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不断促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例如,通过开设“半马”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放松心情、调整最舒服的速度来坚持完成半马任务,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耐力,以此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3.4 创建生态化教学环境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生态文明理念还包含了生态环境,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生态化转型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那么学校必须要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舒适的运动场所,以宽敞、明亮、卫生、通风、整洁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生态学习环境中展开高效的体育学习。

4 结语

体育课程并不像其它文化学习科目,它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但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却会直接的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给学生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对生态体育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要要求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穿符合运动项目要求的服装和写字,在公共场合不随意丢垃圾和吐痰,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时要爱惜体育运动场所的花草树木等等。

[1] 龚建林.对我国学校体育生态环境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76.

[2] 李宏斌,赵君.生态体育: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1(2).

[3] 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G80-05

A

2095-2813(2017)07(c)-0201-02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号:2016001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201

猜你喜欢

生态化文明转型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请文明演绎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漫说文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生态化培养研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对不文明说“不”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