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7-11-28黄富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师生体育教师

黄富

(晋中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分析

黄富

(晋中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高校体育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了教学交往这一创新型教学策略,它不仅能够激发高校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还会增强高校生的体育素质,这对体育教学质量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对教学交往进行了基本介绍,然后分析了教学交往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优化教学交往的具体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 教学交往 缺失 策略

现如今,高校体育在践行教学交往模式的过程中存在些许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会疏远师生之间的距离。针对教学交往缺失,提出有效地应对策略,能够打造高效体育课堂,能够全面提高师生的体育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 教学交往的基本介绍

1.1 基本定义

所谓教学交往,即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进行了交流活动,这也是交往形式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师生间的课堂交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的文化交流3个方面,教学交往能够在知识、情感、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和桥梁作用,能够促进教学目标有效实现,促进教学任务及时完成[1]。

1.2 基本特点

一方面形式多样性,这一特点主要来源于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师为学生示范体育动作时,需要言传身教,此时教师会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肢体示范交流、眼神交流等,正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促使教学交往形式逐渐多样化。另一方面身心综合性。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课教师不同,体育教师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会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动作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因此,学生需要借助教学交往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二者的有效协调。

2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虽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变,但是新型体育教学形式——教学交往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交往的严重缺失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疏远师生间、学生和体育学习间的距离,现状表现如下。

2.1 教学设施匮乏

大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体育场地面积较小、体育运动设备陈旧、器材数量匮乏影响教学交往模式的应用,即使师生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但受设施匮乏性影响,学生的体育能力得不到全面训练,同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进而会对教学交往起到阻碍作用。此外,重视体育教学交往的高校数量和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校领导和教师仅关注体育成绩,进而教学交往得不到师资保证。

2.2 教学观念传统

教师针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经常以教师主导、学生模仿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这种一成不变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会渐渐失去学习体育的主观性,同时,学生对体育教师会越来越依赖,教师的体育能力也会停滞不前,遇到发展瓶颈,这对师生体育能力提高具有不利影响。为此,体育教师应适时创新教学观念,将教学目标逐渐转移到教学交往中来,在增进师生交流的基础上,优化体育教学质量[2]。

2.3 教学课时有限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效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体育课,因此,体育课时量、课时时间会少于文化课,进而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得不到可靠保证,再加上体育知识点较多、训练技能较复杂,学生在短时内并不能对已学内容及时消化,这对体育知识巩固、体育能力提高具有消极作用,同时,师生间的交流时间也会大大缩短,从而导致教学交往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3 优化教学交往的有效策略

3.1 丰富教学交往内容

体育教师应用教学交往模式时,应首先为这一模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此降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压力,促使学生在放松身心的状态下接受体育新知,集中精力学习新技能,与此同时,还能为师生沟通提供环境支持和氛围营造。然后,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兴趣方向,为学生组织适合的体育活动,如云梯、断桥、接力赛跑、立定跳远等活动项目,参与多样性体育活动的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且师生交流也会逐渐增多,体育教学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3]。

3.2 提高教学交往主体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教学交往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并且学生还能主动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教师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后,仅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教学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实现教学课堂的主体回归。此外,教师能够在观察学习表现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情况全面把握,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对教师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学生还会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进步[4]。

3.3 创新教学交往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如果不能适时更新,那么体育教学在传统思想的引导下会弱化教学质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只能停留在浅层阶段,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体育的功利性会渐渐增强,进而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方向发生偏差,影响体育魅力的彰显。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实际,以及教改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体育动作时,为了提高动作模仿的规范性,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作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能够对体育动作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与此同时,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注意力也能全面集中,这能够为体育问题发现、体育问题思考、体育问题交流提供机会。此外,思想创新后,教学交往还能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深入[5]。

3.4 完善教学交往制度

要想促进教学交往效果能够良好实现,应对教学交往进行制度完善,以此实现教学交往行为的及时规范,并且教师还能在应用教学交往的过程中有依可循,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主动规范教学行为,依据教材组织合理的体育活动,设置有效性课堂问题,这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检验、师生关系增进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和教师间还能形成互相肯定的师生状态,这对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具有促进作用。教学交往制度完善后,师生能够对改项制度提高重视程度,依据制度要求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例如:基于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师针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情况,共同协商、制定体育测评机制,该项机制的具体执行由师生共同完成,每一阶段的测评活动主要在师生互评形式中完成,进而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评价中对教学形式有效改进,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认可和全面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交往缺失这一现象,通过丰富教学交往内容,提高教学交往主体,创新教学交往思想以及完善教学交往制度等措施来弥补,这不仅能够激发体育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优化体育教学质量。此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能有效深化。

[1]辛勤.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09-310.

[2]纪岩.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128-129.

[3]周铁成.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8):57,59.

[4]韩惠,宋亮.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及其建构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9):47-48.

[5]刘璇,戴彬.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分析和建构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205.

G807.4

A

2095-2813(2017)07(c)-0055-02

黄富(1979,9—),男,汉,山西朔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055

猜你喜欢

师生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山里的教师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的“体育梦”
麻辣师生
圆我教师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