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析

2017-11-27吴三峰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吴三峰

摘 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最大化,成为当前教育发展中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究、提炼、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69

教师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的策略。

一、转变旧有教学观念和模式

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源。新课改倡导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师生、生生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问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研究课标、分析教材、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课堂预设……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合实际的三维目标,才能编制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最优导学案,再加上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总是想上好一节课,但没有把课前工作做充分、做扎实。习惯了备教学内容,却疏忽了备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没有细致斟酌学生的个性差异,按部就班、一概而论,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差异,还得通过课后辅导来达成学习目标,课堂高效自然无从谈起。

三、精心设计问题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常规课堂中,許多教师即兴发问,问题充斥课堂,但很多问题缺乏引导性、启发性、艺术性。这样无效的问题占用了学生的许多时间,制约了课堂学习效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重视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具有引导、启发价值。课堂问题的设计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深入。

四、创新课堂,使学生乐于探究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成分。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萌发乐于参与、乐于探究、展示自我的欲望。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置典型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有了这种心理驱动力,自然会获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倡导“合作”,创设轻松愉悦氛围

“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它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信息交流转化为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交流。学生获得了更多讨论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合作学习中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反馈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再辅助以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会有效地促进个人、团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获得收获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互取他长、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丰富直观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生动有趣的画面、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对加深教学内容理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有很大提高。

五、精心设计练习,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是学生学习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专项性练习

对于学生理解很吃力的知识点,要精心设计专项练习。如教学“鸡兔同笼”这类生活应用问题时,首先可通过列表法加以解决,学生理解后,拓展思维,继而找到“抬脚法”“盈亏法”“列方程”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验证性练习

讲授新课时,对于一些和前面有关联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假设、猜想,再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讨论,探究验证后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先让学生对计算方法作一猜测,然后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移等数学方法探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得出结论。

(三)对比性练习

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知识点互相交错、彼此干扰,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很容易出错。比如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应用问题时,对于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两种类型容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设置专项对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从而掌握规律,正确熟练解决相关问题。这种训练对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四)发散性练习

教学中可设置一些让学生通过补充条件、提出问题而使题目内容变得完整,然后再加以解决的应用问题。这类练习题目结果不是唯一的。通过练习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很有效果。

总之,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只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实现为教师减压、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只要教师不畏困难、勇于追求,不断地去探究、总结、完善,相信一定会打造出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继东.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1(11).

[2] 黄金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77).

[3] 邓桂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2(12).

[4] 海月波.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之我见[J].读书文摘,2016(32).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