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成本核算理念指导下的医院财务工作优化思考
2017-11-27陈坦
陈坦
摘 要: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要求医院在管理中引入全成本核算模式,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促使成本核算信息能够如实反映医院成本情况,为开展财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因此,从概述医院全成本核算入手,对医院财务工作中实施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全成本核算理念下的财务工作优化措施,期望对提高医院财务工作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财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44-02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概述
全成本核算是企业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我国各医院在对其进行借鉴后,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通过改进优化形成了适用于医院财务工作的管理方法。医院全成本核算具体是指,根据核算对象对医院经营业务中的全部消耗进行归集,并以科学的方法对相关费用进行合理分配,通过计算最终得出总成本。这种核算方法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除医院的各个科室之外,还将行政管理及后勤等部门包含在内,从核算的内容上看,也更为详尽和具体,与医院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这种新的核算方式在内容上更加系统化,具体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全成本核算模式更加符合医院财务工作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二、医院财务工作中实施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由全成本核算的特点可知,它将医院多个部门都纳入到了核算范围当中,如临床科室、门诊、行政、后勤等,由此不但能够更加透彻地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还有助于医院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医院服务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医院通过全成本核算,并将核算指标落实到各个科室,能够使各科室的成本与利益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使运营成本有所降低,同时还能使医院上下全体员工充分意识到成本核算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通过所有部门及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二)有助于实现医院资产保值增值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使相关物资的采购、清算等环节变得更为规范。库存标准存量及上下限表的编制,可使医院管理层随时了解并掌握物资的存量情况,有利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不必要的浪费会随之大幅度减少。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成本核算管理效率,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相关部门可掌握各个科室的物资领用及消耗情况,由此提高了核算的精确度。不仅如此,医院的管理者还可利用这部分信息对各部门及科室的资产余缺情况进行分析,据此对闲置的资产进行处置和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在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医院的物资采购需要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由此可使医院能够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进行采购,不但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还降低了采购成本,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可为医院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三)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效益
对于医院而言,成本归属于经济指标的范畴,而全成本核算作为衡量医院工作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其可以反映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业绩。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可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由此可促进各个科室加强经营管理,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凝聚力,从而树立起为病患服务的意识,有助于医院社会效益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医院的经济效益也自然会随之提高。除此之外,全成本核算的实施还可帮助医院转变管理方式,使医院财务部门对成本的预算及核算工作有了更加详实、可靠的依据。对各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除能够增强审核力度之外,还能使科室的支出更加规范化,有助于成本费用的降低,这对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全成本核算理念指导下的医院财务工作优化措施
(一)提高医院全员的全成本核算意识
医院通过实行全成本核算能够达到优化财务工作的目的,为确保全成本核算的顺利实施,医院应提高全员的全成本核算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医院财务人员应改变核算模式并转变工作理念,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全成本核算体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成本管理网络,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应制定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制度,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并制定合理可行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优异的财务人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严重失职给医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财务人员,则应进行相应的处罚。其二,医院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其专业能力。其三,鉴于医院全成本核算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规范标准尚不健全,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出台相应的标准,从而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二)强化财务分析工作
医院财务工作要在全成本核算理念的指导下强调财务管理效益,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为此,医院财务工作必须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揭示医院经济运行情况,为制定医院发展战略和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支持。例如,在分析医院成本投入与收入效益是否合理时,可运用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边际效益分析法,权衡医疗成本、医疗服务、医疗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医院资产管理中,可通过已掌握的财务资料分析计算医院总资产周转率、药品周转率、固定资产增值率等指标,从指标中分析医院资产使用效率,采取必要资产管理措施,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可通过计算医院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对外医疗收益率等指标,掌握医院的整体收益水平和运营能力,为医院制定长远的经营规划提供依据。
(三)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医院财务工作要将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全成本核算模式对医院运行成本加以控制,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成本管理中,医院要结合自身运营结构特点,成立成本核算部门,建立起涵盖各职能部门和科室的成本管理网络,制定科室成本核算办法,落实成本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并對各科室的成本进行分析评价,考核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成本管理中,医院要做好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工作,形成集事前、事中、事后于一体的成本管理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落实全成本核算监管
为使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医院应当加大对其监督管理力度,遵循实销实耗的原则开展核算工作。财务人员应在当月的月初和月末,对药品库进行盘点,并进行对账,如果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及固定资产前,财务人员应当主动参加论证会,并结合医院当时的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在固定资产采购前,必须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方案,采购人员则应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严把设备质量关。购置回来的固定资产,应在投入使用前按其类别和功能建档立案,并归入到相应的数据库当中,采取一机一卡的管理模式,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此外,医院应当对各个科室及部门的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借此来防止资源浪费;并定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理的配置和保养维护,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全成本核算理念是对医院成本核算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增强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医院财务工作要积极实施全成本核算模式,通过全成本核算强化医院成本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为医院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永珍.新制度下对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探讨[J].会计师,2013,(1):96-98.
[2] 赵颖,马宇林.新医改形式下医院财务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06-108.
[3] 郭剑飞.对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24-125.
[4] 向恒静.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5,(12):74-75.
[5] 杨乃宁.新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意义[J].中国市场,2016(11):145-147.
[6] 王芳,孙雪萍.医院财务工作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68-69.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