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27施晓红郝祥瑞
施晓红+郝祥瑞
摘要:为了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将情感引导教学法应用到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当中。首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具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情感引导教学法的内涵,最后从授课之前讲述健美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转变、针对性教学以及评价模式转变四个方面论述了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感引导;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心理特征
一.引言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健美操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从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具体现状来看,选择健美操的学生相对较多,但是教学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健美操教学时间并不长,许多教师对于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变化认知不够充分,无法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就必然导致教学效率的底下。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创造性的将情感引导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当中,这对于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现阶段健美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高校健美操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历史并不是非常的久远,许多健美操教师都是将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直接应用到健美操教学当中,即采用“示范—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进行健美操教学,教师首先会向学生展示具体动作的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自己的动作,在学生的动作模仿具有一定基础之后学生再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完善自己的健美操动作。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输的信息,同时练习也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这就必然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大量的练习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超过87%的学生选择健美操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到的与健美操相关的表面信息,即希望通过健美操实现形体塑造、气质改善等目标,而对于健美操学习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很容易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导致在情感态度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学习的进一步进行。其次,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只会根据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而并不会充分考虑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心理等素质的改变。具有较强的局限性。
三.情感引导教学法简介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人类自我控制行为的实现遵循能量耗散基本原理,即自我控制行为的实现必须要以自我控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一旦这种资源消耗殆尽则个体会陷入到一种痛苦或者自责的状态当中,但是不管是何种状态都无法实现下一步学习。但是自我控制资源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即资源的消耗并不是一直持续的,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实现自我控制资源的有效补充,情感引导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资源的补充。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內容,通过情感引导可以让学习者处于一种更加平静的状态当中,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自我控制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可以让学习者根据既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及时补充自我控制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学习。最后,情感引导还可以避免学习者因为目标无法完成而造成的负面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
四.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上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与情感引导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将情感引导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下文当中笔者将进一步论述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加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授课之前向学生讲述健美操教学的具体内容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选择健美操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健美操的一些表面了解,即希望通过健美操的学习实现形体塑造与气质改善等目标。但是这种只关注与结果而并不关注过程的心理活动对于健美操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即对于困难的低估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负面情感,最终阻碍学习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健美操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讲述健美操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健美操,从而降低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避免这些想法造成的负面后果。但是教师也不能单纯的打击学生,在强调学习难度的同时,还需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健美操学习中,通过长期练习达成自己目的。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健美操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必须要从教学模式入手促进学生的情感转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需要围绕学生展开,而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尽量降低示范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其次,教师还需要降低机械技术动作训练的时间,通过其他方式促进学生技术动作技能的提升。例如,在课堂当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健美操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必然会在课后加强健美操训练,即提升了学生的技术动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不同学生在心理情感以及认知方面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完全同质化的教学对于部分学生能力的发挥与情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同时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种情况,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其他表面特征探析学生内在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及时帮着学生正确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训练计划,促进其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现阶段只注重结果的健美操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存在着较大的负面效应,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即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的评价模式,即针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遵循多元主体评价原则,允许同学、学生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结语
针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基本现状,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探索了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施晓红,1980年出生,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郝祥瑞,1982年出生,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文利,王丹丹,冯邵文,王旋,王莉丽,王春霞,王莉莉.健美操教学对少儿身心素质发展的研究———归因指导对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06):116-119.
[2]邓艳香,杨元英,钟江宁.浅析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9,30(01):91-94.
[3]蔡春霞,李洋,邵伟德.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9):1259-1261.
[4]洪涛,张英.高校健美操教学“创新式”教法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4):536-538.
[5]刘建敏,魏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2):126-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