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2017-11-27姜韧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大学教师

摘要:大学语文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列举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旨在使大学语文在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效。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问题建议

大学语文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决定它具有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富有想象的创造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品格的功能。正是如此,我国教育部和各个高校对它十分重视,在开设大学语文的30多年间,大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大学语文的教学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学生出现了“知书而不知礼”“高学历低文化”的现象,这与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办学目标是相违背的。

在长期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本人试图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找出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重复陈旧,形式单一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很明确,即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人才。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但现在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偏重于人文性和道德性的内容,缺乏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几十年如一日,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没有什么实质的用处,还不如好好学习专业课,让自己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

(二)教师构成不合理,教学观念落后

因为大学语文教学很难与科研结合,在大学职称评审中不占优势,很多大学教师不愿长时间从事大学语文教学。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教师工龄短,而且不够稳定。这就造成了有经验的教师不愿教,教学的教师缺乏经验,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大学语文教师构成不合理,再加上学校不够重视等因素,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在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自己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

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处于比较尴尬的边缘,所以各个高校很难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再学习的机会,这也导致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理想。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智能通讯设备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大,人们要求大学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在专门技术人才,在这样的要求下,大学对相关技能课程比较重视,对人文素养的课程则不甚重视。

此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迅速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中丰富多彩的游戏、视频、购物功能让学生爱不释手,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缺乏自制力,经常在上课还在时不时地关注手机中的各种信息,这对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学科地位

首先,各个高校应该提高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延续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正是如此,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国家层面,政府要鼓励大学生认真学习大学语文,全面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支持各个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大学语文课变成学生的精神支柱,成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的精品课程。

除此之外,各个高校还应该加大大学语文的学时,提高大学语文的学术权重,为大学语文教师塑造一个好的科研和教改环境,让他们放心大胆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教学和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

各个高校应致力于研发适合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当下各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各自為阵,各高校自己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各高校自编教材各有侧重,各自存在不同的问题。我们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既要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尤其是现当代优秀作家作品,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甚至,我们还可以将学生正在阅读的、跟学生生活和审美比较贴近的网络文学的优秀作品或者畅销作家的作品搬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欣赏和辨别当代文学。这样,他们对大学语文课会更感兴趣,更愿意学习。

(三)大学教师专业化

想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要由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进行授课。教师有专业水平,才能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深入浅出,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悟到人文的意蕴。如果语文教师一直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教师刚刚教出感觉便转到其他岗位,由新的教师重新进行语文教学,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想上好课,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首先要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名师为目标。在课堂上要充分展示语言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具有优秀的语言运用能力、广博的语文知识的人才。

只有这样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真正学好这门课。

(四)教学观念的更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大学语教学的需要。为了搞好大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近一般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想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不去讲学生能讲的内容,尽量以“点拨”代替满堂灌,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发现中习得知识,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掌握所讲得知识。自主性、发散性的课堂,看似教师轻松了,但学生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很多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教师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尝试新的教学媒体,用多中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不同方式刺激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发网络课程,制作优质的慕课和微课,让学生们随时随地运用手机和电脑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从学科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入手,对教学进行观察和研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让大学语文成为一门人文和实用并重的精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大化的发挥大学语文的功能。

作者简介:姜韧,出生于1986年6月,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红玲.大学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语文学刊,2016(3).152-155;

[2]陈婉.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4-16;

[3]杨坤道.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彭书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崇文书局,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大学教师
最美教师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