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2017-11-27王玉
王玉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闻资讯的传播渠道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人们接收新闻资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报纸,更多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了解,这对传统的新闻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新闻传播模式的主要优势,并就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708(2017)198-0029-0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就新闻传播方式而言,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接收新闻的模式,开始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资讯。众所周知,新媒体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传统的新媒体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创新传播的渠道,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对新闻媒体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现代新闻传播模式的特征
1.1 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广播、报纸等,但新闻报纸基本为日报形式,导致人们获取新闻的时间被延长。一般而言,人们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基本为昨日的新闻,其大众难以对新闻的最新进展以及动态进行及时的跟踪,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大幅度降低[1]。性恶媒体的时代的打来,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接收新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几乎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并能及时了解该事件的发展动态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新闻的价值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2 提高了新闻内容的互动性
传统的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向为单向传播,即媒体工作者为新闻的主要发布者,而大众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人们只能通过报纸、电视对新闻的内容进行了解,却不能对新闻的内容做出评论或反馈,大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2]。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网络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新闻动态,还能对该新闻做出评论,从而促进了大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并提高了读者的参与热情,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的消极影响
2.1 新闻传播主体具有隐匿性,虚假新闻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88亿,这表明新闻信息的覆盖面积越来越高。但由于网络并未采取实名制,新闻传播主体具有一定隐匿性,某些网络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更有甚者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大多用户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够等原因,对虚假新闻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上当受骗,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2 价值观出现扭曲,崇尚利益至上
如今,新闻媒体的经营模式呈现出多样性,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媒体已丧失了基本的职业操守,各种夸大其词的报道层出不穷,更有甚至制造假新闻以博取观众的眼球,误导公众,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有甚至发布内容低俗、浅薄的新闻资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造成冲击,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消极的
影响[3]。
2.3 新媒体的兴起,新闻内容出现同质化
传统的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新闻媒体,由于其新闻的报道形式与传播渠道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新闻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事件,其报道的角度也各不相同,难以出现同质化。此外,新闻编辑与记者均受过专业的训练,其发布的文章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且新闻内容基本为原创,抄袭现象较少。但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的新闻媒体开始没落,新媒体开始兴起,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想要的资讯,新媒体间为实现利益的最大,相互借鉴、相互抄袭现象层出不穷,导致新闻内容出现严重的同质化,从而降低了新闻的整体质量。
3 新闻传播的创新方法
3.1 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结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始在网上不定时发布新闻,增强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并专门开设读者互动专区,群众可通过电话评论、网络留言等方式与新闻工作者进行互动,并就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而媒体工作者务必要重视观众的意见,并通过查看阅读的人数掌握新闻的覆盖面积,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3.2 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
而今,新闻传播的媒介不再局限于新闻工作者,任何人均有可能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媒体”。事件发生后,记者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靠近事发现场的群众可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对案发情况进行拍摄,并将之传至网上,让人们能及时了解情况,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为人们的快捷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不仅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且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相关的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及其价值进行核实后,可给予发布者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并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
3.3 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每个人仅依靠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成为证人、记者或摄影师,但是普通的民众并不具备新闻记者该有的职业素养,从而容易为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此种情况下,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身上的责任,理清自身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区别。普通公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能会进行拍照并传到网上,其不会进行后续的跟踪报道,甚至不会关心事情发展的动态,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其报道的内容更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存在虚假报道的情况,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4]。此外,如今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网络造谣成本较低,这也导致大部分事件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新闻工作者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做到不造谣、不传谣。
3.4 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对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事件发生后,记者应在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并立即拍摄相关照片。随后,记者应即刻发现发布相关新闻,并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生地点等进行报道。而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拍摄工具呈现多样化,手机、相机等均可进行拍摄,由于事发突然,摄影师难以立即赶到现场,记者可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对现场的情况进行拍摄,但拍摄的角度需要具有针对性,且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场状况进行拍摄,同时配以客观的报道,让公众能及时对该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5]。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与责任意识,做好新闻传播媒介的角色,保持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公正、客观的态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助力。
4 结论
网络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目前,互联网已经基本覆盖了我们的生活,其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必须要通过与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结合、强化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等方式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以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星.新闻传播理论创新的媒介学思考——回应《青年记者》编辑部的一个问题[J].青年记者,2014(11):8-11.
[2]张小平,蔡惠福.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需要更多本土化创新型大家大师[J].新闻战线,2016(1):96-99.
[3]张园,李凯波.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的典范——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冯应谦教授[J].今传媒,2014(2):5-7.
[4]徐佳.追求真理、开宗立派、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创新研讨会综述[J].新闻大学,2016(5):134-138.
[5]郎劲松,杨海.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3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