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

2017-11-27袁曙宏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特色习近平时代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极不平凡”四个字,说出了全党89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多人民的深刻感悟、无限感慨和无比自豪。

从国内来看,这五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力挽狂澜,淬火成钢、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有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五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而中国则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两句话的精辟概括铿锵有力、客观准确,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是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五年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綜观古今中外改革史,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全方位、多领域、大力度、深层次的主动改革世所罕见。

四是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两个问题有了新的阐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

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用“五个是”做了精辟概括。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理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完成什么历史任务、怎样做出战略安排的问题。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句话讲的是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四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句话讲的是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句话讲的是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做出这个重大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做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近40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社会需求看。中国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客观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如果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讲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着重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着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今后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endprint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

整个十九大报告3.2万字,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4100字,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在刚刚结束的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继续革除一切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番话再次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体现出对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强有力的领导。对这部分内容,我的学习体会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去五年,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案件,从李春城到孙政才,共292人,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所以,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条,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就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二,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过去五年,我们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两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还通报了160多起案例。可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今后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也是总书记常讲的一句话,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绝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报告强调,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第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仍然做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并提出18字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要明确今后的惩治重点,那就是在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反映集中,已经进入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要清除政治问题与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使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真正感受到管党治党的成效。再有,追逃追赃不停步。总书记强调,不管十年、二十年,尚有一人在逃,追逃就绝不停止,展现了党中央顽强的意志品质。所以,未来几年,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赢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第五,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条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擦亮巡视利剑,推进市县巡察;擦亮派驻“探头”,发挥监督作用。同时,还要根据十九大的安排,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迅速在全国推开,从而实现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历史性成就,从中可以看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政治报告”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是由六个层次构成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就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我认为,这个总目标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值得注意,就是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

报告着眼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定了八项重点工作,我就其中的两条做一下介绍。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报告在这方面部署了四项任务:一是把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调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是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也是新提出来的;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16个字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四是加强党性锻炼,强调全党同志首先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我理解,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可以说勾画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endprint

第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党的十九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理解,这实际上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十九大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一,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年是决胜的三年、攻关的三年,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或者说是重要的标志。十九大报告明确这“三大攻坚战”,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全面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难点重点、主攻方向,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二,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同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两步走”的意义在于:

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前两步既定目标早已提前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再过三年也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从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安排。这样的话,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就完整了,实际上分成了这样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着力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当然,做出这样的安排,我觉得是非常有把握的,也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

三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此做出了两处小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两个字,一方面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另一方面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二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从而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四是不再提GDP翻番類目标。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没有再提GDP翻番之类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所以才提出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而是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

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其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我觉得,这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

第一,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也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理解,时代、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习近平同志以一系列创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大报告把这些创新观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的成功实践和全党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endprint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正是遵循这一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会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

这种改革决不意味着纪委和监委权力的扩大,只能意味着纪委和监委的责任更大了,担当要更大。加快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我理解有这样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合署办公。1993年,中央就做出一个形势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的时候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严峻”加上“复杂”,是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一语中的的精准概括。形势决定任务。1993年,党中央依据当时形势做出决策,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把分散的反腐败力量集合起来,由中央纪委行使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由中央纪委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叫合署办公。

反腐败,“九龙治水”不行,必须把拳头攥起来。这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把党内执纪与国家执法有机贯通起来,把过去分散的行政监察、预防腐败以及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力量整合起来,攥成拳头。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就是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总书记讲,这就是中国的反腐败机构。制度创新,就是制定国家监察法,这是中国反腐败的国家立法之一。

第二个关键词是职责权限。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这句话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即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要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因此,正在制定起草的国家监察法,将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以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权限。

第三个关键词是调查手段。2016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地方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赋予了12项调查措施,都没有扩大权力,都是实践中实际使用又比较成熟的权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现行的行政监察法中规定的监察机关的调查手段和权限,现在规定的是查询、复制、冻结、扣留、封存等手段。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试点决定看,未来要把它修改完善为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鉴定等一些手段,都是现有手段。第二就是把纪委实际使用的谈话、询问等措施确定为法定权限,写入法律。通过完善调查手段,把所有的调查手段法制化。同时,法学界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技术侦查怎么办?技术侦查仍然按照现有规定,由严格的审批程序决定以后,交有关部门实施,监委不重复、不替代。

第四个关键词是留置调查。十九大报告用“留置”取代了“两规”一词。“两规”是1994年的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第三款所规定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国家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它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反腐败所涉及的重大职务犯罪,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因此国家监察法就不能等同于刑事诉讼法,调查也就不能等同于侦查,所以,不能将对刑事犯罪的一般侦查等同于对腐败、贪污贿赂这种违法犯罪的调查。将要制定的国家监察法,对留置的审批程序、使用条件、措施采取的时限,都会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乃至于对调查过程的安全、医疗保障等情况都会做出相应规定,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法治化。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实际上是对总书记一贯强调的要求的重申,意在进一步解决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强调从严治吏,也要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从而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年来之所以提出容错纠错问题,是有来由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解决了一些干部的乱作为问题,但也出现了一些干部的不作为问题。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一个原则,就是“三个区分开来”。他明确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后的一系列讲话中对这个原则进行了阐述。我理解,这个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四点:一是看你是为公还是为私,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二是看你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三是看你是遵纪守法带来的失误还是违法乱纪。四是看你的决策程序,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肆意妄为。把这四点把握住了,我们的干部就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了。

容错纠错,第一,容的是前一个方面,而不是后一方面,因为后一方面的故意为之肯定不能容,这是要区分开来的。第二,容的是過失,这个地方的“错”应理解为“过失”。第三,容错后面还有一个纠错,有了错误、过失可以容,但必须纠,要真心认错、悔错、改错。这三点底线把握住了,广大干部就可以放手干事了。总的要求是,党的干部要依规干事、干净干事。

全面从严治党与干部干事创业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要捆住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整治干部乱作为,防止干部不作为,决不能以全面从严治党作借口为不干事推脱。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习近平时代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