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做实事 发展添活力
——六合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调查
2017-11-27刘献江王心忠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刘献江 王心忠/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民生做实事 发展添活力
——六合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调查
刘献江 王心忠/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紧紧抓住财政奖补契机,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上,加快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风貌。
主要做法
尊重民意,严把立项申报关。一是村居民主议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综合考虑农民需求急、受益广、成效显等因素,年初,村居采取“三议一公示”的方法,即由村居委会提议、支部会商议、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结果向全体村居民公示无异议后,确定项目申报。二是街镇审核选定。街镇经管站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渠道、决议情况和公示结果进行规范性审核,筛选确定村居申报的项目。三是区级复核确定。区税改办、区委农工委、区财政局联合组织工作小组,本着“一改善三优先”的原则,对街镇所有项目逐个进行现场勘查,并对项目合规性、可行性审核无异后行文上报省市批准立项。
阳光操作,严把项目建设关。一是招标选好施工单位。通过街镇或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严格按规范程序实行招标,选定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和低标的的施工单位。二是全程监管建设项目。街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抽调建设、水利、农路等部门相关人员、村居干部和群众代表,专门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加强对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检查。
四级监管,严把质量验收关。一是村居组织自验。工程竣工后,村居组织专人和群众代表,对照项目合同,进行自验,合格后申请街镇复验。二是街镇复验。街镇组织专门成立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复验,合格后申请区级抽验。三是区级抽验。区税改办、区委农工委、区财政局组织专人对街镇进行随机抽验,合格后申请市级验收。四是市级验收。市税改办、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组织专人对街镇进行逐一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下达验收奖补资金尾款。
专户管理,严把资金拨付关。一是实行专户管理。项目奖补资金由区、街镇两级财政设立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二是实行报账直拨。严格实行开工预拔和完工结算拨付制度。项目开工时,中标单位到街镇财政所预拨70%的工程款;其余资金,项目建设完工并经审计验收后,项目施工单位凭真实合法票据、工程决算报告及专项审计等材料到街镇财政所报账,结清尾款。三是实行预缴保证金。中标单位预缴标的10%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为1年。期满无质量缺陷或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由“街镇专户”返还质量保证金。
工作成效
做靓了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区新建村级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23个,总投资18705万元,惠及9个街镇94个村居623个组,受益群众达20多万人。一是村组道路更加通畅。建成村组灰色化道路445条共429.3公里,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面貌。二是组级环境更加靓丽。村庄环境整治17个,整治面积66140平方米;绿化造林5个,植树9200棵;新建文化体育场所16个,面积41890平方米;实施路灯项目61个,安装路灯4227盏。三是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新建涵闸7个、提排灌站11座,灌溉水渠42条计33.8公里,自来水管网改造8个计63公里。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兴旺了乡村旅游业。今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41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5亿元,同比双增15%。二是热销了农副产品。六合的富硒大米、大圣水芹、盐水鹅、猪头肉、活珠子、牛脯等优质农产品成了南京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三是方便了农民就近就业。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便捷,也方便了农民就近就业。
构建了和谐新农村。一是农民民主意识增强了。“民决策、民管理、民监督、民受益”的原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民主意识。二是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凡有项目的村居,村居干部都要规范履行民主程序,与大家一起搞规划、议项目、谋发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戴,架起了党群干群间“连心桥”。三是乡村民风更加纯朴了。一些村组农民自发拟定村规民约,自发管护公益设施,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把农村政治文明、乡风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存在问题
需求矛盾仍然存在。7年来,全区623个组新建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仅占村民小组数的26.79%,建设步伐不快。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等民生问题还普遍存在,农民对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增强,迫切要求加快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需求矛盾仍较为突出。
省市财政奖补标准偏低。省市财政奖补8526万元,仅占总投入的45.58%,还不含管护资金。平均每个项目只有16.63万元,而每个项目平均需投入30.2万元。据统计,7年来,623个项目总投入18705万元,其中区财政配套2060万元,占11.01%;街镇财政配套金3193万元,占17.07%;村居自筹资金4926万元,占26.34%。
管护机制尚不到位。对建成的项目,因财政未安排专项后期管护资金,加上村居经济尚薄弱,无力完全承担后期管护所需支付的资金,导致“重建轻管”现象偶有发生。
对策建议
进一步做好“一事一议”长远规划。一是全面摸清需求。职能部门和街镇要结合村居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逐组调查,进一步摸清村居“一事一议”项目需求情况。二是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结合村居实际,立足组级资源凛赋,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广泛征求意见,科学编制“全覆盖”长远规划,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项目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三是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围绕目标任务,分年度实施项目建设,加大考核力度,有序推进,确保全面完成。
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扶持力度。一是建议省市奖补项目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居倾斜。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组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居,急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议省市在安排项目时,应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居倾斜。二是建议省市提高奖补项目补助标准。目前,省市奖补比例不到一半,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建议省市尽可能提高项目奖补标准,按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分类施策。同时明文规定区和街镇配套比例,并专项安排管护资金。
进一步建立健全管护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管护制度。为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村居要建立健全道路、路灯、水渠维护、林木和涵闸看管、环境卫生保洁等管理制度,确保“一事一议”项目管护有章可循。二是建立一支管护队伍。村居要明确分工,紧抓扶贫项目安置公益购岗的契机,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建立一支管护队伍,负责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和设备看管维护等工作,确保责任明确、有人管护。三是建立村规民约新风尚。通过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和管理,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传承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夯实强农基础,增添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