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标准》与“三走”互补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①
2017-11-27罗明刚赵海涛
罗明刚 赵海涛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83)
浅论《标准》与“三走”互补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①
罗明刚 赵海涛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8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等方法,对在高校开展《标准》、“三走”工作的体育价值及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阐述二者互为补充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大学校园良性体育环境的形成的重要意义。
《标准》 “三走” 大学生 体质健康
2014年8月在南京“青奥会”上,习总书记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强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包括学习成绩、创新思维、思想品德、也包括身体健康、体育精神。他希望运动健儿在“青奥会”上有更多精彩表现,带动和影响全国青少年都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呈现的体质问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标准》是指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
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对外公布了连续三年对本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结果。数据显示,优秀率仅为1.05%,身体肥胖学生比例大大增加;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值为72.31,比上一年提高了0.09个百分点。其中,女生50米和男女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均为近五年最低水平,速度、力量、柔韧素质下降突出;800米和1000米耐力跑成绩,虽然控制住了前四年来大幅度降低的趋势,但2011年较去年相比并无明显改善。令人堪忧的是,身体肥胖学生比例正逐年上升,正常体重学生比例仅为34.4%。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1~4年级共12768人参加了体质健康测试,本科生总数为13148人,参测率达97.11%。全体学生的总平均分为70.47分,综合评分为优秀的仅109人,优秀率仅为0.85%,良好率14.74%,及格率70.07%,不及格率14.33%,合格率85.67%。体重处于过轻、超重、肥胖的学生比例为21.1%,男1000米和女800米不及格率分别是28.01%、15.49%。50米跑不及格率男女生高达49.1%。
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近10年全国19~22岁年龄段青年学生在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还是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各年龄段男女学生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三是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高居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趋势。(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当前高校在体育工作中仍存在以竞赛、锦标为主的精英体育思想,绝大多数大学生运动不足,在闲暇生活中,同学们将体育健身排在文化娱乐、图书馆、玩手机之后,经常从事体育健身的学生仅占19.12%,男女生“宅”在寝室打游戏、看微信占了大量时间。
2 高校重视“三走”活动的现实意义
“三走”活动是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运动的简称。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求,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三走”活动,通过开展“三走”活动,培养更多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百年大计。
通过“三走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调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环境。“三走活动”是最适合大学生群体的运动理念和方式,能较大限度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多元需求,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三走活动”通常默化的影响,增强了大学生群体的组织凝聚力,形成团结、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
近年来,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三走”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高校党政领导的支持推动下,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自觉性,推进体育锻炼活动的体制机制,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超过2300所高校开展各类“三走”活动达62万余次,参与学生达6800余万人次。参与和分享“三走”活动成为大学生微信里的热门话题,“不再‘宅’,动起来”成为大学校园的流行语。
3 体育发达国家重视青少年体质的经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理念也逐渐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中不断被采用和深化。体育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是在体育综合实力上绝对是最强的国家,也是最重视国民体质研究的国家,在各州、各学校都实施具有本国特点的健身计划,推进国民健康。美国将体质测试融入整个健康、健身教育的过程,采用非限制性的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强调为了青少年未来的健康幸福,即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欧洲诸国虽然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育健身,但在一段时期也源于共同面临的问题:青少年体质下降。目前,很多国家将体育锻炼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青少年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倡导终身体育,实现终身健康。群众体育是德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俱乐部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了基础保障,各运动项目注册会员18岁以下人数占总会员的70%以上,德国中小学生每周有三学时体育课,评价标准以培养体育兴趣为主。芬兰的群众体育参与率在90年代就已位列欧洲之首。芬兰每月参加8次以上体育运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2%,其中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率高达92%。
4 《标准》与“三走”互补共促学生健康
当大学生还沉迷于网络游戏、微信时,他们推倒的不是‘塔’,而是他们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树!当他们还醉心微信群里大量信息时,他们倾注的不是对‘知识的渴望’,而是对“心灵窗户-眼睛”的无情伤害!学校必须利用多方面的手段来促使大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去锻炼,将执行《标准》和开展“三走”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延伸体育课及运动竞赛以外的锻炼。
加强《标准》和“三走”的宣传,可以通过召开《标准》和“三走”活动主题班会,以通报班级测试、调查数据为导入点,引发同学们对自身健康情况的关注和思考,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结合班级所有同学的创意和想法,制定相关制度和锻炼活动项目,并号召全班同学加入到活动和锻炼中来。
利用班级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直接向全校学生展示体测标准,运动成果,推送活动信息,在学生聚集的校园网络和社交网络上形成点击热潮,号召所有的同学加入活动中来,或将学生的《标准》和“三走”过程与结果报院系批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体育课成绩、评优、保研等挂钩,并在学期末总结会上表彰坚持体育锻炼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内在驱动层面引领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提高对《标准》和“三走”的重视程度。
5 结语
让大学生树立“主动体育”的观点,是《标准》和“三走”互补的根本意义所在。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都是在就业后才能对社会做贡献,而体育文化是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标准》和“三走”的有机结合对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深远意义。
[1]马勇志.2007年度清华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130-134.
[2]甄志平,毛振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有嬗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9.
[3]谢波飞.中美日新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8):92-93.
G8
A
2095-2813(2017)09(a)-019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192
罗明刚(1966,9—),男,四川自贡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