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以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为重心的高校体育教改①

2017-11-27何湦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动机体育锻炼意识

何湦

(文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探究以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为重心的高校体育教改①

何湦

(文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体育锻炼应该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并能伴随终身。这就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当学生有了锻炼意识,才会在意识的驱动下,进行体育锻炼。高校体育老师作为陪伴学生培养锻炼意识的过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该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去引导的角度出发,用正确的锻炼理念、良好的锻炼意识去影响学生,以实际行动去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培养出锻炼意识。笔者从体育教改的角度去思考,提出一些见解,以供参考。

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 教改

锻炼意识可以驱动人去参与体育运动,增强自己的体魄。锻炼意识也能够让人了解到自身的运动需求,并能够为自己制定运动计划。锻炼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人的一生体育运动,保持身心健康。高校学习阶段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涯最后一站。在高校学习阶段,能否形成锻炼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主要是看体育教育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笔者从教改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育教改的必要性、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教改途径,以供参考。

1 高校体育教改的必要性

1.1 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阶段下,我国极力提倡素质教育。体育也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1]。体育教改的目的是要让教学更加先进,教学理念契合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拥有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够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助力。因此,体育教改是大势所趋,而且体育教改应该要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总方向,使体育教改符合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2 终身体育的要求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形成长期的锻炼意识,使人终身受益[2]。那么高校体育教改则要以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层次为重心,使学生将体育锻炼从课上延伸到课下,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并形成一个锻炼的习惯,以长期性的体育锻炼来不断提升个人体魄。在这一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学不再是走过场式的教学,也不是影响短暂的教学,而是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教学。因此,终身体育锻炼,必须要进行体育教改,以提升学生的锻炼意识层次为中心,真正培养出长远性的锻炼意识,使这些锻炼意识伴随学生的一生,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2 阻碍锻炼意识培养的因素分析

2.1 体育课程参与动机不当

在高校,体育课程一般会占有一定的学分。一些学生对于参与体育课程本身是不重视的,为了能够获取学分,将体育课程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而有的学生则是把体育课当成休闲课,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更倾向于自由活动。但当教师给予这些学生自由活动时,他们并没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是旁观或是把体育课当作课外休闲活动。无论学生持有哪种思想,他们都没有以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增强自身体魄、培养自身锻炼意识的课程来看待。学生的这种习惯和思维定式造成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难度。

2.2 体育锻炼观念缺乏

现阶段的这批高校学生是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在应试教育中,除了数理化等重要的学科以外,学生都是不重视的。学生本身观念的错误,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体育不重要的思维。那么在个人的身心健康方面,也多是忽略的。高校体育教改要在固定的思维上,去纠正学生的思维,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

2.3 体育教育体制问题

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各高校也开始关注体育教育。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仅仅是对体育课程合格线提高,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除此以外,体育课教学教材并没有明显改变,个性化指导并不突出。因此,实际上体育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变革,几乎是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的教改进展。而学生也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上课、考试也是走过场。但体育教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注重的是培养的过程,舍本逐末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3 以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为重心的高校体育教改途径

3.1 纠正体育锻炼观念

体育锻炼不正确观念不是教师上一课就可以完全改变的,也不是单次的体育锻炼就可以纠正的。体育锻炼的不正确观念需要在长期的正确引导下去慢慢纠正。因此,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给予体育教学制定教学的有效方案。一方面,注重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理解。另一方面,要以适当的体育实践课程来引导学生,使其在运动中感悟到生命与运动的关系,使其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体育锻炼观念。

3.2 纠正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动机

参与体育课程的动机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何种态度进行学习。因此,对于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动机,需要进行纠正。纠正学生的动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弱化学生应付体育考试的动机。主要是对学生关注的体育项目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课程。二是学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方面要多样化,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范围。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修体育课程,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改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运动的动机。

3.3 优化体育教育制度

体育教育制度本身对体育教育的影响较大[3]。体育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合理科学,都会对学生体育方面的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将体育课程纳入理论考核的范围内,那么学生也将会把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视。但体育本身目的是让学生强身健体,培养锻炼意识,保证自身健康和活力。因此,将体育理论知识纳入考核是不能像其他课程的。因此,在将体育课程纳入理论的考核时,可以将部分成绩与实践成绩结合,形成体育的最终考核。因此,纳入考核的部分要注意关键性、重要性,纳入的量要控制得当,避免无端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引起反面效果。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以及维持健康体魄的意识。因此,仅仅重视理论考核是不行的,还应该抓好实践课程的考核。那么前面我们所说要弱化体育的学习动机。在这里我们提倡要重视考核并不矛盾。弱化考试动机本身还是要考核的,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重视体育课程,主动去学习,培养锻炼意识。因此,体育课程的考核要有技巧,一方面要规范,另一方面要适当。避免引起反效果。

另外,实践考核在体育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体现学生平时有无练习以及有无兴趣的情况。可以是一个课程设置多个考核项目,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参与相应的考核项目。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直接弱化学生的考试动机。避免学生为了考试一头钻向考试项目而忽略了自身的体育兴趣。

4 结语

高校的体育课程或许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体育学习阶段。在这一时期,学校是否成功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对学生往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学生由于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对纠正新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学校可以从纠正学生的不良体育锻炼观念,并积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除此以外,制度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可以结合现状,完善体育制度相关内容。这对于改善、纠正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1]毛梦玲.探究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38.

[2]卢玉梅.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排球教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1):111-112,116.

[3]倪道良.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4):123.

G807.4

:A

:2095-2813(2017)03(b)-02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247

何湦(1981,10—),男,湖北黄冈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动机体育锻炼意识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