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运动技能的学习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作用

2017-11-27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个体技能

李 明

论运动技能的学习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作用

李 明

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对社会适应做基本的概念释义,并探究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研究显示:学习运用运动技能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有助于理解和学习社会规范,有利于锻炼个人承担社会角色的作用。

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作用

前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来看,社会适应能力的强与弱是衡量现代人社会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此外,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其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毋庸置疑,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已然成为体育活动中重点培养的能力模块之一。体育活动的参与主要表现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上,因此,研究运动技能的学习对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规范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 社会适应

所谓社会适应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1]相对于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实质上它体现出的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一个生物人需要通过在社会中的角色学习,体验和感悟社会,将社会性知识内化,获得与社会关系密切的价值观。个体社会化不是存在于封闭的空间,应该存在于开放、动态、随机性的空间当中。倘若一个呱呱坠地的自然人,被局限于某个封闭空间亦或是不与他人交流沟通,社会化就会被切断,例如狼孩、猪孩等。合格的社会化过程理应加入到社会潮流之中,接受社会规范,认知社会规律,学会或善于和他人沟通,强化交际能力,形成自己的交际朋友圈,而在交流互动的同时形成独立的价值评判标准与自我观念,且思想积极向上。此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要勇于迎接困难和挑战,能用有效的手段克服挫折与失败,面对冲突时要协调好妥协与抵抗、竞争与合作。简言之,社会化其实就是个体被赋予社会属性的过程,个体需要从生活能力、社会规范、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等四个方面加以培养、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 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

新世纪是一个经济、信息、人才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作为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会适应来自社会的进步节奏。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旧时代对于人才的标准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新的变革正在发生,人才素质的定义已不在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创新意识、价值观念、个人品质、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均被当做评价人才素质高低的指标。

但是,在当今的学生群体中,社会适应能力已变得异常脆弱,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每况愈下,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而且也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如今的大学校园普遍具有社会的某些性质与特点, 很多在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差距, 如: 自我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创新能力等较低, 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既带来了物质丰盈的市场、蓬勃发展的经济,同时也加剧了社会间的竞争、加快了异质文化间的碰撞,也改变了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价值观念,思想和生活都在革新,人们的心理变得格外敏感,面对着现实的冲击,我们需要具备更加成熟和睿智的心理去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一书中指出:“社会变革”和技术革新的加速发展, 使社会上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越来越窘于应付了, 处理不当, 将引起适应力的大崩溃.[3]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一部分学生面对着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诸多压力与不适,消极的、焦虑的情绪体验,不仅使学生行为认知发生偏差,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变形。现代社会中部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当薄弱,表现为:自我中心感太强,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承受力低下,意志薄弱,缺乏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处理危机能力差等等。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独身子女家庭,关爱程度过大,溺爱与宠爱,往往会抹杀个体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2)应试教育的封闭性、单一性,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建立和培养起健全人格。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既关系着国家未来建设的兴旺,也影响着个体生活品质的满意度。因此,学校需要坚持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丰富和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学习运用运动技能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3.1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社会的基本基因是人,因此,衡量个体的社会性常常以其人际关系的健康性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不难发现,个体长期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对其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幸福感。体育活动是一种多方社会参与的集体活动,正是因为其具有明显的社会互动价值,所以在人际交往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载体作用。例如,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种场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借助球赛完成关系的延伸,试想一场酣畅淋漓球赛,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建立语言链接、肢体协作。比赛中相互配合,当动作技能发生错误的时候,往往相互指正,共进学习,默契度的上升,带来的是彼此的信任,沟通频率的增加,是关系网建立的社会基础。然而,从个体性格角度来看,外向型个体通常热衷于体育技能的展示,究其原因有自我认同的内因推动,也有社会交往需求背景下群体认同感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性格内向、胆小的个体应该鼓励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能既可以增进自信,增强自我认知,又可以增加接触外界、与人交流的机会。运动技能的展示与运用,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解决外交问题。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的关键推手就是中美两国的乒乓球队互访事件,表层传达的是两国选手乒乓技能的展示,深层推动中美两国外交建立,帮助搭建政府沟通交流之桥梁。

3.2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团体协作取得最大化社会效益,合作配合能力是衡量生物人具备社会属性的指标之一,也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个体的力量常常如萤虫之光般微弱,而集体的力量确如浩瀚星辰汇聚之光芒,明亮且夺目。但是集体力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成员协作、配合,每位成员的人格里应该都镶嵌着团队胜利的荣誉感。体育项目中相当一部分都呈现出集体性特点,这就为个体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精神的植入,深耕出一片沃土。从田径场上的四人接力,到绿荫场上不同位置球员间的配合,再到篮球场中团队奋进的默契以及其它种种集体战斗的项目,它们都反映出只有当每名参与者都拥有强烈的团队认同,积极配合协作事件的发生,完成角色职责,履行应尽义务,那样才能获得团队实力的最大发挥。例如,曾经夺取“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论个人技术和身体条件并不强于当时的美国、苏联和古巴,而她们能够获胜的关键是依赖了队员之间、队员与教练之间的密切协作,从而形成了势不可挡的集体力量。由此证明,体育活动是一种蕴含着协作基因,需要通过精诚团结的力量参与的活动,而在体育活动养成的合作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的迁移到生活中,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3 有助于理解和学习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社会活动的准则,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标尺,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它孕育于社会互动之中,有制度的、非制度的,其本质是反映社会关系。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规章制度比较严谨的社会活动,对参与人员有较强的行为约束力。体育运动的规则约束力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性,在技能动作的学习时,你会被束缚于模式化、固定化的动作演练之中,如果你表现出与传统技术动作格格不入的行为,那么你的运动行为就会被定义为错误动作的示范。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各种技术动作通过长期纠正、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行为方案,是正确动作的典范,每一位运动技能的学习者都要遵守这一行为规范,从而暗示自己行为要规范、正确,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技能水平会得到提高。此外,当锻炼者运用或发挥运动技能时,往往又被限制在一个更大的行为准则中,如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社会舆论、大众媒体等进行监督,它告知锻炼者需要怎样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去运用技能,久而久之,锻炼者的脑中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参与行为自然变得有章可循,中规中矩。在一定意义上, 体育竞赛是社会竞争的一个缩影, 学生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通过担任运动员、裁判、观众等各种角色, 逐渐领悟和内化竞赛活动的规则、规范意识, 而这种意识将会迁移到其它社会活动中去, 为今后参与社会竞争, 遵守社会各种法规, 奠定良好的规范意识.[3]

3.4 有利于锻炼个人承担社会角色的作用

对于个体来说,社会生活总是充满了随机与任意,人置于其中也是不断的切换自我的属性标签,因为作为社会人应当具备能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迅速对自己的角色认定,作出正确、恰当的调整的能力。角色扮演的自我认知是人类社会适应能力基本体现。体育运动通常是一种分工较为明确的社会活动,根据参与者的技能、任务的不同,直接决定着参与者的角色扮演,因此,体育运动也为人们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足球为例,当学生决定分组进行比赛时,学生们就开始根据自己的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等角色进行自我认定,继而去扮演这个角色。诚然,当个体进入到体育角色状态时,这个个体就有义务去遵守该项目的准则、规则与道德规范,同时也有权利去获得技术表现、他人鼓励、赛事嘉奖,当热也有可能需要承受来自他方的责备、嘲笑与讽刺,而个体的任务就是去适应。

[1]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 2006,(1):54-55.

[3] 刘一民.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4):98-101.

[4] 李兵.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37-139.

DiscussiononSocialAdaptationEnhancementbySportSkillAcquisition

Li Ming

This paper makes a basic definition of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document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s. Besides, it also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develop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learning sports skills can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 helpful to cultivate the sound team spirit, understand and learn social regulations, as well as promot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ies.

sports skills; social adaptation; function

G80

A

1005-0256(2017)12-0161-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65

李明(1987-),男,安徽巢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贵州 铜仁 554300

Department of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个体技能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雷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沙漠里的精灵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