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2017-11-27彭海霞陈祥和许克云
彭海霞,陈祥和,许克云
高校专业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彭海霞,陈祥和,许克云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开展基本教学活动,实现学院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而专业体育教学作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且杂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考核和评价不充分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中专业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高等体育院校中专业体育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建议。
高校;专业体育教学;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开展基本教学活动,实现学院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又分为专业体育教学和公共体育教学两大部分[1]。作为体育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体育教学,存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机动性强等特点,其涵盖课堂教学、考务、教学科研等重要方面[2]。所以,探究专业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 专业体育教学
专业体育教学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基础理论教学,部分高校将高水平专业队教学也归到其下。专业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基本目标,服务于本科生培养[3]。但是目前专业体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到体育教学和本科生培养的质量。所以探究专业体育教学管理在高校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高校专业体育教学现状
2.1 专业体育教学的发展历程和专业布局
专业体育教学在高等体育类院校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立,该阶段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预防训练中伤病发生等,主要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中医学等;二、培养综合性人才,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高等体育类院校也加大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设置的课程主要有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三、体育类专业快速发展,随着体育类高等院校自身发展需求增强,促进了专业体育发展[4]。目前全国体育类高等院校中已形成体育新闻、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学等十几个专业[5]。
全国体育类院校专业设置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设置范围越来越广,目前专业设置设计到哲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方面[6]。并且很多高校还在大力发展非体育类的相关专业。虽然目前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但相关专业均与体育存在密切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体育运动的广泛社会效益[7]。通过相关专业的设置不仅增加了体育类院校的综合社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知识范围。但在专业课程增加的同时,也给专业体育教学管理带来了相应的难度。
2.2 专业体育教学现状
2.2.1 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
随着专业体育发展,原有基础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受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高校在减弱相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比重[8]。再者就是在很多高校的专业体育教学课程安排中忽视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专业实践课程需要特殊场所和仪器设备,并且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在经费比较紧缺的很多体育类院校,满足基本教学后,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就很少[9]。并且除专业体育院校外,学校层面上很多领导对体育院系的认识停留在仅仅是上好体育课上,造成对体育院系及专业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较少[10]。所以,造成很多专业基础理论实践课无法开展,即使是开展也只是找几个比较简单进行。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及其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此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专业体育教学受限,本科生培养质量下降。
2.2.2 教学形式单一
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性要素。“教”与“学”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有序展开的,现行专业体育教学活动是时间固定、班级固定、不分学生水平、以讲授法为主等进行授课[11]。但因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等,必须要加以区别对待,不能单单只是进行统一的传授式教学。这难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2]。因此,高等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体育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时间统一性,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把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力求加强学生自我能动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3]。
2.2.3 考核和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或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其考核内容是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在专业技术课上是将基础理论考试和专项技能合并后进行考核[14]。考核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少机动性和灵活性,缺少对学生思考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等的考核和评价。不能充分展示学生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运动实践中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15]。那么单单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准确考核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或者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高校专业体育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对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视和经费投入
由于领导对专业体育教学的理解不深入,造成对专业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在专业体育教学上的经费投入不够,使得专业体育教学尤其是实践类课程受到经费资助不够限制[16]。所以,在以后的专业体育教学管理中,首先要加大专业体育教学的宣传。让领导在知晓体育教学基本作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建设需求。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优秀教师的引进,优化师资结构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其次,要加强专业体育教学实践课程配套设施的配备,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9]。培养既有丰富理论基础知识,亦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合格大学生。
3.2 丰富专业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增多,接受能力增强。那么,老师教、学生学的老教学模式时间一长,不仅使学生厌倦上课,就连老师也会感觉索然无味[17]。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上课地点搬到实验室或运动场,将理论基础知识渗透到实践中[18]。便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再者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目前教学方法和手段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多媒体技术主要有文本、语音、动态影像等,通过丰富教学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并应用到专业教学中,将对学生思维、学习积极性、专业基础知识记忆、创设思维情境等具有重要影响[19]。最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将基础知识应用到相关疾病防治等领域,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懂得如何去应用基础知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由于专业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所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并对教师的教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3 完善考核和评价方式
目前专业体育教学存在考核形式单一,且不能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较为综合的评价[20]。建议在以后的专业体育考核和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其在运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及对运动实践过程中相关现象的理解等。所以,在保留原有考核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要显著增加应用型和拓展型试题的比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成绩的考核,扩大其在最终考核成绩中的比例。平时课堂上,教师亦可通过小组间讨论、问题解决、预留课下问题、课堂上提问等教学考核模式,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不仅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亦可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4 立足现实,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教育资源是实施专业体育教学的基础条件,而充足的基础仪器设备是保障专业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必备条件。但受限于受重视程度、经费投入情况等的影响,用于专业体育教学的教育资源将会比较有限[21]。而专业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课又要开展,教师教学活动也不能停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现实专业体育教学教育资源的现实情况,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甚至有时也可做到一种仪器设备的多种用处[22]。有时教师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一些简单且实用的教学仪器,如可用电子秤来代替测力台等。所以,在专业体育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现有教育资源均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觉现有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功能,并且有时也要自己设计或改装一些服务于教学的仪器设备。以来满足于教学。
结论
专业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体育教学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以在其管理过程中亦存在不同之处。目前国内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考核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建议可提高对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视和经费投入、完善考核和评价方式等。通过对专业体育教学管理现状的研究,可为以后专业体育教学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建议和理论支撑。
[1] 刘翠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浅议[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22(4):15-16.
[2] 宣婴.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措施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2(2):208-209.
[3] 高林琴.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3(2):145-147.
[4] 韩峰, 史衍, 潘勇. 高等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体育教学的研究[J]. 体育教育, 2011, 28(4):72-75.
[5] 林立, 吴燕丹, 江芸.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5, 23(2): 96-99.
[6] 孔艳君, 李克雷.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性与实施[J]. 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 2016, 12(9):363-364.
[7] 毛红英, 李梅娟, 邓逢明. 皖西学院学报, 2005, 21(5): 136-138.
[8] 吴湘军, 石红, 张福兰, 等. 《体育心理学》网络课程互动资源建设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 2011, 11(6):122-123.
[9] 崔玮. 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4):71-73.
[10] 唐东阳, 陈浩. 专业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0(2): 139-141.
[11] 赵俊.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调查[J]. 教育与职业, 2014, 11(9):190-191.
[12] 赵岩.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2):35-37.
[13] 张瑞珠.民族健身操引入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15.
[14] 赵禹.适应服装表演专业体育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23.
[15] 魏立新, 范永胜. 浅析高校体育休闲课程的理念与目标[J]. 科技信息, 2010, 13(8): 184.
[16] 崔艳艳.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5.
[17] 柏林, 马传志. 数字化体育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与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 2016, 12(6):96-97.
[18] 王军. 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9.
[19] 王国亮. 翻转课堂引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6:27.
[20] 彭青军.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 2017, 9(4):12-14.
[21] 马金凤.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0(2): 105-109.
[22] 韩兵.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教学探索, 2017, 25(5):64-65.
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ofProfessionalPETeachingManagementinUniversities
Peng Haixia, Chen Xianghe, Xu Keyu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which acts as guarantee for normal teaching order, basic teaching behavior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Professional PE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with the features of wide range, large amount of duties and complex work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oblems exist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 single teaching form, insuffici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for students and son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above proble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training. In this study,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methods
G807
A
1005-0256(2017)12-0045-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1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T-b/2016/08);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
彭海霞(1985-),女,山东菏泽人,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127, Jiangs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