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对民众的伦理教化研究
2017-11-27杜俊凯周小青张冬琴齐伟伟茹自宽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杜俊凯 周小青 张冬琴 齐伟伟 茹自宽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武术对民众的伦理教化研究
杜俊凯 周小青 张冬琴 齐伟伟 茹自宽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武术对民众的伦理教化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探究武术的作用,为后续研究武术提供理论参考。从武术对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培养民众卓越的民族担当和使命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武术能促进民众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倡导“弃恶扬善”的社会正能量、发扬“追求正义”的好品德、继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传统;(2)武术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国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
武术 民众 伦理教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武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一朵奇葩,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智慧的象征符号,而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自武术推广以来,其在推广全民健身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探究武术对民众的教化作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找有关伦理教化的书籍10多部,另外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中,输入“伦理教化”查找到2014年到2016年的期刊、硕博论文共12120篇,输入“武术与伦理教化”查找到文献19篇,本文经过整理和筛选,最终选取了14篇作为研究资料,引用了其中的9篇,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从逻辑分析视角,进一步分析了武术对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培养民众卓越的民族担当和使命两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后期研究武术的伦理教化提供理论参考。
1 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1.1 遵守比赛规则,促进民众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武术的比赛规则是确保比赛公平的基础条件,人们必须受到制约,才能真正的在竞争的社会里实现所谓的公平、公正。[1]现实中有了竞赛规则的竞争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公平,如果不受规则的竞争肯定将会变成不公平的现象。第一,竞赛规则对竞争者之间的胜出给予一定的机会,而且也确保竞争者之间有相等的胜出机率,因为只有在统一的规则下,竞争者才能拥有一定的平等。第二,竞赛规则也为竞争者提供相同比赛下的平等竞赛平台,让竞争者本身体现个人的实力,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三就是拥有平等的规则实践,民众在竞赛规则中展现人人平等,不会在竞赛场上出现“歪风邪气”。民众在竞赛规则的支配下,约束竞争者本人明白应做哪些事情,它对人有一定的选择性、强制性及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规定了民众的哪些行为不当,从而降低无端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从比赛规则到个人行为规范的完善,需要社会公正的平台去培育,不断实践,才能让民众逐渐养成好的行为规范,互相促进,带动社会的文明发展。
1.2 倡导“弃恶扬善”的社会正能量
荀子曾经说过“人性与生俱来生来带着恶”,在他的观点里包含论上和教化的理由,通过现实中善的写照去驳斥恶,是因为我们确实携带者恶的一面,因而倡导善良。[2]人们积极宣传正面的事件,弘扬正义的精神,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正好是传播社会的正能量;人们通过排斥反面事件、缺乏诚信等的表现,就是极力的反对社会上的负能量。[3]回顾人们的生活领域,总能见到“弃恶扬善”的缩影,让很多人从中受到启迪,传播社会正能量。武术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其健身理念与我们生存的公共空间互相联系、相互渗透,有着教化、健身、娱乐等属性。
技击是中华武术的内核,在形式上表现出攻防转换,通过武术的一招一式,我们可以看到它把击败对手作为根本,练武的人要是出手狠,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危机他人的生命。[4]所以,一个真正的习武者会谨慎出手,会选择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险招,一般情况下以制服对方为主,不会对他人的生命有危害。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空手的歹徒,可以运用武术的技巧将其制服即可,这也彰显了社会正能量。
1.3 发扬“追求正义”的好品德
人的正义品德依附于人性里,一个人仅经过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联系才能拥有它,它是我们的特殊品质,虽然我们生活的社会活动里有不同的品德,但正义就是维护人们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保证。武术作为连接民众与正义的枢纽,民众脱离正义,民众的各种社会活动就难以推进;离开民众,也不能实现正义的价值。正义品德的实践是民众生活在理性社会里的一项道德义务,培养民众的正义品德对社会发展有更深的影响。[5]从民众的教育活动到个人道德的培育,就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基础条件,在个人服从道德时,民众教育活动就已经开始塑造民众本身的正义观念,而且影响深远。但是这时候的个人从无意识的道德向有意识的道德阶段过渡,因而,早期的道德教化对人的好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可能陪伴其终生。武术是民众在新时期培养正义品质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也可以成为民众获得正义的方式之一。
1.4 继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传统
在生活中要维持和睦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民众识大体,有宽人的心,就可以变成一个真正懂道理的人,实现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培养出来的,需要有人教化,才能表现出来。[6]所以,武术就可以教育一个人正确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靠搭建在互利和分享的平台支撑。利益成为双方道德约束的根基,因为人们总会通过利益视角评判善恶,良好的人际关系肯定双方都会受益,要是双方达不到这种利益,和睦的关系也就淡然了。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要有公平、平等的道德价值观。第一,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基础,让人的交往、权利和义务相互协调一致,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二,必须平等,在交往中要给予自己与他人展示才能的相同机会,共同完成应有的使命。要达到和睦就要倡导宽容。宽容才是人与人走向成功的高尚美德。二千多年以来,我国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把仁爱作为沟通之本,传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品德,这正是和睦的人际关系的展现。[7]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过程里,要让民众自己在交往中必须受到道德约束,给人尊重、关爱和友善的良好态度。武术道德提升了人的生活交往境界和生活情操,让民众明白维持好人际关系的准则和要求,促进民众之间不断的理解彼此,调节人的生活矛盾,加强了情感的交流,让社会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8]这时候处在和睦的人际关系网里,民众自身的品质和行为将会有所改变,一定会让其散发着和睦、谦虚、仁爱的交往气息,这也就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进一步和谐,继承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良性循环。
1.5 引导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术中的尚德就是指引民众实现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让人自觉的追寻自由,进化心灵,完善自我的责任感和义务。武术教化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它是民众自身价值的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我们人类的个性与社会变革的有机融合,更是新时期下社会价值的根基。践行当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生活的社会教化有密切关系,因为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社会德育教化价值的主要内容,社会德育教化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础路径。不同层面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着不同层次主体需求的社会价值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民众不断的学习、认识和理解,而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就是逐渐建立社会价值观的过程,是要让社会教化的民众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发展的力量,指引民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众自觉地追求内在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习武之人追求最高价值的最终归宿。
2 培养民众卓越的民族担当和使命
2.1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培育民众的民族精神要联系民众的创新精神,从民众的实践中寻找可行的方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重点问题便是弘扬和培育民众的民族精神,民众的民族精神融入在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中。因此,武术的伦理教化功能正好营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它让民众的日常生活不断的感受到民族精神气息。弘扬民族精神,一定要落实民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社会活动是民众贯穿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理应把这种精神贯穿始终。武术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应该把民族精神的培养育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拥有民族精神,让它融进民众的人生观、世界观中。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忠、义、侠、勇、礼的思想与武术里的武德教育相一致,伴随着社会发展,武术出现不同的形式,武术不管通过哪种形式发展,其中的德育规范都体现了表达了“忠”字,即做一个忠于君,爱国的人。习武的人基本上都体现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回顾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每个朝代都有爱国英雄的感人故事,为后世起到典范,如岳飞、屈原等前辈,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不少记录少林和尚的爱国情怀和事迹,根据《宋史》描述,宋朝少林和尚赵宗印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人南侵,曾率领其弟子奔赴沙场,对抗金人,保家卫国,这也就是促进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代表的原因。人们爱好武术,习练武术,从侧面反映的就是中华武术的内涵、价值及其最高的精神境界思想,这种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而转移,因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所有民众应该拥有的精神养料。
2.2 培育“四有”公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通过武术培养“四有”公民,它是基于社会主义民众素养的全局性视角出发,包括全面性、重点性及层次性三个维度的基本特性。全面性维度是让民众拥有一定的道德品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层次性维度就是说培养民众的标准不一致,各有其特点;重点性维度就是让民众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有理想的人。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在社会发展中最低的要求,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基本任务就是立足于民众最关心的普遍问题,向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最低需求迈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大繁荣,让民众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明确任务。从这个角度我们来认识武术,可以说它促进民众走向合格的公民,并且与我们的社会建设人才要求相连接,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3 发扬国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从网络、电视、报纸等的报道中了解到:老人跌倒了没人扶,有人遇到车祸没人敢援助,遇到不法犯罪者,不敢挺身而出,更有“碰瓷”之人,没人敢阻止等等,我们的民众只是心里想着少惹事,避免没有必要的麻烦,这些现象说明了民众本身的冷漠无情和良心的愚昧,更说明的是当下沉沦的生活社会风气。审视中华武术,我们会看到习武之人具备着高尚的道德情操,身上散发着中华武术文化的“灵魂”。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很多习武之人的故事都释放着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尚武崇德、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精忠报国的品质、精神和浩然正气,而这就是习武之人在习练中华武术的时候所遵从的道德规范,让其约束自己,逐渐形成好品质,也就是我们所了解和继承的东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最后形成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内容体系。[9]所以,一定程度上说,中华武术留下的很多精神思想精髓,就是武术留给后人独一无二的精神财产,同样对我们的民众甚至是国家的文化都有非常高的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在教化民众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既要倡导精神文明,又要加强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秩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尽个人义务和职责。同时,也不能忽略中华民族的根,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 彭南京,张羽佳.传统武德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及其现代回响[J].体育与科学,2017(02):72-77.
[2] 李守培,郭玉成.中国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研究[J].体育科学,2016,(12):77-84.
[3] 陆小黑.中国武术精神要义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 杨 洋.中华武术伦理精神和中华魂的塑造[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6.
[5] 李 洋,戴国斌,王晓晨,张君贤.伦理教化与暴力规制:泰拳赛前仪式的文化隐喻与价值审视[J].体育与科学,2016(03):57-62.
[6] 唐韶军.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7] 封又民.武术伦理的三重张力——基于武术缘起的考察[J].伦理学研究,2016(03):115-120.
[8] 李胜恒.壮族武术中的伦理思想研究[J]. 武术研究,2016(06):22-24.
[9] 龚惠萍.武术文化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养成功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03):41-44.
A Study on the People Ethical Education of Wushu
Du Junkai Zhou Xiaoqing Zhang Dongqin Qi Weiwei Ru Ziku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enlighten people Wushu ethics, the paper aim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ole of Wushu ,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Wushu. The study stats from Cultivating the people of great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from Wushu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al order, the two aspects of to do deep analysis and finds that: (1) Wushu can promote people to develop good social norms, advocate "from evil to good" social positive energy, carry forward the "pursuit of justice"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heir the traditional people to live together in peace together; (2) Wushu has a certain effect to promote patriotis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carry forward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promo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ushu; people ethics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traditional culture
G85
A
2096—1839(2017)8—0059—03
1.杜俊凯(1991~),男,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2.周小青(1974~),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