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①
2017-11-27杨守彬
杨守彬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 浙江诸暨 311835)
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①
杨守彬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 浙江诸暨 311835)
在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其在学校的表现形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而是希望利用一些有特色的项目来完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同时在心理的健康程度上,也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文章针对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践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花样跳绳 校本化 课程 开发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花样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运动,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在多个层面上更好地掌握身体运动的技能。但是,花样跳绳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短期的训练上,并没有办法得到较好的成果,因此在长期学习上,出现了间断的现象,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
1 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开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1 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改善学生跳跃能力
在当代的教育当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都非常的优越,再加上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学生在身体运动能力上,出现了持续性下降的情况。例如,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便捷型的电动车数量较多,很多学生都购买了一些简单的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不仅在速度上较快,同时功能多样。长期使用电动车以后,学生的下肢力量未进行阶段性的提升,在个人的跳跃能力上,产生了很多的限制影响[1]。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下肢力量、跳跃能力,做出更好的提升,减少固有的缺失与不足。首先,跳绳本身,就需要学生不断跳动,虽然在最开始的基础训练上,特别容易不适应,但是在长期坚持以后,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在“神清气爽”的感受上非常强烈。其次,花样跳绳的重点,在于花样比较多,这就达到了一种持续性拓展训练的目标,可以让很多学生在下肢力量的锻炼上,按照合理的方法来完成,不仅减少了学生不爱运动的心理,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下肢力量增加以后所带来的帮助。第三,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有效锻炼后,学生会更加倾向于其他的锻炼模式,将自身的力量更好的巩固,在生活作息上,形成较好的习惯。
1.2 提高心肺有氧代谢功能,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等体质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很多学生在身体摄入的营养上偏高,再加上运动量的缺乏,学生的新陈代谢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容易罹患一些不好的疾病。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想要在今后的竞争当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必须将自身的素质提升,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都有必要进行大幅度的巩固。通过将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进行落实,能够将学生的心肺有氧代谢功能更好地提升,并且对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等体质,做出一个科学的发展[2]。首先,花样跳绳在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会从最初的汗流浃背,到后期的呼吸均匀、速度均匀、花样均匀,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转变,在心肺有氧代谢功能得到提高以后,很多学生的记忆力都得到提升,感觉头脑是非常清醒的,每天都拥有充足的精气神来锻炼、学习。其次,将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持续性的实践以后,学生自身的力量提升,将会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完成,减少了肌肉拉伤问题;柔韧度的提升过程中,可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完成,达到了个性化教学的目的;灵敏度的提升,在于加强花样的瞬时转变,达到心手合一的目标。
1.3 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的实践,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兴趣上并不高,他们饱受学业压力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生活和学习。此时开展体育锻炼,往往得不到学生的支持。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体育锻炼就是无休止的开展跑圈训练,并且教师没有具备持久训练的目标,体育课程经常被其他的课程所霸占,最终导致锻炼效果不尽如人意[3]。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教师需要在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按照科学的模式来完成,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成效。首先,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要求校方做出科学的规划,绝对不能出现中断的情况,要积极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身体变化,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成绩。其次,在日常的锻炼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锻炼目的。花样跳绳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当学生获得一定的成绩后,完全可以朝着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方向发展,不可以对学生采取强制性的干预手段[4]。第三,在学生的体育兴趣出现后,教师应该对其开展积极的引导,按照顺势引导的原则,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体育兴趣上,得到更好的拓展,从而减少固有的缺失和不足。
2 总结归纳,形成校本教材体系
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得到长久的发展,在总体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进行总结归纳,要求在校本的教材体系上,达到高度的健全,否则很难在未来的教育上,得到持续性的提升。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在总结规划、校本教材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通过分析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失败经验,形成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模式,补充和完善体育课堂教学并形成校本教学的素材。一年级单人速跳;二年级花式小跳绳和正反、绕花、带人跳;三年级:双人小绳(同向、反向、换手),大绳套小绳等。四年级:在此上层基础上,增“8”字绳等、双摇小绳、车轮跳初步。通过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法以后,能够在花样跳绳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较多的数据、信息,将教学工作的体系,按照科学的模式来完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心愿,达到师生交流的提升。第二,在校本教材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应该在社会上、网络上、家庭上都开展调查研究,当代学生面对的环境和过往不同,自身所展现的特点也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模式,不断地让校本教材体系健全,更好地去应对教学中的问题,加强教学任务的可靠性、可行性。第三,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让他们的锻炼获得一定的认可。
3 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经过持续的开发与实施,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很多方面都帮助学生实现了个人的快速成长。我国的教育工作拓展,在目前正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为了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有很多的方面都要特别注意。第一,体育教师要督促学生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必须将一些锻炼较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实施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竞争意识较为强烈,有了榜样的存在,就有了追寻的目标,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学生榜样的积极树立,促使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的开展按照更加积极的方向前进,推动学生的能力提升。
4 结语
本文对花样跳绳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展开讨论,现阶段的课程运作中,基本上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未出现严重的不足。日后,需要在课程的研发上更加努力,加强多元化的课程展现模式,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1]刘同记,龚园,任俊奇.花样跳绳进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4-137.
[2]王然科.高校设置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SWOT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3-87.
[3]王海英.花样跳绳运动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2-85.
[4]焦佳欣,庄洁,丁超.12周花样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279-281.
G623.8
A
2095-2813(2017)09(a)-009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91
杨守彬(1970,7—),男,汉族,四川自贡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