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乒乓球教学游戏设计
2017-11-27谷颖赵崇庭
谷颖 赵崇庭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浅谈幼儿乒乓球教学游戏设计
谷颖 赵崇庭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幼儿在学习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和肌肉正处于发育的阶段,模仿能力非常强,但是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很短。本文通过选择更具有趣味性的授课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了解乒乓球运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乒乓球的兴趣,提高幼儿乒乒球技能。
幼儿 乒乓球教学 游戏
乒乓球在我国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进行学习,本文主要就幼儿乒乓球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为促进乒乓球运动在幼儿阶段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师大春天幼儿园学生,共330人,年龄3~6岁。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
2 结论与分析
2.1 游戏在幼儿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幼儿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处于不成熟阶段,相对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具有娱乐气息和趣味形式的体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
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训练幼儿的反应灵敏度、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耐力素质。并且可以通过综合各种动作为主的球类游戏来增强孩子的呼吸、心肺系统以及运动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游戏教学的全面性还能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我国目前幼儿群体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幼儿的个人意识比较强,而在游戏过程中提倡的正是个人与团队的配合,对从小培养孩子树立集体观念具有很大帮助。
2.2 游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利用游戏可以提高和保持幼儿对乒乓球的兴趣。大部分的幼儿都很喜欢上球类运动课程,通常都抢着球拍要上台练习,但是他们大多喜欢自己随意玩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幼儿乒乓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单纯的基本功练习重复同样的动作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消耗很快,他们对枯燥的基本功并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结合教学任务的需要,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具有不定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具有一定比赛形式的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对练习乒乓球的兴趣,避免训练中的枯燥。
在运用游戏教学时,指导教师要始终坚持结合专项乒乓球设计游戏,而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对于幼儿群体的乒乓球初学者,最重要的是进行简单的熟悉球性练习。例如,我们采用球拍颠球、托球让孩子来熟悉球性或者采用移动游戏来提高孩子们步法的灵活性。将游戏作为基础技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练习的目的,还能带动课堂的节奏、活跃气氛,比单纯的练习效果要好。
在幼儿乒乓球教学中除了基本的熟悉球性,同样也应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游戏的合理运用能适当缓解素质训练中疲劳、枯燥等问题,劳逸结合的游戏教学方式能使幼儿们保持精力集中、精神饱满,同时还能达到提高专项素质的目的。
3 对策与建议
3.1 趣味乒乓球的教学游戏类型
(1)培养球感游戏:“环游世界”,目的:培养幼儿对乒乓球的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方法:将幼儿平均分为2组,每组的第一名幼儿把乒乓球置于球拍上,不让球从球拍上掉落,从球台一端出发开始计时,绕球台走一圈后回到出发点,再将乒乓球放在第二名幼儿的球拍上,由第二名幼儿继续运球,依此类推接力运球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完成运球后停止计时,2组相比较用时较少的一方获胜,奖励获胜方。
注意事项:幼儿在运球过程中不能用手触球,如果在运球过程中乒乓球从球拍上掉落,幼儿应立即捡起并从掉落处继续运球。
(2)规范动作游戏:“鹦鹉学舌”,目的:锻炼幼儿的灵敏素质,规范幼儿的挥拍动作,为接下来击球练习打基础并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方法:将幼儿分为2组,每轮每组派一名幼儿上场,老师面对幼儿做挥拍的动作,幼儿模仿老师的挥拍动作,先完成挥拍动作的幼儿获得一分,累积得分多的一组获胜,并奖励获胜方。
注意事项:老师应提醒幼儿在挥拍时保证动作规范。
(3)步法训练游戏:“翻来覆去”,目的: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滑步动作的熟练度。
方法:幼儿站在球台网架一侧做准备姿势,当老师下达开始口令时,学生向左滑步,滑动到桌角时用右手摸桌角,再向右滑动,到右侧桌角时用左手摸桌角,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的次数。
注意事项:幼儿在滑步过程中应双膝微屈含胸收腹,保证滑步动作的准确规范。
(4)身体素质训练游戏:“手舞足蹈”,目的:提高幼儿的灵敏素质和协调素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方法:老师与幼儿面对面而站,当老师将左手手掌打开抬起时,幼儿将右脚在身前抬起,并用左手触摸右脚脚面;相反,当老师将右手手掌打开举起时,幼儿将左脚在身前抬起,并用右手触摸左脚脚面;当老师将左手握拳抬起时,幼儿将右脚从身后抬起,并用左手触摸右脚脚踝;当老师将右手握拳举起时,幼儿将左脚从身后抬起,并用右手触摸左脚脚踝。
注意事项:老师抬手速度应根据幼儿完成动作的情况好坏从慢到快,并用语言不断鼓励学生。
3.2 建议
通过目前我们采取的多种形式游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样性、趣味性的游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感官整合训练,可以实现身心功能的连接和协调,促进儿童大脑与体魄的协同发育,发掘儿童对乒乓球运动的天赋,提高幼儿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在学生的启蒙训练阶段培养球感、固定动作,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在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创编关于幼儿身心相结合的游戏运用到乒乓球幼儿游戏当中,并针对幼儿每个年龄段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等特点,认真研究,把幼儿游戏贯穿到教学每一个环节,使幼儿乒乓球教学更具体、更完善。
[1]王春亮.浅谈体育游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
[2]程成.新编乒乓球游戏在业余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177.
[3]唐建军.乒乓球游戏法[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4]侯钰,孙德芳.基层幼儿乒乓球启蒙的游戏四则[J].中国学校体育,2013(5).
[5]黄保法.乒乓游戏[J].幼儿教育,1998(6).
[6]关海泉.浅谈幼儿乒乓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亚太教育,2015(6):9.
G807
A
2095-2813(2017)09(a)-007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