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泳运动员的水感训练探析①

2017-11-27葛金琰闫振龙刘迅雷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5期
关键词:手掌游泳运动员

葛金琰 闫振龙 刘迅雷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9)

游泳运动员的水感训练探析①

葛金琰 闫振龙 刘迅雷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游泳运动的“异军突起”,人们对于游泳这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游泳运动员要想有突出的表现和成绩,除了不懈的努力,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游泳运动中的专业技能和动作技巧。水感训练是对运动员训练的基础性内容,是运动员在游泳运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就将从游泳日常训练的角度着笔,探究水感训练的重要性及运动员的实用性训练方法,以帮助运动员们获得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他们的水平。

游泳 运动员 水感训练

对于运动员来说,“水感”是一种自我的感觉,是运动员对于水的适应性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知觉。这种知觉是从运动员的内心世界发出的,对于在水中运动产生的心理反应,经过一定方式的训练后,运动员会对水中环境产生一种特殊的素质,在这种素质的作用下,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适应水下环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游泳的实力。

1 水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影响

1.1 水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掌握规范的动作

由于水中运动受水的阻力和浮力影响较大,在训练中,运动员的动作不规范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运动速度和运动强度,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整个运动生涯。在进行水感训练后,可以进一步增强运动员对水中运动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游泳运动中的动作规范,有效提高划水的效率,提升他们的运动实力。

1.2 水感训练有助于调整运动员的训练心态

游泳训练是非常艰苦的,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不仅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还要不厌其烦的熟记动作要领,时间久了,势必会有运动员感受到自身的压力和疲惫感,这会让他们对游泳产生厌倦。对此,可以进行水感训练,丰富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继续投入到训练中去。

2 游泳运动员进行水感训练的具体方法

2.1 提升游泳运动员对水的感知能力

游泳运动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水感”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当运动员最开始接触游泳时,首先应对水的阻力、浮力等与水中运动相关的因素有清楚的认识。水中运动受力与陆地上的受力是不一样的,运动员在游泳时,必然会受到水的阻力因素而造成运动速度减缓,所以,一定要对水中的受力因素而产生的阻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运动员对水的感知能力。对此,在训练时,可以利用手掌划水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所谓手掌划水训练,就是当运动员利用手掌划水时,手掌上所受到的水的阻力、推进力等因素会被关注手掌力量变化的运动员所感受到,同时,运动员也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手掌去控制水中的阻力和控制力,会主动去寻找最适合的方式让手掌受到的推进力最大化,从而帮助自己在速度上的提升。手掌划水的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水中的受力,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延续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臂、腿、脚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强化运动员各个部位对于水的感知,而帮助他们有效运用水的推进力量,提高他们在水中运动的速度。具体方法可以通过让运动员平躺漂浮在水面,脚掌朝前方伸直,并将手臂向头后伸直,只利用两手在水中划8字型让身体前进,划手过程中体会身体的漂浮位置以及判断水流运动方向,并观测身体通过划手的前进速度,进而提高划水效果。

在进行手掌划水训练时,为了强化运动员对水中力量的感知,也可以在手掌上各带上一块手掌大小的划水板,划水板要比手掌的浮力大,更能感受到水中的阻力。同时,在进行划水板训练时,建议尽量使用蛙泳的动作,这样可以保证手掌较长时间内能够得到锻炼。

2.2 通过水中游戏帮助运动员培养良好的水感

水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除常规训练之外,还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需求设计一些可以培养运动员“水感”的游戏,让运动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游泳的认知。众所周知,水感训练是对运动员心理行为的训练,在训练时不仅要关注运动员专业能力的变化,还需要考虑他们情绪上的变化。一成不变的训练模式会造成运动员心理上的疲惫和懈怠,这非常不利于他们专业训练的开展。因此,在常规训练之余,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能够帮助运动员提升对水感的认知水平且能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水中游戏,让运动员在游戏中收获游泳的乐趣,同时也刺激他们主动在速度上和强度上不断调整,提高他们对于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多培养水感,让他们在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2.3 加强协调性训练

游泳训练是一项协调能力非常强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不仅要协调好自己四肢的运动,还需要身体各个身体部位相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在游进过程中以最小的运动消耗获取最快速的运动速度。在进行水感训练时,运动员同样也需要针对自身的协调能力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在水感训练中,运动员首先应关注四肢的协调性,可以通过双摇跳绳来评估自身的协调性,观察自身在跳绳过程中什么时候手脚会形成合力,能够提高速度,还要观察在跳绳过程中什么时候手和脚的运动是分离的,乃至是相悖的,对于这样的动作,运动员就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在游泳中尽量避免让自己出现手脚脱节的情况。此外,在常规训练中,还需要设定训练目标,这个目标在制定时最好能够接近自己的极限,我们可以观察,当我们的身体达到极限时,我们的肢体配合是否依然协调,如果不协调,就需要我们进行改正,让我们的身体时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4 运用“心理模拟”的方法

在进行水感训练时,运动员应从心理层面建立对水感的认知世界。对此,可以从心理层面来进行水感训练的效果的考评,因此,我们可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建立一套“心理模拟”方案,帮助运动员增强他们对水感的认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运动员开始游泳运动前,教练应将训练的动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在运动员游泳的过程中,教练可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在运动员动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调整,同时也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情绪,及时进行开导,让运动员不要有太大的心里负担。在下一次训练时,教练要还应重点关注运动员是否按照指导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在水中的感知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感训练不是一项短期训练的项目,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针对性的训练,让运动员自身能够适应水中的环境,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游泳速度和强度。要加强水感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从感知能力训练、协调能力训练和日常活动训练等方面对症下药,抓住运动员在水感训练中的弱势项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帮助运动员快速提高其游泳的速度和强度,从而帮助他们在未来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1]施振豪.对游泳运动员水感若干为题的探讨[J].游泳季刊,2002(1):22-23.

[2]赵铭,刘子赫.对游泳运动员水感问题的探讨与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10):232.

[3]徐子雯.少年游泳运动员蝶泳强化水感训练方法初探[J].运动,2013(22):34-35.

G861.1

A

2095-2813(2017)09(a)-005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50

葛金琰(1995,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手掌游泳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摊开手掌
手掌上的童话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游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手掌上的“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