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全民健身实施难点与破解路径
2017-11-27吴春艳张玉超
吴春艳,张玉超
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全民健身实施难点与破解路径
吴春艳,张玉超
2016年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主题。本文旨在大健康背景下,阐述了健康中国四个方面的内涵,分析了全民健身中存在的群众健身意识薄弱、缺乏科学健身指导等实施难点,提出了加大健身知识普及力度,弘扬新时代健身理念,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树立领导干部模范;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效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解决路径。
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实施难点;破解路径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健康中国”理念。同年10月26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加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公报中提出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计划强调了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就是全民健身。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此背景下,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树立“预防为主”“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加大人民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对于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具有支撑意义。
1 健康中国内涵
2016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体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二在医疗卫生治疗中,将体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树立“防病”先于“治病”观。三在教育体系中,将发展体育优先前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四是在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将全民健身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在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效,然而全民健身的发展却滞后很多[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还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3]健康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创建小康社会的坚实保障。
2 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全民健身实施难点
2.1 群众健身意识薄弱
自觉主动的参与健身活动首先必须拥有积极的健身意识观念。当今,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及年龄呈“马鞍”形分布,具体表现为参与体育锻炼人口19岁以下青少年锻炼比例为41.5%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常锻炼比例为33.9%两个人群锻炼者居多,而处于青壮年、中年人群参与比例少。同时我国群众健身薄弱的健身意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老年人保健意识;药补意识;非体育性的娱乐意识;被动的欣赏意识;唯竞技意识[4]。同时,通过全民健康来推动全面小康的建立,也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财力支撑,政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健身意识,以实际来更好的引领人民参与到健身中去。
2.2 缺乏科学健身指导
2016年据相关新闻报道,跑步损伤发生率已高达92.4%,不正确跑步方式伤害高达40%。如上海某男子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步,挥汗如雨,但是坚持半年后左膝盖一弯就疼,不能用力,到医院检查以后,发现半月板已严重磨损,必须进行切除,如若再继续跑步甚至会导致瘫痪。可见在进行体育健身时,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并依据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循序渐进,注重运动后的放松。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达到健身的目的,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必须遵循科学的锻炼原则,接受专业人员的健身指导。
2.3 国民体质监测器材不完备、数据缺乏真实性
为了能了解掌握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现状和变化规律,出台了《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但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诸多参与体测者不认真对待,粗糙应付。体质监测本来是为了更好的评价个人身体体质健康状况,然而针对这样在检测结果中由于应付了事,出现了检测结果真实性低。针对在监测过程中用到的器材设备也提出了高要求。尤其在监测过程中,器材故障偏多,例如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死机、刻度不准确;皮脂厚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弹簧松弛等等,这些器材的不完备状况直接导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4 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不均衡
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作为全民参与健身的硬件物质基础,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工程。截止到2014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但我国存在东西部地域、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在我国西部许多健身场地强调面积规模壮大,使用的人却寥寥无几,导致利用率低。在我国农村,诸多健身场地设施陈旧,与城市配置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这种差异化无法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人民实现健身的平等性。另外可以发现由于农村部分体育场地缺乏监管,导致诸多场地限制荒废冰被占作他用。
2.5 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全民健身历程从1995年至今已有21年之久,但是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却较为缺少。全民健身的开展必须依据政策法规,只有在健全的体系下才能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和支撑。查阅资料不难发现从1999年颁布的《全国体育场地维修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和到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据如今已隔多年,与当下的发展现状已脱节,时效性与针对性不足。例如2016年6月和10月被爆出的“毒跑道”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5]。在事件的背后,我们应当觉醒在体育场地设施的监管量化问题上存在较大的空洞。
2.6 政府职能定位“错乱”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发展较慢,虽然在努力向“服务型”政府实践,但在具体实施转变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过多包揽全民健身公共事项,在行政管理、财政资金、活动开展中形式的行使权力较宽泛。由于我国全民健身服务市场尚未成熟,供给主体尚未定型,政府权利的错位现象无法保障全民在健身中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和切实利益。在实际组织相关赛事或活动中,无论在资金的支配或赛事活动的运作中,政府的权力都会过多的行使干预,这造成了体育部门及社会团体组织空有名号,无法发挥自己的功能,也影响着正在逐渐发展的社会组织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
3 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全民健身破解路径
3.1 加大健身知识普及力度,弘扬新时代健身理念,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树立领导干部模范
健身习惯的养成必须建立在健身意识形态基础之上,弘扬强身健体、树立拥有健康体魄的个人荣誉感,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同时,大力宣传日常健身运动文化,加大民族传统项目挖掘,提升全民参与健身的兴趣,积极付诸于行动中,不断形成由个人到团队的集体感。提供科学的健身知识普及,让群众由爱健身到会健身的层次升级,让群众受益于科学的健身。弘扬新时代健身理念,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要有从被迫“治病”到积极“预防”的根本转变,尤其要加大青少年观念基垫,要清晰认识运动是保障健康的科学手段,是保障幸福生活的根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离不开任何人,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到全民健身中去,树立全民健身榜样,为社会传递健康中国正能量,为全民参与健身形成新风尚。
3.2 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效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科学健身离不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领,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专业人员,应当发挥其职做好指导性工作,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健身群众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授运动技能,承担健身咨询。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推动者,确保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及生活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民健身的科学导向性,所以加大高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互联互通,更好的为全民健身输送优秀人才。
3.3 提高全民体质监测重视力度,健全体质监测仪器精准性,实现体育与医疗合作机制
拥有健康的体质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从2000年开始,我国首次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监测出的数据能够很好的反应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广泛宣传国民体质监测的好处,提高全民对于体质监测的认真态度和重视程度。全民体质监测除了参与者的重要性,作为监测使用的器材更起到桥梁性作用,器材的精准性和耐用性关系到每位体测者最直接的数据报告,只有获得精确的体测结果,才能更好地分析给予指导评价。体测监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科学评价标准,某些健康问题需要医疗卫生干预,做到“防治结合”,所以医疗领域的介入更加有利于国民体质监测的实施与推动,实现体育与医疗的合作机制颇为重要。
3.4 激发开放原有体育场地活力,科学规划新场地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资源
针对原有建设的体育场、学校场馆,提高利用率,做好创新升级。降低或免费开放大型体育场馆,让更多因为经济能力等受限的群众加入到运动中去,获得更多锻炼机会。完善建立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6]方便群众就近便捷参与健身,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7]。同时,根据农村人民所需科学规划场地选址,兴建新场地,利用旧工厂和空闲地闲置资源,确保规模适当,配置合理均衡,安全便捷实用,科学规划,避免资源浪费。针对我国东西部配置不均衡,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群众体育;不断缩小城乡差异,确保人民享受均等利益,实现均衡发展。
3.5 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法规,健全体育场地建设政策法规,严格监管体育器材设施质量
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政策法规是惠及百姓保障全民健身的前提条件。体育场地设施的监管关系到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卫生环境好、器材干净不缺损能够增加群众健身的满意度,提高锻炼兴趣。同时,监管力度的大小还关系到我国在推进全民健身中的服务质量。就目前来看,我国场地监管缺少法规标准或者不健全,亦或是有却没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文件,所以体育场地监管政策法规的健全极为需要改善。针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出台详细政策法规文件,对体育设施原材料、加工过程严格把控,制定量化标准,确保全民参与锻炼第一环节的安全可靠性,做到确保参与群众安全放心使用[8]。
3.6 强化政府职能,明确体育社会组织职责,增进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
加强政府执政为民,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加大政府对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满足人民健身的基本物质需求。当下,政府出现“错位”,干预过多,担心权力流失,造成体育社会组织成为看客。政府、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等组织为生产主体的供给体系应当职责明确,依据政策法规实现自治。逐步提高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度,深化为全民健身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促进政府和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分开,各司其职,充分发挥。
[1] 任学锋.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对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J]. 中国健康教育,2014,12:1142-1144.
[2] 卢元镇. 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J]. 中国卫生,2016,09:25-26.
[3] 中国日报中文网.对于“健康中国”,你需要明晰的三个认知[EB/OL].http//www.offcn.com/shenlun/2016/0918/1437.html.
[4] 百度百科.中公教育健康中国建设[EB/OL]. http://www.offcn.com/shenlun/2016/0918/1437.html.
[5] 王利国,程传银,刘璐. 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基于体育人口指标的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2016,01:85-89.
[6] 刘宏涛. 我国大众全民健身理念的分析与研究[J]. 考试周刊,2010,45:125-126.
[7]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
[8] 中国政府网.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http://www.sport.gov.cn/n317/n10506/c730866/content.html.
Implement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Path of National Fitness under the View of Healthy China
Wu Chunyan,Zhang Yuchao
Healthy China has been rising to a national strategy. On August 26, 2016, the Central Political Bureau considered and adopted the "healthy China 2030" program, emphasizing that health for all is the theme of healthy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ain the four aspects of healthy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overall health, and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of mass fitness awareness and lack of scientific fitness guidance in the nationwide fitness program.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increas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fitness knowledge and fitness concept, creating a good fitness atmosphere,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leaders, involving the practical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mproving work enthusiasm,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
Healthy China; National Fitness;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solution path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JSQL09)
吴春艳(1995-),女,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Sport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Nanhu Campus,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6-0029-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