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中音乐元素的应用

2017-11-27

运动精品 2017年7期
关键词:热身体育老师体育课

岳 聪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1 体育与音乐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分成了四个学习方面,分别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运动参与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重中之重。根据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知,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可见,运动参与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颇具影响,是学习体育知识的首要前提,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才有学好体育知识的可能。然而,近年来,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各门文化课中频繁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甚至在体育课上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中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体育游戏中学生总是踊跃、积极地投入进去。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课,而是对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厌烦。我们对一些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许多中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前热身活动,通常是让学生绕着操场跑步,跑步结束后进行体育教学。观察发现,在这种热身活动中,学生大多是敷衍了事,激不起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因此,上课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种种迹象表明体育老师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运转起来,具有体验性、活动性、形象性的学习特点。音乐对人类颇有影响,并且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音乐对人心理影响的真知灼见。在公元前三世纪,荀子的《乐论》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音乐与人类情感的关系。荀子指出:“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他揭示了音乐对人的感知觉、性情气质、意志及审美理想的影响,并谈到了音乐心理功能和特点。他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虽然我国古代的这些思想并不系统,且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但人们已经发现了音乐的重要性,比如,古代军事将领把音乐运用于作战中去,在作战中击鼓来振奋战士们的作战士气。古代还有一种军事乐舞“干戚舞”,也是将音乐运用于体育活动之中,等等。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探析音乐与人的关系。从生理方面来讲,音乐能够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的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因此,科学家们发现音乐的节奏不同,会使人体脑中的血液流速有所改变,节奏感弱的轻柔音乐使人体脑中的血液流速减慢,相反,节奏感强的音乐则会增加血液的流速。另外,高音或节奏快的音乐会使人体肌肉变得紧张,而低音或节奏慢的音乐则会让人感觉放松。从心理方面讲,音乐会使人的情绪发生改变,比如,通过欣赏慷慨激昂的音乐,可以增强自我的信心,增加战胜困难的勇气。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体育老师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音乐元素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关学者关于音乐对运动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影响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意志形态、心率、心压等等,且正确地运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这些研究成果对体育老师选用音乐元素进入体育课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把音乐元素运用于体育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2 中小学体育课堂中音乐元素的应用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通常把一节体育课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准备部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热身活动,在热身活动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的筋骨舒展开,也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在基本部分中,主要是体育老师讲解本节所要学的动作要领及学生练习掌握动作的部分。课堂的结束部分主要是学生放松身心的环节。一节体育课各个部分任务不同,因此,所选用的音乐也有所区别。

2.1 应用原则

2.1.1 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学生从6.、7岁成长到7、18岁,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达到成熟。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其学习方法、思维、学习动机等等各不相同,因此,体育老师选用课堂音乐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比如说小学阶段,这个阶段中好动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迅速发展;由无意注意逐渐向随意注意发展;机械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想象力丰富,意志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发展起来,独自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的能力逐渐提高。因此,在热身活动中,在一、二年级可以选择儿歌、童谣,三年级以上可以选择学生平时爱听的流行歌曲,编成徒手操(小鱼游泳等)。中学阶段,学生的各个方面趋于成熟,不仅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变化,性格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热身活动中,体育教师选用能够激起学生向上、节奏感强、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音乐,将选用的音乐加入到徒手操中,使得学生能在热身活动中快速融入到课堂中去。

2.1.2 要切合上课的内容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教什么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根据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知,从水平一到水平六,我国中小学生主要学习三大球类(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体操,田径类(跑、跳、投)。体育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比如说,这节体育课要学习立定跳远,在课堂的热身活动中可以选择音乐《兔子舞》,在音乐中模仿兔子跳的动作,同时为学习立定跳远做了准备工作。

2.1.3 要根据本节课的不同上课部分播放不同的音乐

前文已经提到,我们通常把一节体育课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准备部分中,体育教师应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体育课中去,因此,应该选择节奏感强、欢快、可以激发斗志的音乐。在基本部分中,待老师讲解完示范动作,让学生自我练习时,可以配乐练习,此时选择的音乐同热身活动中的音乐一样,需要播放能辅助学生快乐练习的音乐。在课堂的结束部分,体育老师要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因为在每一大强度运动或局部较大的用力练习后进行放松运动,有助于缓解肌体疲劳,迅速转入和恢复安静状态。此时,体育老师应选择舒缓放松的音乐,让学生做舒展身体的体操,平稳心情,迎接下一节课程的学习。在中学生的课堂放松练习中,体育老师还可以选择正念冥想的方法,让学生盘腿静坐,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平复活跃的心绪。

2.1.4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性

音乐作为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应选择韵律优美、积极向上的音乐,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提高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从而逐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感。

2.2 应注意的问题

2.2.1 体育课堂的知识讲解部分,最好不要配乐

音乐元素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以及示范体育动作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在体育老师讲解该节课知识要点时,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这时最好不要配乐,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2.2 应注意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适合配乐练习

在体育课课堂练习中,有些体育项目不宜做配乐练习,不可勉强地追求配乐效果,而应以音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以学习知识为主。比如说排球的垫球技术。在学习垫球的课堂练习中,体育老师一般采取两个学生一组,两人相距4-5米,一抛一垫,或者对垫的方法进行练习,这需要学生集中精神,看中球落的位置,如果在此时加入音乐反而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造成适得其反的局面。因此,体育老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所教运动项目的要点,有的放矢地运用音乐元素。

3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如何科学有效地将音乐元素应用于体育课堂中,不但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求其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1 应改变观念

面对日新月异的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转变原来的体育教育观念。认识观上,体育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其价值不单单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升学、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的终生做准备。体育课堂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团结互助,培养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教师观上,应改变传统教师观。目前,有很多体育老师很少有机会可以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致使其仍采用老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其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把自我的体育知识体系化、复合化、综合化,要及时给自己的知识“充电”,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3.2 应完善自我的教学能力

首先,体育教师必须理解和熟悉体育教学大纲并掌握相关教材,根据学生整体的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心理素质水平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计出新颖、利于授课的教学环境,加上科学有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体育教师应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最后,体育教师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学习。还应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结合实地的教学进行教育研究,并与其它体育教师或其它科目的教师进行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4 小结

把音乐元素应用到体育课堂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度,使得体育教学更加形象化。体育老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合理、合情、适度地运用音乐元素,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使每个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1]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3]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 林崇德.音体美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5] 金家栋.关于小学体育课堂中音乐元素的有效运用思考[J].亚太教育,2016(3):10.

[6] 刘琦.简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青少年体育,2015(2):88-89.

[7] 徐能刚.体育教育需要转变几个观念[J/OL].江西教师网 ,(2014-01-07)[2017-04-28]. http://www.jxteacher.com/zengzhen1965/column67421/f33e4b1e-24d5-4c70-9200-72b1c2fbbcb4.html.

[8] 徐能刚.浅谈体育教师如何背好体育课[J/OL].江西教师网 ,(2014-01-07)[2017-04-28].http://www.jxteacher.com/zengzhen1965/column67421/aba6e45e-ab1f-452cab8c-dfea71018952.html.

[9] 杨旭. 浅议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2):83.

[10] 宫佳明,孙博,杜娟. 音乐与体育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9-180.

猜你喜欢

热身体育老师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有些唐突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