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的企业属性浅析
——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
2017-11-26
自1980年民办教育肇始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很快后来居上,在教育领域中成为了强势的新发力量。与此同时,关于民办教育的讨论和争议也越来越多。其讨论和争议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民办学校是否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二,作为民办中小学的投资者,是否应该注重资金的回报;三,民办学校的产权应该如何界定。换言之,民办中小学引起教育界的讨论主要体现在它的企业属性的有无上。文章试从经济学方面对民办中小学的企业属性进行剖析。
一、民办中小学的公益性和资本寻利性
1.民办学校的公益性
民办教育同时也是教育大领域的一部分,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办学者,甚至社会各界,都要承认公益性才是民办教育的基本性质。而教育的公益性,就是人们共享教育的产出,如产品或服务,就是作为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站在利益的角度,除了受教育的人,还有其他的社会成员也可以得到教育所提供的非经济甚至经济的利益。在经济学中我们将此公益性取名为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可以在增长经济、分配个人收入以及提高社会技术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用外部性来衡量的话,民办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公益性。
2.民办学校的资本寻利性
我国民办中小学一般都是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其资金来源是个人、集体、企业等各种资金的融合。除小部分以慈善为目的置办的学校外,大部分投资人是抱着理性的态度对民办中小学进行投资,也就是一切生产活动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在经营学校的时候,得到盈余积累,教育事业才能继续前进,公益性也才会得到保证,这样民办学校才能长久地生存下来,否则,没有资金的投入,学校很快就会消亡。不管资本投入什么性质的产业,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值或增值。投资者是商人,商人的宗旨是利益至上的,他们会把民办学校看作是能够竞争的产品,所以即使投资者对民办学校进行投资,也绝不会是毫无目的地做慈善。之前说公益性,并不是说不能盈利,盈利是为了教育持续发展,所以为了民办教育的繁荣兴盛,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公益性和寻利性,或者说盈利性矛盾对立关系。由此可见,公益性是本质属性,而盈利性只是为了实现公益性而衍生出来的属性。民办教育既具有公益性还具有盈利性双重性质,所以不能单纯地用企业的法律法规来看待民办教育,也不能完全照搬公立学校的规章制度,所以国家需要针对其出台有关法规,来使民办中小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二、民办中小学具体拥有的企业特性
1.盈利性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利润和价值。这是企业与政府机关、非盈利性公共组织的主要区别,也是民办中小学与公立学校的主要区别。合法追求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从社会取得与贡献程度相应的报酬,这个报酬就成为公司的利润。并通过创造利润的过程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这个基本属性在民办中小学中也得到体现。
2.独立自主性
民办学校是投资人举办的,所有权在出资人身上,所有事情都由出资人来决定,而公立学校就不可能这样,受制于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切都要听从相关的政府部门的指挥,校长只相当于一个代理人。
3.目标功利性
民办学校也会制订自己的办学目标,就一般情况来讲,民办学校的目标和公立学校相比,会更注重现实功利性。比如所有的目标都会和投资与收益挂钩,就拿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制定来讲,公立学校会比较单纯,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但民办中小学会把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与招生联系起来考虑,制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会带来更多的生源。
三、民办中小学中企业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1.运用企业管理模式
因为是民办学校,投资者来自社会而非政府,政府的帮扶有限,而且民办学校是不允许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也不能向学生家长筹集资金。所以民办学校只能依靠有限的资金来培养人数比公办学校多几倍的学生,这时候民办学校的企业属性得以充分体现。企业是一个有组织、专业化、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按照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与权力是对称的。民办学校就是一个有制度有层级的管理模式,包括校长、副校长、主任、年级长、老师等等,不同的职位拥有不等的权力。企业中存在规模经济,教育也有这种效应,比如说,一个民办学校,每年都会招收固定人数的学生,学生所缴的学费、书本费等,都用来承担学校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同时,学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会让学生们共享。这属于民办学校的内部规模经济。还有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就会整合,这样教育资源更能充分利用,成本也会降低。
2.延用企业的概念和理论
(1)产权理论。产权结构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转让权。这四个部分在不同的情况下占的比例不一样,由于民办中小学校具有双重性,它的公益性则以使用权为主,它的盈利性则侧重收益权,造成产权结构变化的原因是投资方的多元。当投资方只有一个人的时候,那这四种权益都属于他;当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时候,则公益性比较强,为社会谋福利;当是一个企业单位时,则为了盈利,以收益权为主。
(2)契约理论。上面说了学校与学生之间达成了契约,但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为什么呢?契约是一种交易,可以讨价还价,但因为学校往往会比学生和家长得到的信息要多得多,学校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时候,民办学校的所有权落在哪里很重要,所有权的归属如何判定还需要我们解决。
(3)风险理论。交易的特征有: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对投资民办学校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资本,有很大的风险:第一,民办学校不是公立学校,是由非国家财政性经费维持。学校的资金不能进入别的投资行业,这极大地限制了资金的累积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第二,建造学校需要大量资金去建造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固定资产,短期内不会变现,还有各种管理成本、信息成本,都是很大的开支,由于风险大想要找人合伙投资也是很困难的。
四、民办中小学企业属性具有的优势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民办学校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目前还是在发展的初期,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是一场机遇。所以民办学校在办学的时候,应该会比较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严格监督和管理。出资人想要获得合理回报,能够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取得回报,那么他的办学就会更加用心,更加尽责,这无疑会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民办中小学虽然不等同企业,但具有企业的特性,所以在某些方面可以借鉴企业的经验和方法来运转民办学校,比如产权的退出和转移。上面我们说过,学校的产权界定还不够清晰严谨,但是学校扩大规模后进行整合,重组之后产权也就转移了,跟企业间的合并或收购的性质是如出一辙的。
(1)生源。公办学校只有本地生源,民办学校有各地的生源,民办学校,特别是好的民办学校,自然有更好更多的生源。
(2)师资。民办学校在与公立学校的师资之争中,从表面上看显然比较吃亏。教师—无事业编制、压力较大等,然而民办学校老师的毕业学校、学历其实并不一定很突出。但是,民办中小学校可以给老师更有竞争力的薪酬、更灵活的奖励。带的班级进步了,奖励;班上有人考到很好的学校,奖励;班级拿奖了,奖励;其企业属性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师更拼博更努力。
(3)配套设施。由于民办中小学具有一定盈利性质,且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约束和限制较少,相对更容易调整教学方式、管理制度、班级设置等等。许多民办学校开设了国际班、小班教学等各种类型的班级,以应对不同的需求;公办学校在这方面相对受限,缺乏灵活度。
[1]王立军:《小型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营销策略分析》,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学位论文。
[2]朱永新:《我看转制学校》,《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3期。
[3]魏敏溪:《搭建一个平台,整合两种资源,服务一个群体》,《青少年体育》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