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电影编剧的发展研究
2017-11-25于铭铭
于铭铭
【摘 要】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影的热爱程度在逐渐增加,同时对于电影编剧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将大数据应用到电影编剧的工作环节中,对于电影题材的创作以及编剧元素进行了专业的评估。但是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编剧模式,在实践的应用中会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电影编剧者认真的对待。本文简要分析大数据与电影编剧融合的方式,通过对于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对于我国电影编剧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电影;编剧工作;现状;发展策略
通过对电影的欣赏可以充实人们的生活,舒缓工作的压力,可见电影编剧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电影产业对于电影编剧的重视度明显不足,对于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导致电影编剧质量停滞不前。通过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编剧中存在的不足,符合现代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大数据如何介入电影编剧领域
如果真要从一个更完整的概念上来论述‘大数据,那么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数据集合体。”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者自主开发电影内容数据库,通过分析经典影片本身的数据,探索它的节奏规律、形式特点,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编剧创作是感性的文学艺术创作,但作家们也没有停止对规律和模式的探索。“本能的天才也许偶尔能够炮制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完美和多产却不可能仅来自那无师自通的本能。”
随着科技时代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范围也更加的广泛。在美国曾经通过大数据智能科技技术,自动的输出了一个剧本,但是这个剧本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可见,单纯的依靠大数据进行电影编剧工作是不够的。想要将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需要电影编剧人员对于大数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充分的了解其中的功能,以及各项功能对于电影编剧工作所其起到的作用。只有对大数据技术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才能进行充分的使用到电影编剧的工作中。
二、大数据在电影编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夸大了大数据的作用
在美国影视剧《纸牌屋》播出之后取得了观众的热爱,因《纸牌屋》的演员以及导演都是通过大数据选定出来了,人们一致的人们影视剧质量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大数据应用的作用。这样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大数据在影视剧中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影视剧的制作离不开电影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及偶然性,这点大数据是做不到了,数据也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编剧的作用。
(二)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应用的费用较高
大数据的评估技术需要通过先进科技互联网设备来实现,在大数据的分析、挖掘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因市场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喜欢时刻发生着变化,大数据对于这个变化数据的分析结论的评估标准的准确性无法保障。目前,我国电影编剧对于大数据的共享程度不足,导致数据出现一定的误差,影响了电影编剧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大数据无法进行实时数据分析
大数据的预测只能建立在历史数据上,只有产生过的数据,才能被聚集、分析、利用。电影剧本中会有一些新的题材出现,而这些题材在出现之前没有留下数据,所以很难被评估。投资者为了降低风险,只迎合已有的有数据支持的创意方式,这样让电影剧本创作很容易走向“媚俗”。大量的低质量作品涌入市场,只为满足大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用户”。另一方面,如果“唯数据论”甚嚣尘上,会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即使大数据运用的开放性、透明性、费用门槛等问题都得到解决,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编剧的专业地位仍然无法撼动。
三、大数据时代电影编剧的应对策略
(一)客观看待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的应用作用
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的运用需要被客观看待。大数据在影视产业中的运用确实一度被夸大,但它的运用也在不断深入。尤其是网络电影、网络剧的兴起,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目前大数据对剧本人物、人物关系、结构、台词等的评估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但是题材、话题热度的挖掘效果已经显示出了大数据的价值。随着大数据运用的成熟度逐渐上升,它可以成为电影创作的有效辅助工具。大数据只是工具,并不对剧本的好坏具有决定意义,但是它可以为编剧的感性创作提供理性参考。在对待大数据的态度上,一味夸大其作用,或者一味对抗拒绝运用,都是不合理的。
(二)电影编剧的创作需要全面的考虑到用户的需求
编剧需要具备“用户”思维。大数据在电影产业中运用的核心即“用户”思维。这个转变是对国内电影剧本创作方向的一个良好促进。长期以来,为受众拍摄电影作品的观念并不强烈,创作者主导内容,观众接受。但是在电影作品和观看渠道有如此多选择的互联网时代,这种观念也需要轉变。针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待进行创作正是类型电影的本质。“一种类型的规则与其说是一套文本的成规与惯例,不如说是由制片人、观众等共享的一套期望系统。”
(三)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作用
在电影编剧的创作编辑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深入研究电影剧本创作规律。虽然我国类型电影有了较快发展,但是较之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我国类型电影创作还远未成熟。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一部电影的票房不再过度依赖于明星、营销手段,而越来越依靠观众口碑。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要获得观众的良好评价,剧本扎实是极为关键的要素。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数据化的手段深入研究剧本创作规律,对编剧创作将起到推动作用。这里不仅指研究用户行为等互联网数据,更指众多优秀剧本的数据。大数据运用于电影产业并不是万能的,那么就需要一些实际的方案来解决。像好莱坞电影的“黑剧本”一样,由专业人士对剧本进行评估,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行业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进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电影编剧与大数据融合的发展进程中,需要正视大数据对于电影编剧事业发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技能,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思维与电影内容生产的数据化启示[J].刘涛.当代电影.2014(06)
[2]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迈耶-舍恩伯格,2012
[3]大数据对电影创意和内容管理的意义[J].李迅,王义之,杜思梦.当代电影.201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