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丑”

2017-11-25田苗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田苗

【摘 要】在这个标新立异并且充满娱乐精神的时代,“审丑”作为一种广义的审美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审丑”具有审美超越性,是一种现代审美能力。特别是在大众娱乐中,“审丑”给已经有审美疲劳的大众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效果。本文,我将以大众的娱乐审丑为例,从戏剧、电影等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审丑”的理解。

【关键词】审丑;娱乐;戏剧;电影;电视;网络

一说到“审美”一词,我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欣赏、领会事物或者艺术品的美。然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可能都是美的,在美的对比下,肯定有丑的存在。因此,欣赏事物的美仅仅属于狭义的审美,而在广义的审美中,审美对象包括很多类型,“丑”作为一种审美范畴,也包括在广义的美之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审丑”也在大众娱乐领域中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深为大众津津乐道。所以,现代的审丑活动是广义审美活动的一方面,它具有审美超越性,主体会获得巨大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感。审丑,其实是一种现代审美能力。

在被誉为“南国奇葩“的潮剧中,有这样一种行当活跃在潮剧舞台上——潮丑。潮丑塑造的人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三流九教,但是对他们的塑造都万变不离其宗——将其丑化。的确,人们对于潮丑的审视不单单是流于表面的丑,而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它。舞台上的潮丑,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来源,活生生地还原并夸张生活中的细节,演绎出浓郁的乡土特色。他们的造型虽然丑,但是丑化的扮相并不是对人物的贬义,扮相精致的丑极具可观性,点亮了整个舞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愉悦感。正如李泽厚在《美学百科全书》中所说的一样:“丑在戏剧中有重大的审美价值,丑是戏剧的基本根源及基本形象,戏剧以丑作为表现对象,丑又自炫为美,从而使人不得不用笑声来嘲弄、蔑视、揭露丑的实质,若离开了丑,也就不会有喜剧、滑稽的审美形式。”

在这样一个大众娱乐的时代,审丑正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并融入到很多领域中,几乎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审美活动。

一直都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搞笑与轻松是其特色。反观这些电影,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电影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丑女形象,而大家对这些电影恋恋不忘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这些丑女的形象已经深深刻于脑海之中,可谓经典。比如爆炸头、刀疤、龅牙、满脸烂疮、钢牙妹、厚眼镜,诸如此类的丑女角色还有很多。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这些极端的丑女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为经典形象了呢?这与人们的审丑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美女的的印象逐渐单一化、刻板化,甚至产生了审美疲劳。人们把更多的视线转向了消除审美疲劳的事物上。周星驰电影中丑女形象的出现的确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是观众们眼前一亮,带着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丑女,于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审丑。电影中的这些丑女长相丑陋,心存自卑,生活艰难,到处求生存,却处处被人嘲弄。但是,在丑陋的外表和生活的窘境下,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内在的温柔与善良,坚强与侠义,以及对美的追求,就算再艰辛,她们心中的梦想都不曾泯灭。于是,外表惊世骇俗的丑与内心的自然感人的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这些丑女进行审美评判时,外表丑不敌心灵美,内在美的价值凸显出来。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内在美,心灵美。正如张法在《美学导论》中提到:“丑的外形也可因其内在的充实而压倒其丑,超越其丑。”此时,观众的审丑活动走向了化丑为美的体验,即不以丑为意,不因丑而产生厌恶感,甚至完全忘掉她们的丑,“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这也是超越其丑的实质。

其实,今天更多的娱乐审丑表现在电视中。电视的审丑节目类型有很多,比如,在真人秀节目中,从观众的心理欲求出发,观众更希望并且喜欢看到参赛者出了什么样的洋相或是评委如何尖酸批评、刁难选手,这些丑态无疑会引发观众的爆笑,满足了观众的审丑欲求与窥探心理。电视剧中也有“审丑”,它有另外一个称呼——雷。雷剧运用各式各样的丑化手段,用大小不同的“雷点”来唤起观众的共鸣,满足观众的审丑心理。

审丑,对于传统的审美来说,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行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对客体(丑)的审丑过程中产生了惊讶、怜悯或嘲笑的感情,人们又从审丑这一心理的行为过程中得到宣泄、共鸣和陶冶。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面临着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常常感到压抑、焦虑和失落。美对于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说,太过于虚幻缥缈,难以触及和实现,人们越是祈求美,越是很难达到,最终失望乃至绝望,美已经不能抚慰人的心灵、弥补人与社会或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反而滋生了贪欲、嫉妒或是绝望。然而,被传统美学鄙弃的丑却得到了施展自己的一方天空。丑虽然会使人产生一些不愉快,但这恰恰是现实生活最本真的反应,反应了人们的真实心理和处境。通过娱乐审丑,人们心中沉积的愤懑与不满得到了很好的宣泄,这种审丑方式还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虚伪的美的反抗,实现了精神上的放松。所以栾栋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否审丑不仅是一个哲学智慧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只能审美而不能审丑的心理是有缺陷的,审丑同样是一个敢于面对、心理强大的标志。当然,在进行娱乐审丑时,我们也要保持一种正确的审丑观,不要一味地发掘丑、欣赏丑、褒扬丑,或一味地追求低级庸俗的丑给我们带来的感官刺激。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审丑的度,不光是在丑中寻求標新立异,寻求放松与娱乐,还要在丑中产生自己的某些思考,达到反观自我、启迪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2]陈潮钦.潜心探索化丑为美——扮演潮剧丑角几点体会[J].大众文艺,2011(10).

[3]陈鸿飞.潮丑表演杂谈[J].文艺生活,2010(8).

[4]周文辉.周星驰电影中的丑女形象[J].新闻爱好者,2009(10).

[5]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何岳球.在审美观念的转折点上——雨果小说创作中的“审丑”观念[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