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的不同

2017-11-25高宇歌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

高宇歌

【摘 要】中学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内容,应注重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辩证思维相对于形而上学思维所具有的几个关键特点,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關键词】辩证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205

一、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

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中,世界本来是静止的或者说虚无的,是上帝推动了它或者说创造了它。在这种关系当中,上帝和世界是分离的。中世纪之后,斯宾诺莎首先提出,上帝就是世界。黑格尔吸收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上帝就是绝对精神,而世界就是绝对精神遁着辩证逻辑所发生的自我散聚,它因自我否定而裂解,它散出的每一部分又终将辩证地回归为绝对精神,每一部分都含有绝对精神的全部信息,部分与部分之间也因此具有同一性。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他同样认为世界是整体的,不同的部分在使命上必然是同一整体。[1]

二、辩证思维注重关系

形而上学倾向于孤立地看待事物,习惯于把事物从它所处的环境与背景中剥离出来考察它。这种剥离是虚幻的、不可能的。秉持形而上学的人很容易忽视,鲁滨逊即使流落荒岛,他仍然运用着在文明社会习来的知识和习惯在生存,也就是说他仍然与文明社会中的人类共在,他并不孤立。辩证法认为关系是事物的宿命和本质,而因整体性,一切关系则都是内部关系。因此部分与部分必然互相扭结、进退协同,之间的关系无法砍断。部分的本质则在于它处于哪个扭结点,也即部分本质上是关系,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关联着其他所有部分,并共同表现着整体。从这种角度来看,部分是整体,也是其他部分的部分。“太阳”,马克思说“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正像植物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现,是太阳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2]太阳对植物的影响,多数人认为是一个事物对与自己割裂的另一个事物的作用,而马克思认为它是太阳本质的一种表现,是太阳表明自己的手段,并且,按照这种理解,植物也是太阳成为太阳的一部分。

关于关系,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时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相比于后在的事物,时间赋予先在的事物更基础更重要的地位。时间的这种偏见表现在语言中会让主语比宾语更基础更重要,而在学习马克思时,一定要尽力避免这种偏见。如果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这只是一种方便理解的解释策略,两者的关系并不就是一种母婴式的关系,而是一种回还闭合的关系,任何一部分的消失必将导致回环之链(也即整体)的不复存在。

三、辩证思维主张灵活的抽象

抽象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概念识别事物的方式。生活中,人们通过把事物抽象成概念来进行认知、理解并记忆,这样可以降低认知成本,提高认知效率,让我们不假思索地认出事物并迅速做出反应,确保高效且较为准确地处理自己所面对的对象。形而上学笃信静止的绝对性,认为概念可以完成毫无误差的抽象,事物必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古今而咸宜的定义,事物与事物间存在严格的界限。这同样是虚幻的、不可能的。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万物时刻都处于流产之中,任何一种抽象都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一种食物从无毒变异为有毒,而我们依然把它抽象到可食用的概念里,那我们应对它时恐怕要发生灾难性后果。所以,想要获得准确认知,就要根据对象的流变来适时调整抽象的角度和范围。马克思的概念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定义的。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对此作过绝妙的描述,“马克思的词语像蝙蝠一样,人们从中既能看到鸟也能看到鼠”。马克思总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赋予概念相应的角度和范围。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家,“物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一种大的不能被包含在别的概念中的概念),甚至都没有被马克思准确定义过。我们都知道,在学校课本中,对“物质”的两种经典定义分别来自恩格斯和列宁。

最后我想整体概说一下两种思维。出于无可避免的叙述因素,上文给人印象或许过于贬低形而上学,但其实,形而上学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它稳定、明了、自洽。上文也已提到,很多重要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形而上学的支撑,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只是当形而上学思维走到事物的极限,力有不怠时,我们不妨切换到辩证思维,或许可以柳暗花明。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也并非势不两立,它是对形而上学的扬弃。辩证法难以把握(一些哲学家认为它是种神秘主义),但并不是不可把握。

以上就是我比较辩证法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几点心得。希望能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