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的校园霸凌事件

2017-11-25祁秋艳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法律法规

祁秋艳

【摘 要】校园霸凌事件频发,且很多时候情节极其恶劣,甚至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作为校方该如何预防,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从校园霸凌的起因,种类及应对措施来分析这个问题。

【关键词】校园霸凌 中小学生 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204

近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作者称,儿子是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2016年11月24日,儿子在学校厕所入厕时,两名同班男生进入厕所,其中一人堵住门口提出“我要看你的屁股”,另一人则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扔下来,正砸在儿子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钟。事发后,他的儿子满脸污秽,哭着进行了自我清理。孩子在遭遇此事后出现了入睡困难、易怒、极度需要陪伴、情绪激动等症状,他会因为特别小的事大哭,每天哭几次。还有几次自己躲在书桌下面。12月2日,经过北京市第六医院初步诊断,其子患有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ASD),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校园霸凌现象,可以说是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但由于其行为的隐蔽性与受欺侮者多半选择隐忍的态度,所以很少被学校和社会重视。然而近几年来,校园霸凌现象趋于恶化和严重化,许多被媒体频频曝光的校园霸凌事件也逐渐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什么是校园霸凌呢?它是指个人或数人反复、持续地对特定的个人或数人进行肉体上的攻击,或通过言行进行心理上的迫害,如威胁、骚扰、将其孤立、无视其存在,从而给其带来痛苦的行为。校园霸凌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暴力型,这种霸凌伴随着诸如推、掐、敲打、殴打、踢等暴力,带给他人的肉体、精神上的打击很大。2.语言型,这种霸凌又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说坏话,用“矮子”、“胖子”等词嘲讽对方的生理特征,或者给对方起绰号。其次是散布谣言,如“某某前一阵子在书店买了很怪的杂志,”“某某好像有偷窥的习惯”等。无论这种谣言是否属实,一旦被散布开,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名誉。除此之外,目前一种新型的霸凌,即网络霸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第一,社会因素,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霸凌却不会受到惩罚,这也容易使他们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第二,家庭因素,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教育无人过问。家庭结构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缺少关爱和教导,另一方面,一些家庭虽然看起来美满,家长对孩子也充满关爱,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在“中关二小”事件中,霸凌者的家长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是极力为自己的孩子辩解,把霸凌行为说成是一个过分的玩笑,家长的这种言行看似维护自己的孩子,实际是助长了孩子的霸凌行為。被霸凌的孩子长期受到嘲弄,侮辱,家长却一无所知,直到事情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才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难道平时不与孩子沟通吗?第三,学校因素,在校园欺凌背后,是学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所以难以对校园欺凌行为形成警示和震慑作用。在“中关二小”事件中,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班主任在未征求孩子同意的情况下,让孩子频繁与霸凌的孩子互动,并且拍下看似“和谐”的照片发在班级群里。在孩子已经产生了应激反应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做法无疑是雪上加霜。学校领导在事发后,对于家长提出的四点诉求:(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2.保护我儿子不受二度伤害;3.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无动于衷,并且对家长言辞激烈,让家长感到学校丝毫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最终选择通过网络,媒体曝光来讨个说法。难道我们的家长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校园霸凌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在校园霸凌发生时,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又该如何应对?

我国在在校园霸凌方面只有《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希望政府各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让校园霸凌有法可依。治理校园霸凌,应遵循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家庭的监护责任,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规,为校园撑起保护伞。校园霸凌的预防与措施,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霸凌、校园霸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及发生校园霸凌的紧急应对。

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该怎么办?”①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②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③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④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⑤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⑥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

2.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

3.专题讲座,邀请法律顾问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及后果。

4.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霸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5.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学校应及时制定《“校园霸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校园欺凌”处置的职责。

校长、分管副校长组织校行政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汇报,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安保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6.加强预防,防患于未然。

加强行政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超市、宿舍楼、实训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7.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8.督促宿管人员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校园监控及时发现校园内的霸凌事件。要求班主任加强家校沟通,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9.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霸凌”救助电话。

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霸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10.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霸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教育是奠定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校园,应该是学生能以最放心的安全状态进行学习的净土。然而,霸凌事件使校园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希望政府,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共同努力,还校园一片安宁。

参考文献

1.《公共安全管理学概论》,夏保成,当代中国出版社.

2.《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研究》,张志英,顾金工.中国人事出版社.

3.《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罗云,化学工业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法律法规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