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繁荣乡村美术活动是实施文化扶贫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7-11-25张秋玉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有效途径

张秋玉

【摘 要】繁荣乡村美术活动,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挥文化的“扶志”“扶智”作用,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繁荣乡村美术活动 文化扶贫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86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广大的美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张政治答卷。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扶贫这场攻坚战中,文化既能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又是转变思路的突破口,另谋发展的加油站;而在文化扶贫扶志中,繁荣乡村美术活动是实施文化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筑牢农村文化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路的责任与担当。

在文化扶贫中,抓好4个环节,是较好地发挥乡村美术活动的作用、让贫困地区的文化繁荣发展起来的有效做法。

一、扶志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据笔者调查,现有贫困人口中,除了因病、因灾、因失去劳动能力等原因之外,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致贫的根本原因是懒惰,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贫困户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安于现状、缺少实干劲头,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有些贫困户不以穷为耻,反以穷为荣,吃惯了国家的救济粮,拿惯了国家的救济款,不愿意下地干活、不愿意打工挣钱;有的贫困户“等着扶、躺着要”,什么都不想干,一心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怀抱里,靠穷吃穷,不愿脱贫。虽然近几年“输血式”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如果扶贫扶志工作跟不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别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很容易影响到一大片人。为此,我们的乡村美术活动必须在引导贫困户树立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理念上下功夫。要通过美术作品树立脱贫典型。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宣传一批扶贫脱贫典型事迹,营造“脱贫致富贵在立志”的氛围。加强对贫困户的扶贫扶志教育。增加扶志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精气神。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培育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和脱贫的勇气和决心。

二、倾听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建议

文化扶贫是为群众而扶,群众的满意度决定着扶贫的成效。在文化扶贫过程中,要注重听取群众意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于文化扶贫形式,可以提前征求群众意见,凝聚群众的共识,在具体实施中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更易取得成效。文化扶贫实施的重大措施、准备展开的美术活动,应提前向群众公示,让美术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扶贫举措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创新乡村美术活动模式

要发挥乡村美术活动脱贫致富“好帮手”的作用,就要开展乡村美术文创农业活动,大力挖掘当地民间美术的优势资源,瞄准当今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美术活动需求,结合乡村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进群众美术活动项目生产性经营,实现群众美术活动保护传承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双丰收,不仅让贫困群众“富脑袋”也要“富口袋”,让贫困群众彻底甩掉穷帽,挖掉穷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开发了以树皮画、傩戏面具、马王皮影等为主的创意文化产品11个,举行“扶贫先扶志”主题活动书法家文化扶贫天等行活动,为爱好书法的学生授课,给学生、贫困户赠字,通过文化扶贫传播正能量,从而激励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强不息、克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陕西省临渭区为群众美术活动发展搭建载体平台,分级分类分层培训传承人群,对具有代表性和市场空间的草编、土布、雕刻、陶艺等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重点培训,大批传承人在培训后自主创业,实现了从群众美术活动传承人到文化产业从业者的转变。并且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交给贫困群众,并不断地提升群众美术活动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能力,在传承与发扬中涌现了许多技术精湛,致力于草编传承的代表性传人。

四、组织一支“永远不走”的乡村美术活動志愿队伍

无论是何种扶贫,最终照旧要看当地群众自身脱贫的意志、决心和能力。增强贫困地域的美术活动志愿者、优秀人才培育和引进,是开启智志双扶、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2016年以来,河南省美术馆、文化馆稳步推进“志愿团队进万村扶贫扶志惠万众”活动,先后组织1万多名文化志愿者分赴全省近千个行政村“送书画、送演出、搞培训、传技能、带活动、鼓斗志”,使基层群众能享受到文化成果。这些文化志愿者,通过前期充分地社会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准乡村文化建设之需,充分发挥自身在音乐上的特长,组成一个个文化志愿小组,走进精准扶贫第一线,对接群众文化需求,补齐村级文化建设的短板,以打造“文化扶贫扶志”的有效平台,签订共建协议、制定活动计划、适时开展培训,使28万父老乡亲享受到了自己的文化权益。正在脱贫攻坚中的河南省广大农村,许多过去毁绿种菜或乱丢垃圾的村庄,经过几年的努力,文化部门和村里的“土画家”一起,绘就了数以万计的以农民画为特色的“文化墙”。这些文化墙有的取材于本地的小桥流水、鱼儿飞跃等农村新貌,有的宣传文明创建的图文并茂,画面鲜艳、内容贴近百姓,吸引众多路人驻足观看。许多基层干部说,用这种特色手绘墙体画来“书写文明”,成为一种新颖的“道德课堂”,弘扬了社会正能量。相对于电视上的“高大上”,相比于电视屏幕的“冰冷”,这些乡村美术活动更真实、更温暖、更带乡土味和亲近感。正是这种“草根性”,的美术作品,使农村群众喜闻乐见中,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吃的更透,更激励了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斗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实现真正脱贫,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文化自觉是最长久的自觉。广大的文化工作者精心制作的一篇篇文化扶贫文章,正在让“由外而内”的文化帮扶向“由内而外”的文化成长转变,并且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明上的小康,而实施繁荣乡村美术活动、文化惠民扶贫,既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又是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内容。这种在文化事业领域扶贫的“授人以鱼”,将会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更大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有效途径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