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学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2017-11-25宁鹏飞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宁鹏飞

【摘 要】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理念变得极为重要,宋代理学观念成为当时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印记。人们通常讲解宋代水墨山水画绝大部分是从禅宗的角度看待它,但是宋代水墨山水画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宋代理学观念所影响。

【关键词】宋代理学 水墨山水画 技法特点 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80

首先,本篇文章介绍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意旨。其次,从宋代水墨山水画形成的画面风格、技法特点、绘画特色以及审美境界等方面论述宋代理学对其的影响。宋代水墨山水画从来都不只是表面上的写实,而是将自然万物充分融会贯通所作于画面之中,尽显画家理性的写实技法,理为万物本为源,两者相互交融,互相渗透。

宋代理学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可谓推陈出新、至关重要。虽然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程朱理学的认知有一部分人它是顽固不化的,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存在瑕疵。其实不是这样的,程朱理学的理论性知识对其的影响是深远的,王世襄先生说:“宋代画者,最喜谈理。”[1]由此可见“理”作为万物的法则,在宋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宋代山水画无不渗透着“理”学对其的感染,使得画家们的境界得到升华,作画的技法方面和审美方面更加深入甚至更加完美。对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它优秀的认知弥补画家们自身的不足。

一、丰富绘画的技法

宋代理学家二程认为,研究事物本身的理论,让自己内心晓天理。凡世间眼前都是物,而物则必在其理之中。比如火为什么是热的,水为什么是凉的,父子与君臣之间,且都源于理。相应的在画作上的阐述也是如此,宋代水墨山水画的景物都存在于世间万物之本源中。

宋代画家作画的理念上皆受宋代理学观念的影响。只有将“理”运用到画面中去,这样会使得整幅画的意境富有真实性,给人以生动活泼、灵意尽显的感觉。宋人如何评论一幅画的好坏?他们大多都从整幅画的神韵入手。而要突显其神韵则必须先做到心灵和身体合二为一,这样在绘画的时候才会更加流畅。宋代水墨山水画如此独特正是因为在这一方面取到了创新性的发展。

宋代的水墨山水画在技法特点上尤为注重“理”的创新性,使得画面更加变化无穷。宋代山水画们创立了独具特色技法的各种“皴法”:董源的“披麻皴”、荆浩的“斧劈皴”、郭熙的“卷云皴”、范宽的“雨点皴”、再到二米的“米点皴”。他们用变化无穷的技法特色寄情于大自然的万物,用笔大胆创新、笔精墨妙,无不体现出对大自然万物的向往以及研究。宋代的画家们通过对生活百态的仔细的观察和感受,使得宋人的山水画的更上一个层次,在技法方面也发展的极其迅速、创新,为宋代水墨山水画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宋代水墨山水画在神韵上达到了后世无法超越的一个境界。

二、促成绘画的“写意”特色

“正心诚意”是当时理学观念的道德体系,作为一种修养在中国古代被当时的地主阶级尤为推崇。“写意”本身就是一种意境美的表达,在宋代理学的理念变现中更加明显。宋代水墨山水画的绘画特色更加的表现出其理念对画家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促就了画面朴实、简洁的大家风范。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2]作画的主旨在于“意”,不是形象上的,而是在画作中要求形神兼备,强调立意與用笔的重要性。一幅画中不单单只是表现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这幅画的立意。“写意”也是指作者本人的对景物的亲身体会和感悟,运用高超的绘画技巧灵活的表现在画面上。为宋代水墨山水画在意境上画上完美的一笔,增强其发展性和灵活性。

“正心诚意”的理学观念使得画家在绘画方面更加随性、更加写实,身处官场体会到官场的尔虞我诈,使得作者对其冷淡甚至想要远离官场,回归田园之后对其的深入的研究,绘画的特色显得更加立意。闲逸舒适的幽居于美丽的民间生活,使得画家更能感悟到民间美的意境。为宋代水墨山水画的绘画特色提供了意境美和向往美,为水墨山水画的发展贡献了精神支柱和田园生活美丽景物以及万事万物的追求。

三、奠定了绘画的境界的淳朴性

宋代理学中对“孔颜之乐”的论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对其的阐述与见解也大有不同。“乐”也代表一种性情,宋代的程颢、谢良佐、邵雍都是豁达之人且向往自然以及自由。宋代理学家们在宋代绘画作品的表现上尽显其韵致高远、淡泊洒脱。宋代水墨山水画的自然景色上尽数描绘的是乡野田间的闲逸的生活,绘画技法上也崇尚简单、大气。宋代水墨山水画的色彩表达方面皆崇尚以“水墨”为主,不似宋代之前的绘画色彩表现上以“青绿山水”为主。山水画的演变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出现不同的画系,中唐时期山水画是色彩鲜艳的青绿山水画,看起来甚是张扬不能体现出中国画的朴实美;而后宋代的水墨山水画是颜色清淡、画面简约的单纯美。水墨山水画朴素淡雅的画风既表现了道家思想中蕴含的简单、朴质的审美境界;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所发扬的雅士精神的理念,正是其所要提倡的“孔颜子乐”。

宋代水墨山水画画面中丰富多变的浓淡水墨无时无刻都在彰显着宋代文人墨客其淳朴、实在的画风,宋代画家们运用这一特点,将其推向了另一个高峰。水墨画中单一的焦墨、浓墨、淡墨的层次性的变化正好符合了“孔颜之乐”含纳的“清幽”,又怎是那些繁华、玉锦的优质生活能匹及的美妙。画家们年长之后都纷纷归隐于世,过着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听着那悦耳般歌声的鸟叫,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孔颜之乐”。

参考文献

[1]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68.

[2]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166.

[3]方强.山水论[M].北京:文艺出版社,1994,(8):89.

[4]李山.万松金阙图、风雪松杉图[M].北京:天津出版社,1998,(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