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启发

2017-11-25刘志华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刘志华

【摘 要】语文教材蕴含着极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教育专家说,“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教学中应对怎么啟发学生情感进行了初步探讨,以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启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99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今许多教育教学家都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因为情感是说服教育的心里基础。中学生是富于情感的。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情感不断向丰富性、深刻性、稳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渠道,将情感启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情感。

一、以情激情

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中学生的情感尤其如此。由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很高,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显得十分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者,教师应主动去被感染。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文字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文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如《就英法联军对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文,叙述了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灿烂和它被毁灭的史实,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教学时顺着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感情变化,先描写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灿烂,从那精彩的描绘中无不表达出作者对人类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在讲授到这一部分内容时也神采飞扬,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把学生带进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场景中。课文后面部分写圆明园被毁灭,“洗劫”、“荡然无存”、“丰功伟绩”等词,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疯狂的丑恶嘴脸,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作者的感情是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的,教师的心情也由惋惜到生气、到不可抑制的愤怒,这种情感通过教师恰当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就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时顺着这条感情线索去引导学生,我看到了台下一张张愤怒的脸庞,一个个握紧的拳头。

二、以境激情

俗话说:“触景生情”,就表明了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能激发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如教《生命的意义》时,先介绍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此时,学生沉寂。接着,讲诉了一段故事:四川汶川发生了8.7级的地震,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天摇地晃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生命。这个孩子叫欣宜。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和动画。听歌时学生都在啜泣。然后在音乐声中提问:这是个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那个孩子,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这样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三、品文悟情

课文中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都寄寓着作者丰富而具体的情感。“词以一字为工”,在分析课文时,联系环境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从而领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和情感美。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思路十分明晰,全文只写了两个“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祥子。作者对“烈日”作了竭力渲染:早晨,“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时近中午,太阳“到处闪眼”,整个空间像“一面极大的火镜”。在如此火热的天气里,祥子两次“拉上了买卖”,他“腻烦”、“焦躁”、“昏昏沉沉”、“恶心”。接着祥子在“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的一个水世界”中拉车的情景。而此时的祥子“不能抬头,睁眼,呼吸,迈步”,“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拽”。通过咀嚼词语,学生不难体味到祥子为生存而“挣扎”的现实,了解到旧社会城市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受到作者揭示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四、演练激情

实践是形成情感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教材中安排了一定量的练习,有的是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讲述了安陵国和秦国间的故事:使臣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词穷色扰。故事情节生动,可改编成课本剧。学生自由组合,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情感在表演中尽情流露。通过表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亲身体会到唐雎热爱国家、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五、诵读激情

“三分诗,七分读”。朗读吟诵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吸收作品内蕴的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而且能逐渐积淀成一种语感。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情感教育。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之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语言朴素凝练,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选用《渔舟唱晚》给学生的朗诵配乐,让学生体会到陶渊明身上“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采用配乐与范读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的不同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朗读上有更深的体会。

总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尤为重要。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因此为师者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沿着情感线索循循善诱,语文教学育人的目标就实现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