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7-11-25李莉
李莉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属于数学系统教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数学上一个阶段性的基础的教学任务的达成,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的实施,往往需要教师以更为用心的备课和更为有力的教学思路对小学生去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诱导教学 激发思维 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60
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其对待学习的认知都处于一个最为稚嫩的阶段,但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在基础上达成一个阶段性基础的教学任务的实施却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小學数学在数学系统化教学中所囊括的一个基础及起步的教学规划、乃至在整个中国式教育体系上所承载的相关教学思想和目标而言属于最为关键及核心的教育阶段,但小学生属于在年龄上、心理上以及情感上都处于一个最为稚嫩的阶段,针对这样一群年龄最小、心理最为不成熟的学生开展教育,往往对教师的要求极高,相对其他教学阶段的教学,小学教师往往不单单需要对备课、教学上做出合理的规划,更多的往往是对于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情感及素质教育,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及相关教学思路。本文对小学数学在教学上的尝试展开讨论。
一、诱导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合理培养是教学工作开展最为有力的教学方法,这种兴趣教育法的核心是能够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将教育落实到学生本身,是教学模式上质的转变,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使学生本身具备对课程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变得主动,在教学效率上达成一个质的提升。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稚嫩对于未知的一切都具备这样一种热情,小学阶段的教学也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开端,是一个对学生基础素质的一个培养和激发的教学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兴趣教育下的实施是最有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合理并有力的开展对学生的兴趣教学,能够达到对学生阶段性基础和素质教育开端的教学任务,并且以最有力的教育方法的实施,去建立素质教育开端的教育思路。
关于兴趣教学的教学思路,实际上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合理的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从而将数学的学科特色充分激发出来,构筑出属于数学课程特色的兴趣教学体系,以下是对小学数学兴趣化教学的相关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的单位尽量的突出出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这样的小组概念,而并被传统的小组分配那样形式化,没有太多实际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小组成员分配到同一位置,突出小组制度,将小组集体化。这样能够更为方便的进行相关兴趣化教学的方法。其次是吸引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其实,是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的,这也是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的原因。那么,在备课时加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使课程丰富化,往往能够达到一个相应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建立兴趣,同时通过小组思路相应制度的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兴趣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提升对应的教学效果。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若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理科课程,其对于思维的要求较强;小学课程中所包含的运算思维,公式的变换思维,算数优先级思维简单的几何思维以及应用题的解题思维,这些思维看似抽象,其实就是对于概念和定义的理解程度,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且快乐的过程,包括对概念的理解过程、对公式的转换过程以及对题目的解题过程,这些过程中学生能够经历思维的运转和推进,使学生体验到从整合到拆分过程的思路,从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思维不够活跃的学生感受不到的乐趣,而这种乐趣的存在与否,往往能直接决定学生对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如果说把课程变得有趣是教师的诱导,那么这种思维的激发就是从学生本身感受到的乐趣。
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呢?其实这也是教学中的细节奠定的。其实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惯性,就是以一种较为严厉的风格进行授课,以便于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及相关纪律规范,然而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在鸦雀无声的课堂授课中往往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使教程的行进更为畅通,然而在数学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往往在教学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鸦雀无声的课堂未必就比吵吵嚷嚷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要好;相反,如果是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改变,导致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激发思维,往往要比鸦雀无声的课堂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当然,并不是说鼓励纪律涣散,所谓的“吵闹”也是属于在教师合理诱导的、在可控范围内的吵吵嚷嚷。这样思路的核心是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上可以激发和调动思维,从而去理解和应用所学习的知识点。
三、融情感于教学,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生年纪小、心理依赖重,容易对老师产生浓厚的情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只是孩子。教师可以很容易的跟他们培养感情,而教师的言行往往也能在他们心中产生影响。融情感于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可以达到更好地开展。这个时候,教师往往需要扮演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有效地控制,从而达成对课堂氛围及教学任务的把控。
而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阶段其实是取决于老师的,能够放下一些严肃的身份感和严厉的风格,学会去走进学生心中,给学生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往往比其父母对其的关爱来得有力,因为父母是亲人,而老师,往往可以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成为朋友。而适当的关心往往更能够刺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结合以上的相关教学方式,完整的对于新教学思路相关理念进行贯彻和渗透。
小学生的情感较为细腻,而教师的行为风格往往会成为他们的标杆,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往往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给学生以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去,尽力将教育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成宝,闵令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8):125-128.
[2]易成光.提升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7(12):92-93.
[3]李云峰.融趣味与教学[J].创高效数学课堂.求知导刊,2017(8):15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