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017-11-25周丽华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活跃课堂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周丽华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的知识不是一步一步实践出来的,而是推理得来的,这也就形成了数学公式多的特点。那么解题就是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做到的事情了,解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是否掌握到位,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能力 活跃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34

高考是学生们经历的一次大考,而我们为了将这一次的考试发挥到极致准备了许多年,许多学生给予了厚望在高考上面,所以教师们为了学生的未来,必须要想出实际的办法来解决学生们的数学成绩。那数学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平时要多加练习,那么一说到练习就避开不了解题,解题能力并非是教师传授就够了的,而是需要老师长期的教育和培养,所以我今天就来分析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解题步骤很重要

解数学题目无非就有三个过程:1.审题;2.找到解题的策略;3.写出解答过程。但是看似简单的这三个步骤却难倒了大部分高中学生,那么这些步骤难在哪里呢?学生碰到题目就抱怨:定理公式样样都记得住,就是不会套用进去;上课讲的例题都会写,下课遇到相同类型的完全傻眼;没有遇见过的题型根本不会写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全是因为学生一拿到数学题目就冷静不下来,丝毫没有想过怎样来寻求办法解决问题。数学公式多,定理更多,而定理通常还会衍生出其他的东西,例如立体几何里面,定理就不下10条,还有从定理得出的推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教人去发现真理。”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全是讲解这道题目的解法,重要的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这道题的解法是这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是教师为学生想出的办法。学生拿到试卷的第一反应就是看题型,一定要把不熟悉的题型转化为他们见到过的,那么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我们用到的数学知识一定是书上的,所以还要要求学生必须对课本上的知识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二、教师与学生紧密配合,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理顺思路很重要

说到思路,那么就要讲一讲分析了,分析就不只是看看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深層的去探究题目本身想要问的,思路是什么,或许有的人觉得解题根本谈不上需要什么思路,靠感觉就好了呀。那么这种人的想法就很低级了,因为靠感觉解题只适用于低年级简单的题目,高中数学题环环相扣,一步错步步错,这就导致了学生靠感觉却不回答题。一般高中课堂中老师会给大量的题让学生来写,这不是为了折磨学生,而是把所有的题型给学生们见识一下,否则下次学生见到从没遇到过的题目,就很慌张。高考数学的题型也就那几样,12个单选题、4个填空题、一个三角函数题、一个空间几何、概率题、解析几何、数列。这一套高考题中,全部的题型也是高中三年见识过的,单选题后面两个比较难,可以稍微放一放,解答题最后一道一般学生大多只会第一小问,同时阅卷老师也是会通过步骤来给学生评分的。

理顺思路之前需要做的也是练习我们对数学题的敏感度,例如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若非P则非q的互逆命题就是若非q则非P。当学生看到原命题时就应该在脑海中浮现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样的话也就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来解题。数列可能也是学生们学习路上的一个障碍,因为它有时候需要的是学生的反向思维,倒着推回去,常见的数列解题的方式有:公式法、换元法、累加法、累乘法、裂项法等等,那么以上几种方式也不是适用于每一道数列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来观察题型了,如果是“已知数列{an}满足an+1=2an+3×2n,a1=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这种题目一看的话就是使用公式法来解题。

(二)转换地位,互相教学

数学课堂一般都比较枯燥,但是就算是再枯燥学生也会为了高考而坚持下去的,那有些时候课堂也是需要一点新意的,不妨尝试一下学生与老师角色互换,讲新课时就让教师上场,讲解习题是就让学生来,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让学生掌握主导地位,自主学习;第二是学生一般会有教师想不到的解题方式,讲出来能让大家有更多的方式解答问题;第三当然就是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学生上去讲习题时,下面的同学就会全神贯注的听下去。教师进行的这种新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教材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数学题不同方面,不同背景,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揭露数学题的本质。转换地位不失是一个好方式,其实还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自己对学习解题的看法,这样一来老师也能够比较详细地制定一个适合各阶层学生的计划了。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讲课中汲取到精华,进一步的来升华自己的课堂,达到一种互相学习的状态。

三、熟能生巧

说到底学生的解题依旧是离不开练习的,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后纸上谈兵是不起任何效果的,所以说大量的练习是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生涯的。都说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其实是没错的,这不仅仅是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考前的几个月里面,老师会疯狂的给学生们发试卷,同样的题型你做个一百多遍后自然拿着笔就会有公式定理浮现出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见识的题目多了以后,拿到试卷就自然知道出题老师的套路了。高中数学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有些时候学生会因为学习效果不显著,可能会想到放弃数学,转而去学习其他的科目,但是高考中你少了一门学科的成绩,三年的努力也就是白费了。教师能够做的也就是积极创新课堂教育,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从新形式下发掘出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公式多,理论多,但是同样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大,它不像是其他学科,只靠着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只有在解题方面狠狠地下工夫之后,数学才能拿到一个高分成绩。教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兴趣导向,及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从小学习就开始培养的习惯,所以家长也需要配合从小孩子抓起,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下来,那么想必一路上的收获也是不小的。

参考文献

[1]林培国.关于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李献新.对新时期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14).

[3]房元霞,宋宝和.以生为本的教师行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跃课堂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浅析如何改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被动状态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