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社会保险实践探析

2017-11-25袁文琪

长江丛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保险

袁文琪

抗战时期社会保险实践探析

袁文琪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高级阶段,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抗战时期,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过已经有了对社会保险的实践活动,对于转型时期的近代中国,研究这一时期保险制度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人口的变迁,对于研究近代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抗战时期的社会保险实践加以探析,对其背景,实践,影响进行探析。

抗战时期 社会保险 实践

抗战时期,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不健全,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是难以发展完善,不过国民政府还是进行了社会保险的实践。虽然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不完善,但是其形成、实践和发展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深思和借鉴的。

一、近代中国社会保险事业产生的背景

一方面是国外社会保险实践的影响,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1941年英国也制定了《贝弗里奇计划》。20世纪初日本施行《健康保险法》,苏联也向保险实践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对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险进行了研究,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中国城市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从这样的一个领域发展起来的。国民政府也开始向福利事业进军,加强了对福利事业的投入,从各个方面对社会的保险制度进行筹备。实际设置了管理社会福利的专门机构,社会福利司,隶属社会部,主管社会的保险业务。并在1941年翻译了国外十几种保险资料,当时民族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的推动,还有些商业部门如商务印书馆等也会为职工办理团体保险,这一保险业可以称为民国时期社会保险实践的一部分。

总之,中国社会保险从无到萌芽,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意义上的作用的,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处于畸形发展的时期,并没有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二、国民政府社会保险的实践

中国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险是30年代上海租借界出现的人力车夫互助保险,人力车夫界建立了比较简单的人寿保险。在40年代北川盐业兴起,也建立了对盐工的保险服务,他们也是中国保险实践的最早的表现。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人口剧增,关于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和政府关注,一些社会保险开始实施,中国的传统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向现代化的社会保险,混合型福利过度,在这个实践之中养老保险也是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的。

(一)国民政府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并没有专门的管理社会保险制度机构,社会保险存在于其他部门之中。 在192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劳工局,发布了《劳工局组织法》,劳工局下设行政处,掌管劳动卫生和劳动保险事项。1928年2月工商部代替了劳工局,社会保险成了工商部劳工司的一种部门职能。1931年,工商部又和农矿合并为实业部,设劳工司,下设监理科、保工科、益工科三科,其中益工科就是管理人工保险和养老恤金的。从此,社会保险走向了有准有部门管理,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在省市县都有专门的静候挂满努力,社会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险体系。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

抗战之前,民间和社会的保险活动在进行,不过都是私人化,片面性的。当时一些工厂为工人办保险,大多也是商业保险,有的投保在外国寿险公司,付保险费的办法,厂矿较好的,有资方全部承担,较差的有劳资双方承担。由于是社会的自行组织的保险方法,政府并没有介入所以很多保险实施时赔偿较少,范围小,很难称上是社会保险。

国民政府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最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租界人力车互助保险,还有国民政府创立的简易人寿保险及40年代川北盐工保险。这时社会保险才开始萌芽。

国民政府为了规范民间保险业务,1935年10月公布《简易人寿保险法》、《简易人寿保险章程》,邮政储蓄金汇业局从当年12月1日起办理此业务。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保险业务认识不清,加上工资收入微薄,所以很少有人加入简易寿险。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因为中国光大农村仍然很多迷信人员,相信神灵保佑;二是传统文化中的养儿防老意识;三是寿险业也并没有做出科学的宣传。加上一些职业的收入微薄,很难参保,所以使得寿险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该有作用,影响了整个保险业的发展。1983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社会部,1940年7月社会部隶属行政院,设社会福利司,负责福利事业的行政工作。其中社会保险也被列为社会福利行政中的一环并在福利司内设保险科,负责设计规划有关保险事宜,并进行了实办,然后再扩大实施。

三、结论

抗战时期的社会保险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探索,为中国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有关于社会保险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社会保障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特点,虽然大多数都是由公司和工矿实现的,仍旧是转变中的新事物。在八年的抗战里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论是政治建设、经济发展还是人口户籍制度都处在不利的条件里,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难免是纸面文章,但是其实践的经验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保险业借鉴和利用的。

[1]常云平,沈双一,杜斗恒.抗战时期大后方人口变迁—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2]张明昕.简易寿险与社会保险[J].科学月刊,1932(3):5.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袁文琪(199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保险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