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背景下思政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7-11-25崔海燕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思政政治

崔海燕

微文化背景下思政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

崔海燕

本文通过对微文化的发展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影响作以分析,阐述微文化背景之下思政课教学及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高校的思政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微文化 思政课 改革 建议

大学生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姿态屹立在这个社会上,大学生真是新的一代走向社会的人,所以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姿态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代表着新一代人的气质面貌,然而在现代网络的冲击之下,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文化正在不断的下降,在如今的微文化背景之下,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当前解决大学的思政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微文化背景浅析

如今社会是一个“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一个时代,所以其微文化产物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获取消息的手段和方式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各种资讯,这种传播文化的方式十分迅速,而且也十分便捷,还可以互相分享以及评论等等。但是微文化存在的潜在的弊端就是,它的文化短小精悍,且有的已经失去了原始的文化气息,有的甚至扭曲了事实,背离了原始,所以在微文化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二、浅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从目前的微文化背景之下来看待,当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存在一些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不具正确的人生观念

在现在微文化潮流背景下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受网络中一些不健全信息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及其人生观念变得不全面,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很多奇怪的标准,使得更多的人已经迷失了那个最标准的人生价值观理念到底是什么,所以思政课能够很多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念重新拾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方向不明确

这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的,当今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应该从老师身上寻找一些问题去解决。教师不应该以达到教学目的而教学,思政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得学生在现在这个社会做一个全面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全能人才,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使自己有价值,在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的之所在。所以一定要激励学生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有这样的目标,同时也要有刻苦学习的吃苦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美德。

三、改进微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实际教学的方法

在微文化的背景之下,对于思政教育教学要做出一个全新的改革和改编,那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革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一套全新的教学体系,这样不仅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可以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也能让学生更加主动有效的去学习,让学生利用微文化背景之下的一些产物去利于自己的学习,这样学习起来也不枯燥乏味,反而会使学习变得有趣。长期下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健全监管机制

可以从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等方面来健全网络文化传播的一些制度,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学习,在微文化背景之下学习思政教育,同样也要杜绝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败坏社会风气的文化的传播,防止这些腐竹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只要健全了微文化背景之下的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从而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微文化这样的一个背景,来给大学生贯彻十八大精神,从而更好的学习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介入思想政治影响

要让学生多多关注时政,对于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的关注度要提高,并能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学会分析学习与总结。从具体事例中学会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理论的影子,结合理论知识,更好的分析与总结这些事例,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分析与总结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自己的收获,这才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同样,只要这样的学习肯定就能提高思政教育了,也能提高思政教育教育的效率与目标,同时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重视起来,提高了思想觉悟也就解决了学生最重要的问题,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结语

总之,在微文化背景之下,一定要学会利用微文化的一些优势条件,避免它的一些缺陷,做到趋利避害!这样就可以在微文化的背影下很好的发展思政教育,使其作为思政教育的一种方式,或是一种传播文化信息的平台,使其微小的文化作用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它来提高思政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微文化的背景之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政教育的各种工作要求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1]刘珥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思政课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李曼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农业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之探析[J].山西农经,2017(02):103,115.

[3]张玉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95~100.

山东协和学院)

本文系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xh52。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思政政治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