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2017-11-25罗洁颖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幸福感青年教师职业

罗洁颖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罗洁颖

高校的青年教师团队你在高校整体教学团队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教学理念更为先进,不仅肩负教书育人的基本职业责任,同时还承担着高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开发、科学项目研究等特别职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职业生涯,并关乎着高校教学整体质量与高校进一步的发展建设。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并未在职业中感受到幸福,因此,本文对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

青年教师 职业幸福感 影响原因 解决策略

一、前言

教师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就是受人爱戴、受人尊敬的职业,教师们通过自己辛勤的汗水与付出,为社会、国家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对我国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大众对教师这一职业抱有较大的期待,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个人心理需求与感受,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很多教师因为这样过高的期待,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进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所谓职业幸福感,主要指的就是在从事某中职业或在职业当中所产生的幸福,而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满足与成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身内在潜能,从而体会到职业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期待过高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往往过高,这给教师们带来过大的精神压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对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市场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随之增高。但教师面对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以及日渐加重的工作量,让教师的社会与职业压力都均高于其他行业。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受到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同时还受到社会整体的注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高校教师的职业功能被众人所“神化”,认为教师是万能的,知识渊博、才能过人,他们能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是学生优秀的榜样,因此,他们为人处世、日常言行都必须应该低调,更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否则就会对学生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可这样的近乎于完美的要求,让刚步入工作岗位、毫无经验的青年教师无法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并且让思想先进的青年教师无法接受社会这种不切实际、偏激的期望,久而久之,会使高校青年教师对工作产生疲劳,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二)工作压力较大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想法更为新潮,更加能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团队,更是高校科研项目的重要力量,对培育综合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努力钻研并积极加入到学校相关科研项目当中,在他们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伟大而值得尊敬的,教师在学生眼里几乎是“正确”的代言人,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与良好品格的培育者。但高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刚步入岗位不久,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都刚刚熟悉,相关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知识量还有许多不足,掌握的并不全面,需要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而继续累积、丰富自己。此外,青年教由于经验不足,通常并没有取得过科研领域的成绩,因此,他们往往要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却学习相关的内容,并且不断在教学实践当中丰富、拓展自身知识,获得学生的信赖与认可,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可是,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与生活,这样双重的、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很多青年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极度乏累。

(三)高校管理不足

高校在教师管理上,对于教师的工作考核,以及教学评价机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在制定评价指标或是标准时,没有结合自身的学校与教师的实际情况,一味的生搬硬套市场当前企业的准则,尤其是在教师的招聘制度上,直接将市场中的竞争体系套用到学校的聘任上。高校教师是学校各环节工作的主要践行者,没有他们的配合与支持,高校几乎无法正常运行,但很多高校没有让教师直接参与到具体决策及管理当中,没有机会为学校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高校整体工作氛围比较压抑、沉闷,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使青年教师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内在潜能,难以实现职业理想目标,这对他们的职业幸福感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很多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只过于使用他们的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培养,让很多教师无法提高自我能力,得到严格的规范管理。

三、解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策略

(一)转变社会看法、提高生活水平

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具有较大的差别,身上肩负的责任与工作压力也比常人更多。社会大众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教师对工作的付出与责任,强加给他们过多的压力,过于神化教师这一职业,教师除了自身的职业外,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自己的需求,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生活,也需要照顾家人,与所有人一样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不是圣人。社会不能将教师变得完美无瑕、无所不能,对他们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高标准,也应重视教师内心真实的想法,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转变社会大众对教师过高的期待,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或是出台有关政策,有效减少教师的社会压力,从而让教师感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温暖与体谅。

社会应全面正确的认知教师这一职业,在对他们进行关注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师的工作薪资。虽然我国教师的薪酬经过了多次调整,但是却与教师内心理想工资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国家与当地政府都应加强对高校教育的投资,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让教师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使他们所付出与工资形成正比,从而让教师更能全新投入到工作中,减少他们对自身职业的失望,对工作更加热情,信心十足,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当中。

(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体现人性化

高校应将各种规章制服进行完善,并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掌握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及考核制度,对青年教师的工作评价应重视他们在教学当中的过程以及教师个人进步幅度,将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综合到一起,进行全方位、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此外,也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养,提高他们个人的综合素养及实力,丰富他们的教学生活,减少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

高校在进行管理或是做决策时,应让青年教师参与到管理当中,与学校高层共同商榷相关的管理方案、决定重要的事件,将他们的创新想法融入到高校管理中,使高校管理更具生机与活力,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使青年教师感受充分被尊重、被重视,体会到工作的价值与被需要,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三)不断提升自我、健全人格

高校与社会都是对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外在影响,但想要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还需要教师们自身不断努力,首先,青年教师要对自身的职业具有高度认同感,青年教师要全面了解自身职业的基本属性、基本任务、根本目标,并要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身的特长、明确自身的潜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身专业知识,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其次,要学会忠诚的看待自身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单纯站在无私的角度,真正做到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体现出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与神圣,只有拥有这样的工作认识与态度,才能真正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满足,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此外,高校青年教师应提高自我心理素质,敢于挑战、直面各项工作压力,并能进行自我调整,热情饱满的面对工作困难,这对于自我职业的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及现实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幸福是人的主观情感,人与人之间对于幸福的定义与要求均不相同,而职业幸福感与自身的工作在息息相关,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摒弃不良世俗与功利心,应全身心的投入到自我工作中,甘于奉献、敢于挑战、不断钻研、勇于创新,感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体会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从而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

[1]刘荣昆,李广,朱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探析——基于保山学院的调查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3):24~25.

[2]袁祥花.人文观照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其实现路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4):28~29.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罗洁颖(1981-),女,云南蒙自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改革。

猜你喜欢

幸福感青年教师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青年教师“赴考”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职业写作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