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升体育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校园文化人文

刘 军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升体育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

刘 军

高校体育文化对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具有积极影响。通过解读高校体育文化与体育人文素养内涵,分析了高校体育人文素养的要素主要体现方面,提出了高校体育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

体育文化 人文素养 建设 提升

特色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生命和内在动力,是一所高校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对提升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校园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本校特色体育文化结合,由高校师生通过多层次立体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高校体育文化与体育人文素养内涵解读

(一)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指高校师生在校园各项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张力,或师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创造的体育文化精神,也有人将其概括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主要包含包含高校体育的制度文化、高校体育的精神文化以及高校体育的物质文化,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精髓。高校体育文化是由高校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所形成和创造的,也是师生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体育运动竞技以及健身活动中逐步升华的一种文化展示和文化追求。

(二)人文素养与高校体育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文化思想、道德修养、气质情感与人格信念的综合反映,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综合特质,也是大学生综合潜能的客观表现。人文素养是由“人文”与“素质”相辅相融,既包含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范畴,也融入了人文社会行为与人文伦理境界,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确立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条件。

高校体育人文素养一般包括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境界、体育文化行为以及体育社会意识,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能否达标的重要标志。体育人文素养通过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将人类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借助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内化为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修养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1],并把参与体育运动变为自觉的体育运动习惯,以拼搏争先、自强不息、谦逊奋进的人文精神,实现自我新的超越。因此,高校体育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人性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科学地、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进而净化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使人成为有个性、具有思维能动性的、向善的以及有境界的人,以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2]”,在科学体育运动实践中,增强社会体育服务意识,激发人的体育智慧潜能,最终形成体育文化的精神力量。

二、高校体育人文素养的要素体现

(一)体育综合素质

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来自多方面的文化滋养,特别是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其形成的主体是学生,它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独特方式,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的知识、技能与技术,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体育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大量的体育文化知识传播及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3]。高校有意识地大力传播体育文化,可以丰富和提升体育特色项目,有助于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巩固和提升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形成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认知能力

认知是基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体育认知是学生体育行为与体育活动具体呈现,可以有效促进体育行为与活动产生直接和内在的动力。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必然各有不同或存在偏差,表现出不同体育运动倾向和状态:积极、主动的体育运动状态,其体育行为及认知能力较高;而消极、被动的行为运动状态,则呈现了体育认知水平偏低。这一方面源自学校体育场馆、场地和器材、设备等体育环境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影响,更有高校体育文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特色鲜明的高校体育文化,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体育道德精神和独特的育人功能,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渗透、促进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吸纳体育文化中的新鲜养料成分,建造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在感受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内蕴的同时,其人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拓宽了体育认知能力与体育文化的视野。

(三)体育运动精神

体育运动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积淀,是有效维系学生团体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力量。体育运动精神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诱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喜爱的各项体育活动,并体会和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运动快感和独有的精神魔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形成一股无形的内生力量: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永不言败,这也是体育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因此,高校要主动适应当代体育发展的新形势,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根据学生不同群体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运动形式,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并成为其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走向更高运动层次的内生动力,这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运动精神的导向与促进,对体育文化精神的生动展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体育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

(一)转变指导思想,创设体育人文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即是技能运动的教育,更是对学生进行信仰、灵魂、人格、意志以及情绪调节等的完善与培养,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学目标过多强调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身体作为体育课程的首要和中心,转而对学生在运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培养,尤其是高校体育文化要更新观念,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满足大学生的健身需要,注重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传播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文化素养;同时拓宽校园文化格局,以多元的活力替代单一的沉寂,孕育和丰富当代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为其提供丰沛的精神力量,帮助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促进学业发展和感受美好生活。

(二)优化课程设计,培育体育人文精神

体育人文精神的实际意义在于体育运动将以实现以学生为本,长远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满足大学生的健身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过去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如笔者所在高校将民族体育、体育民俗与养生文化融合于课程教学,开设太极拳、舞狮、扇子功夫以及佛儒道养生思想等选修课,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与响应。这些课程的设计,增加了体育课的文化含量,体现了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是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价值理念的输入,是优秀的体育化价值观在学校体育课程及课外活动中外显,为强化体育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还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计,提升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素质,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潜移默化在教书育人的课程教学之中,以利于体育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促进体育人文精神发展目标的实现,开创体育文化美好未来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融合校园文化,彰显体育文化特色

对一所高校而言,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通过体育文化能够全面反

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体现高校所倡导的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而体育特色文化的关键在“特”,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文化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只是作为一种社会媒介活跃气氛的手段,很少能彰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息,这与具有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和独特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方式极不相称。因此,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创造出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如将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充分融入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中[4],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魅力的同时,得到精神世界、情感方式和审美情趣的熏陶,以此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加多元的体育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增添了对校园文化的感悟,彰显校园体育文化的精髓,这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地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王莉芬,李晓衡,张夏.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课程体系的建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7):94~95.

[2]常静.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32~33.

[3]成亮.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当下价值及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87~88.

[4]孙其超.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分析[J].体育文化,2016(7):44~45.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本文系2015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5D087)。

刘军(1978-),女,湖南汨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校园文化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体育运动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