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卓越大学教师的为师之道

2017-11-25单新涛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卓越大学教育

单新涛

谈卓越大学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新涛

一流的教育需要卓越的教师,卓越应成为大学教师不懈之追求。卓越的大学教师应探索为师之道,成为拥有高尚师德和充分人格魅力的教育者,同时是一个拥有教育理想、对学生能够鱼、渔、欲同授的终身学习者。

卓越 大学教师 为师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于第三十个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同时向广大教师发出“做党和人民的好教师”的号召。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正如梅贻琦老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深感受到这份职业的神圣,且备受鼓舞。新形势下,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些引发了我对大学教师角色与使命的深深思索。在我看来,大学教师自我定位应超越合格,达至卓越,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一群教师。

一、追寻高尚的师德,锤炼人格的魅力

任何一项职业都需要职业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教师更是如此。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而且可以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一个教师,无论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业务技能多么精良、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如果欠缺了优良的师德,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值得学生信赖、值得家长托付的好教师,无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还是大学教师,概莫能外。高尚师德的核心就是要忠于人民,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乐于奉献。习总书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对未来教师的殷切期盼;陶行知先生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前些天读了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我为儿童做的几件事”,这篇朴实的文章深深触动了我,同时也让我为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不足而惭愧。“几件事”中,窦校长把“每天早上的迎候”作为自己的工作,她提到:“我认为,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校长,他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天天与儿童打交道,认识、了解甚至熟悉学校的每一个儿童。于是,每天早晨,我披着清晨的霞光,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走进校门,很少间断。孩子们把每天在校门口看到我当成了一种期待。这些年,全校大部分学生的名字我都能叫上,甚至有些学生遇到我,总要跟我聊上一会儿……”[1]是啊,清晨的霞光、可爱的儿童、迎候的校长,当这样一幅画面在我们脑海中浮现,那该是多么温馨、美好而幸福!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空洞浮泛的说教,有的只是一颗热爱教育、关怀儿童的质朴本心,这样的校长在学生眼中又怎能没有人格魅力呢?

二、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不懈寻觅教育的理想

选择了教师行业,或许就意味着选择了一辈子的清苦生活,尤其是那些一辈子扎根农村、山区的教师们。然而,在物质贫窭的同时却也给了他们精神的富足、心灵的充实。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张敷荣先生是我导师的导师,也是这方面的楷模。老先生一生不仅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在生活中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素来淡泊名利,淡泊金钱。他认为,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民教师,所追求的不应该是虚名或庸俗的权势地位,也不应该是奢侈豪华的生活。尽管在西方生活了多年,但他生活简朴,对许多人一心钻在钱孔里,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的人生态度十分担忧,还用风趣的话语批评道:“其实,他们追求一个钱孔还不够,应该是‘三钱一孔’,即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和孔繁森。”[2]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或许很少人能够把名利完全抛开不顾,但每一个有崇高理想和责任感的人都不应过分看重名利,教师应该寻觅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关照当下中小学实践,不难发现,但凡那些著名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乃至教育哲学,其背后蕴含着他们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教育是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贵爷”的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援在谈及对教育的理解时,援引了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的一句话,认为“教育就是一个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是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经历坎坷和挫折,也不免陷入一时的迷茫。面对这些,或许他们自己能够处理,或许需要他人的帮助,也或许时间会成为最好的良药。如果教师能以过来人的身份拉上一把,或许他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不同。

三、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应是死的知识。一个卓越的大学教师,应教给学生丰富灵动的知识,鼓舞学生探求真理的勇气,点拨学生体认世界的方法,激励学生探寻新知的欲望。大学教育中,知识固然重要,同时追求知识的过程和勇气同样值得关注,诚如罗素所言:“教育应当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个特殊信条是真理”。除了知识,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方法正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从解决一时之需到足以终生享用。学生要成才,总少不了名师的指点,然而再高明的老师也不可能、也没必要一辈子敲打学生。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只有学生自身保持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欲求状态,才不会被急剧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只是掌握了解决问题方法的人,也不只是具备创造能力的人,更是凝集学习情感,乐于主动学习,拥有质疑精神,充满探索意识的人。所以,不妨接着说,作为大学教师,“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学生会接触无穷无尽的信息,会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其中难免真假难辨、混淆视听。如何对之有效鉴别,以去伪存真;合理筛选,以凸显价值?这些都迫切需要明智的判断力和分辨是非的智慧作为支撑。在著名教育家怀特海看来:“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3]。所以,一个卓越的大学教师,需要有所担当,并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应,应该帮助学生增进个人的判断,启迪学生积淀人生的智慧,提升学生驾驭知识的才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有转识成智的教育才是因应学生成长规律、回还教育本真的大学教育。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我发展的习惯

“终身学习”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是要立足讲台,传道授业。教师要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在当前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教师不但要放电,还要为自己及时充电。教师要学习的领域很多很多,不但要学习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也有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技术与艺术等等。正如习总书记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还要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还记得2013年秋季,单位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高教社杯”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微课竞赛,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早在参加初赛时,我们教研室就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听评课两次,期间各位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从主题的选择,到教学思路、内容与方法,从师生互动到多媒体运用等,都进行了具体指点,在采纳他们的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止一次地进行修改完善,前前后后两个多月的准备和参赛可谓使自己受益匪浅,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学习的机会,促使我们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做出反思和改进,有效促进了自我专业成长,尤其是教学能力提升。当得知自己获得总决赛一等奖的成绩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也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不断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才能使自己有所进步和提升。

言语总是比行动来得容易。想要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除了思想认识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探索、修炼、进取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窦桂梅.我为儿童做的几件事[J].中 小 学 管理,2015(7):11~15.

[2]靳玉乐,刘茜,金玉梅.张敷荣画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1.

[3][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3.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单新涛(1985-),男,河南周口人,教育学硕士,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卓越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