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疯话”

2017-11-25邓翠芸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咨询师精神病

邓翠芸

理解“疯话”

邓翠芸

本文从精神疾病的认识、理解精神症状的意义以及如何理解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经验几个方面,强调工作中应重视对精神症状的理解,减少归类和标签化。

精神疾病 精神症状 理解

精神疾病是以心理(精神)活动(指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按照心理活动不同及心理过程的异常特征,应用医学概念将它们概括为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等类别。这些不同特点的各种障碍又分别有它特殊的具体临床表现,即称之为某种精神(心理)症状。而那些林林总总的精神症状,都是临床上对精神疾病下诊断的重要指标。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及各类培训教材中均明确说明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即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发病期的精神病患者并不属其中,咨询师在工作中必须对其进行转介。而转介到相关专科医院之后,重者先是“五花大绑”强制住院,轻者也要各种药物治疗。“对症下药”完全照搬了临床医学的治疗模式。精神病患者的各种“疯语”只是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被害妄想”、“幻听”、“词语杂拌”、“思维奔逸”......或者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没有人会认真理会“疯语”的背后到底是一种怎样独特的存在体验。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精神症状呢?

一、精神疾病是一种最疯狂的绝望形式

“绝望是一种试图摆脱或否定自我现在所是的自我的疾病!然而,如何实现这种否定或摆脱现在所是的方式因人而异。绝望的最低形式是:在绝望中不要成为其自身;最疯狂的和最强烈的绝望形式是:在绝望中要成为其自身。”“在绝望中拒绝成为其自身”,无法忍受现实与理想的对立和矛盾,于是选择了自杀;“在绝望中要成为其自身”,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的自我,只能在幻想中实现,于是成了临床意义上的精神病。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阿道夫`麦尔(Adolf Meyer)认为,许多精神病都是一定的人格对某种社会处境的反应,导致一个人发病的最大问题是他的希望或抱负与他的现实状况之间的不协调,而有些病人就是用白日梦来解决这一矛盾的。

二、当“疯话”能够被理解,还有精神病吗

社会总喜欢用“正常”和“异常”对事物进行人为的分类,符合社会规范的正态范围内称之为“正常”,偏离正态分布区间的称之为“异常”。所以弗洛伊德说:“文明是健康的大敌”。正因如此,精神病患者常被归于“异常”的范围内。何谓“异常”,就是不被社会大众所理解的,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如果精神病患者的“疯话”能被大众理解了,也许精神病就不复存在了。

一位精神分裂患者说:“疯狂是我们的噩梦,在梦中我们呼救,却没有回应。我们呼救,却没人听见和理解我们。我们无法逃离噩梦,除非的确有人听见我们,并帮助我们醒来。”如此说来,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真正地理解他,他就有可能醒来。

三、咨询师应该重视对“疯话”的理解

人需要在别人的理解中认识自己,人的自我价值、他的言语与行为的意义需要再别人那里得到解读,尤其是需要得到他认为对于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人的理解。

临床所见,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长期依赖药物,长期卧床或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与其说是不能被治愈,还不如说是他们不愿意治愈。因为他们没有面对苦难、面对痛苦和残酷现实的勇气,他们宁肯沉浸在脱离现实的梦的世界里。帮助精神病人康复的关键是站在当事人的处境,理解他所面临的困境,鼓励病人勇敢面对现实,杜绝产生妄想逃避现实的心理激活作用,而不是长期的维持用药。

四、如何理解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经验

英国反精神病学派的代表人物R.D.莱恩说:“我们可能知道有关精神分裂症病理学的全部知识,但是却不能真正理解任何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那怎样才能真正理解精神分裂症个体的特殊经验呢?只有“患过病的医生才能治好病人”吗?

首先在方法论上,我们不能把患者的行为看成“病症”。莱恩曾说过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当代精神病学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我们无法理解精神分裂患者对于自身的经验之核心。只要我们依然正常而他还在发疯,我们就始终无法理解。”“如果我们把患者的行为看成‘病症’,那才是把我们的思想方式强加于患者,结果正与患者对待我们的态度相似;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解释’患者的现在,把它看作一成不变之‘过去’”的机械结果,我们也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以这种错误的方式面对患者,那就几乎无法理解患者希望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身世界之内,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对他加以判断,以为这样就能理解他。他不需要这样的理解,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彻底承认他的独特性和差异,承认他的独立和孤独以及绝望。

其实,应该把个体的特殊经验至于他整个在世界的前后关系之内去理解。阿道夫·麦尔(Adolf Meyer)认为,精神症状是病人企图用来治疗自己的一种不适当的尝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适应不良,它可以从病人的生活史中找到解释。莱恩也认为,如果不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疯狂言行的生存性关系,就无法理解这些言行本身。”

诊断是必要的,但只有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才需要诊断,咨询师不能带着症状和诊断去工作,更应该把所有的来访者看成正常的,是人为的规则出了问题。一旦尝试归类、诊断,就会减少好奇和探索。咨询师眼中应该只有事件没有症状,尽量做到不判断,不归类,不贴标签。只有理解,才能让咨询闪光。

[1]邱鸿钟.医学与语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邓翠芸(1988-),女,汉族,广东韶关人,管理学硕士,广州工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中级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精神卫生与临床心理。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咨询师精神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完形填空专练(五)
心理咨询师咨询中的感受及对感受的觉察探研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都有精神病
同感的技术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