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的内容研究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成才资助困难

舒 蒙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的内容研究

舒 蒙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不仅关系到困难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也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经济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扶是高校资助部门的重要工作,然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并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过程,需要的是高校相关部门和教育者协同配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的过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全方位帮扶 内容研究

一、资助帮扶:构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实后盾

资助帮扶是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而成长成才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帮扶措施。当前,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起以“奖、勤、助、贷、补”为主要方式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资助体系建立以来,资助金额逐年提高,资助覆盖面不断扩大,受助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当前各高校的资助体系仍有很多不完善和不健全的地方,如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这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实操性的认定标准,也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的研究热点。第二,还有资助对象的选择问题。这里面也存在一个导向性的问题。例如偏重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优点是从资助工作的初衷出发,尽可能的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然而,这也会出现问题,即贫困的标准难以准确界定和量化,主观因素太多,并且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也难以相互比较与核实,这样会导致资助对象的选拔过程变成学生“比惨”的过程,部分学生也会为了获得资助而弄虚作假,一部分和老师关系亲密的困难学生机会更大。抑或将多种标准结合起来,那么,结合的标准又是什么,三者各占多少比例,这都是问题。第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个性化需求问题。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还很少考虑困难学生的个体需求。例如倾向就业的困难生和倾向继续深造的困难生对于资助的需求,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想要继续深造,那么可以主要给予助学金的帮助,充分保障他们的学习时间,有的学生毕业就要就业,那么可以以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奖助学金为主。

因此,当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还需要继续科学化、深入化和精准化。

二、思想帮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脱贫的重要途径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校正个人的思想行为,使其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健康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1]因此,想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经济贫困所带来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长成才,除了对他们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和帮扶以外,高校还要在思想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一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帮扶,最重要的是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的看待自身的贫困,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面对贫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这是命运或者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这种贫困观容易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偏狭,看问题想事情容易偏激,遇事就怨天尤人。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贫困是一种耻辱,耻于面对自己的贫困现状,这种错误的贫困观导致他们难以坦然面对自身的客观实际,更谈不上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就是要引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贫困现状,让他们明确这种现状不是他们的错,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并且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更加可以转化成自身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一种磨炼。

另一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帮扶,使他们在正确的看待自身的贫困的基础上,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自信和勇气,要“在精神上帮助学生,培育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首先,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找出自身优势和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和勇气。要引导他们敢于通过自身努力在学业、科研等方面同其他同学展开竞争,也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因经济条件限制在社交、才艺上的不足,扬长避短,树立和勇气。其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贫困的自信和勇气,还要发挥榜样人物的激励作用。中外历史上不乏在贫困中成长起来,最终对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各高校也不乏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榜样人物的宣传,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对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自信和勇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最后,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改变自身贫困现状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把追求个人物质财富作为人生唯一目标和价值追求。

三、交往帮扶: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因此,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长成才具备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由于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制约,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主要是指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平时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活动和公开表达的场合机会,因此不善于沟通和表达,在公共场合害羞、紧张和局促不安。其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物质保障。由于经济条件紧张,他们可能没有多余的钱用于舍友以及班级聚会的分摊上而放弃此类聚会,或者没有足够的钱准备同学的生日礼物而错过生日聚餐,也或者没有钱去买必要的服饰、器材等活动用品而不能参加自己向往已久的兴趣社团,亦或是需要在课余时间做兼职而没有时间去担任学生干部。第三,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的机会较少,并且范围狭窄。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摆脱当前困难的重要能力,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帮扶工作。首先,学校层面,要有一定的物质和制度作为保障。学校组织各类针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素质和技能的社团和小组,并且由学校购买必要的活动用品。其次,各社团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团和担任学生干部的热情,有意识地吸纳他们参加学生社团组织以及担任学生干部。这些措施是通过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机会以及扩大交往范围,引导和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终走出人际交往的困境。

四、学业帮扶:筑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

首先,难以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迅速切换而导致的学业问题。大学新生如何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一直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一般大学生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生入学教育,基本上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然而,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在原生活地区形成的学习模式、生活习惯与大学所倡导的学习及校园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学业方面的困境。其次,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还不均衡,存在着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从微观层面看,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处于劣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享受高考民族或者专项政策进入大学学习,因而学习基础或者部分课程(例如英语、计算机等)弱于其他同学。第三,沉重的经济压力分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当前我国高校的资助体系还只能基本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用,在读期间困难学生还需要解决生活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必要开支。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通过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兼职赚取这些费用。这些兼职活动不可避免地占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课余乃至上课时间,也分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产生学业问题。此外,高校在选择资助对象时,除了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多或少会把学业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这一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选择标准上也显得客观公正。然而,学业成绩比重过大,也有弊端,会产生资助上的“马太效应”,成绩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更多的资助和奖励,而学习能力差的困难学生获得较少或者没有资助,这一方面因经济情况没有改善而影响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没有获得认可,更加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因此,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学业帮扶,一方面要在拓展资助渠道、加大资助力度的基础上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走出学业困境,顺利成长成才。

五、就业帮扶:阻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帮扶,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和家庭状况的改善,也关系到能否成功阻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的代际传递。

首先,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观存在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受错误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不愿意去平凡的岗位工作,也不愿意再回到基层或者农村工作,渴望扎根城市,倾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传统观念上的好工作,这就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面狭窄。二是过分低估自己,甚至有自卑倾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不敢应聘自己心仪的工作,也无法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能。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开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讲座和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就业规划。其次,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与其他同学相比,在某些综合素质方面如人际交往、电脑操作、体育文艺特长等方面有所欠缺。这就需要高校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担任学生干部、勤工助学岗位、各类协会和社团活动等,帮助他们提升这些能力和素质。第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相比其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资源较少,在就业机会、实习机会和以及信息渠道方面难以获得家庭的帮助,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难以负担过多的交通、食宿等就业开支,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与实习机会。这就需要高校就业部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

[1]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93.

[2]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9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舒蒙(1987-),男,土家族,湖南慈利人,硕士,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成才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到让孩子成才,必须先教孩子成人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