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之初探

2017-11-25刘芷含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学校

刘芷含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之初探

刘芷含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主体组织,在当前形式下呈现出多样化、差异性、网络冲击等特点。自2016年《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中更将高校社团作为外围延伸手臂放在了团学组织格局重要的位置上,也映衬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所存在的发展方向不清晰、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指导工作不到位、经费不充足等现实问题。据此,笔者具体提出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建立导师责任制、建立合理经费制度等相应改革方案。

高校学生社团 管理机制 导师责任制 经费制度

自2016年《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中更将高校社团作为外围延伸手臂放在了团学组织格局重要的位置上。在如此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学生社团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并存在一些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时代背景及对高校社团发展现状的影响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社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社会浪潮中,既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又迎接着外来文化的舶来与冲击;既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充裕,又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成家立业的压力。改革开放令他们在成长的环境中接触了更多的新鲜事物,思维也更加开放;在这种背景下,新一代大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更加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强。综合上述特点,由当代大学生组成的社团也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多层次的发展需求。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加大了学生社团中个体的差异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从该纲要可以推断出,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的各大高校将会不断扩大生源,持续增加在校生人数。其实高校的扩招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发展趋势。而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也渐趋复杂,个体差异也随之增大,它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颖的社团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已经被联结成了一个紧密的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互联网俨然成为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同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联络方式、聚集方式。手机,网络,微信、QQ等聊天软件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这种行为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新型社团形式的产生,如网络虚拟社团的出现。电话会议、网络会议也同时成为这些新型社团的主要交流形似。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学生社团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社团形式日趋多样化;另一方面,更加新颖的社团形式不断出现,社团内部的差异性也不断增加。

二、高校学生社团现存问题分析

当高校学生社团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冲破了现有体制的容纳度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矛盾与新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不明晰

随着越来越多种类的社团的出现,许多社团反而丧失了自身的特色,没有了独特的发展理念。很多高校仍然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学生会组织下设立社团部以开展社团工作,在这种指导理念下,社团的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活动范围内,缺乏凝聚力与吸引力。而究其本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其实是因为多数高校并未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地位,没有真正将社团工作纳入到自身的发展规划中。而学生社团由于无法得到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资源的调配上,都无法实现全面充足的发展。

(二)学生社团内部缺乏科学管理机制

首先,在社团的成立上,一些学生社团的申报审批流程存在问题。一些新出现的学生社团为了图方便,不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完成社团成立的申请、审批流程,这些未登记未注册的“无证”社团由于不在学校的管理档案里,脱离了学校的“管辖”,致使学校无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其次,在社团的运行上,一些学生社团因不按章程办事而在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上存在混乱;再次,在社团的内部设置上,一些社团由于自身设立的部门超出了其能承载的极限,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多部门争管一个项目或者各部门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最后,在社团的管理制度上,一些社团在构建内部管理体制之时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导致成员分工不明确、主人翁意识不强,社团内部缺乏凝聚力,社团管理混乱,人员流动频繁,会员大量流失。

(三)学生社团外部指导工作不到位

在一个学生社团中,指导教师往往起着指点社团发展方向、监督社团运行情况、纠正社团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作用,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中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社团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学生社团普遍缺乏固定的导师制度,这就导致社团导师的不稳定,而变动频繁的导师必然不利于社团工作的传承和开展,;第二是因为学校往往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往往不纳入职称考评体系之中,导致指导教师在社团的管理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第三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非专职的,由于自身精力有限,他们一般只会在本专业对于学生社团的活动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及其整体发展甚少关心。导致社团发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充足

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来自学校的划拨,第二是来自学生会员自行缴纳的会费;第三是校园外的商业赞助或者社会捐助。一般来说,一所高校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学生社团,这就意味着学校对每个社团的经费划拨是及其有限的;而从学生自身来说,由于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没有正式的工作和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主要是依靠父母的供给,他们自身所能缴纳的经费也是很有限的,一般社团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很难满足基本活动的展开;商业赞助或者社会捐赠无疑是获取大额经费的好方法,但是学生自筹经费的能力有限,渠道也比较窄,一些人数少、影响力相对较小的社团在这方面更是捉襟见肘,导致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经费的缺乏会导致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无法调动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社团凝聚力差,成员流失率增大,学生社团运转困难。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改革方案

(一)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必须坚持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坚持学生是社团发展的根本目的,学生也是社团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二)完善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方面,在社团的成立上,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团成立标准和审批制度,将社团的申报、审核和批准三个关键环节落实到位。笔者认为可以从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两方面着手进行社团成立的审核和批准工作。形式要件包括社团是否准备了完备的申报文件、社团的发起人是否达到了法定人数、社团是否具备专业的指导老师等条件;实质要件包括社团的成立宗旨与发展方向是否是积极向上并且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社团是否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以及品牌价值;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上述社团准入制度的建立,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社团的质量;又方便了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可谓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在社团的运行上,可以采用考核的方法以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考核指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各项完备的考核指标,以量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保证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社团内部是否有严密的规章制度,社团的成立、运行和发展是否严格按照上述规章制度执行;第二,社团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出现机构冗杂、部门分工不清、社团内部人浮于事的情况;第三,社团是否会定期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如何;第四,社团的内部凝聚力如何,是否经常出现会员退出社团的情形;第五,社团中是否会出现例如向会员私自收取会费、开展不符合规定的活动、逃避学校监管等违规行为;第六,除了对社团进行考核之外,对社团的负责人也应该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他们在管理理念、工作成绩、文化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作为。依据社团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结合各个社团的具体情况,以决定对各社团采取的政策,包括奖励和淘汰。奖励可以包括对社团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以及对在社团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给予的学分奖励和物质奖励等。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学生社团,可以让他们限期整改,再对整改之后的学生社团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如果考核结果仍然不合格,则准用淘汰机制,撤销社团。通过这种考核机制,就形成了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激励社团成员及社团负责人认真负责地运行社团;另一方面也时刻对社团成员起着警示作用。

(三)建立导师责任制

首先,需要建立固定的导师制度,即规定社团的指导老师,导师在社团的任职期间,除非有特殊情况,不允许任职的变动;指导教师应把握社团发展方向,对社团的日常运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监督社团中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导师还应该对社团的日常行为负责;

其次,应该将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量纳入考核激励的范畴中,对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给与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指导社团更好的发展。

最后,在非专职的教师进行社团专业领域内的指导的同时,学校应该同时聘请更多专职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一方面,专职的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团的运行中;另一方面,专职的教师相对于非专职的教师来说,对社团指导也更具经验。

(四)建立合理的经费制度

首先,从源头上来看,社团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应该在社团经费上投入更多的财力。学校可以一下两方面发挥经费的作用:第一,增加社团活动的经费。学校的专项拨款是大部分社团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而这些经费在面对大规模的社团活动时往往是杯水车新的。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社团经费的投放数额。同时,为了保证经费的高效运用,应该实施项目申报制度,在举办大型活动之前,若想要获得学校的项经费支持,学生社团应该制订活动策划书和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获得审批后可以获得项目经费;第二,加强社团场地建设,活动场地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学校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场地使用制度,为社团活动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同时,应该建设一些配套的场地设施,如学生活动中心,以满足社团的发展需要。

[1]杨帆,夏之晨,许庆豫.高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的优化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71~79.

[2]郭思灵.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6(02):125~126.

[3]孙海清,陈尧.探析新媒体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影响[J].今传媒,2015(04):120~121.

[4]张澍,曾灿.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11(06):16~20.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刘芷含(1990-),湖南醴陵人,硕士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助教。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学校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学校推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