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

2017-11-25闫三会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补偿心理儿童

闫三会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

闫三会

通过关注学前特殊儿童潜能开发注重心理和生理干预,营造温馨教育环境。关注特殊儿童主体地位,“启发式”自我反思的教育补偿,“自由式”体验生活的教育补偿等方法的研究,以其对学前特殊儿童早期教育起到有益的帮助。

学前教育 特殊儿童 教育补偿

缺陷是引发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所在,因为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缺陷给特殊儿童带来的功能缺失或不足,对特殊儿童的未来和现实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要改变这种功能缺失或先天不足的状况,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利用特殊教育这种效途径来进行补偿。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缺陷补偿是给特殊儿童关爱的一方净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创设安全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用无限的爱心进行特殊教育补偿,就会激发特殊儿童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一、学前特殊儿童缺陷教育补偿潜能开发注重的问题

(一)注重生理补偿与心理补偿的干预

在补偿教育中,必须克服“重生理补偿而轻心理补偿”的倾向。特殊儿童不仅具有健全儿童一般的心理障碍.还具有因其生理障碍而导致的特殊心理障碍。学前儿童的成长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环境影响,更因其在生活技能和学习方面比健全儿童面临的困难多,可能会加重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由于他人的异样眼光会让特殊儿童在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产生影响,就要着重教育特殊儿童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科学的对待和认识残疾,积极创造补偿条件面对现实,完成自我超越,就会提高意志力,战胜自卑和消极的心理。

(二)对学前特殊儿童主体地位的重视

选择学前特殊儿童在0—5岁之间进经行早期教育是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的关键。在关键期内对特殊儿童的听觉、视觉、触觉、语言的发展和适宜的刺激,是对提升其语言、运动感知觉和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特殊儿童很少有自己能够做主的机会,教师或家长往往取代了特殊儿童的主体地位,帮助其完成必要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自主能力的开发。要真正让特殊儿童成为教育补偿的主体,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不要给孩子设计生活蓝图的同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意愿,要从特殊儿童的客观需要和兴趣出发,真正做到以特殊儿童为中心真正体现特殊儿童的主体地位。

二、学前儿童特殊教育补偿的方式

(一)“启发式”自我反思的教育补偿

教育补偿可能无法对缺陷本身产生改变,但能最大程度的促进人生命自觉完满趋向。对价值观生成、人格培养和知识经验等维度的认知具有一定影响。家长要帮助特殊儿童建立起把握自我缺陷和自我存在意义,了解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缺陷,真实地把握自己认清自己,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思考。当特殊儿童将其意识与自身存在价值作为反思对象时,就体现了自我意识统一的思想特性。是特殊儿童对自我对话自、反观自照和自我批判的意识结果,是特殊儿童自我建构对生存意义的思考。通过反思人生存的意义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弄清我是谁为何而在,从反思中是实现教育补偿中自我价值的存在进而增加超越缺陷的内驱力。

(二)培育理想信念和超越缺陷获得教育补偿

在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陷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阻碍,对缺陷的否定和超越能真正体现特殊儿童的尊严和价值。超越缺陷也成为特殊儿童捍卫尊严的最有利武器,超越“旧我”展现“新我”成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教育补偿就是通过超越现实的缺陷,体现特殊儿童的理想、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从而唤起特殊儿童的责任意识和理想,。它能使人有限目的进行超越,指向对人的以义务和责任的无限性挑战,通过理想和责任的赋予,激发残疾人超越的动机及其与缺陷实存的矛盾张力,并在理想和责任的承担中获得自身价值的确认。

(三)“自由式”体验生活的教育补偿

生命关怀的意义就是要让人回归到生存和生活中去,以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态度关怀生命。缺少对精神生命的关怀,忽视引领精神超越对特殊儿童的作用是人生的重大缺憾。通过关注和感悟生活中的精神与意志,让特殊儿童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与情境,深刻的体验人生的乐趣与意义。唤起特殊儿童的“生活自觉”和“生命自觉”,真正实现“自由式”体验生活的教育补偿和教育关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前特殊儿童不回避缺陷,要客观的正视自己的缺陷,每个特殊儿童的缺陷都有不一样的身心特点。在适应并充分承认和改造缺陷的基础上,通过体的努力,摧毁成长发展过程中制约缺陷新我的“自由状态”。

三、结语

通过生理缺陷的教育补偿,不仅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提高生存能力、提高生存的智慧更要帮助其增强勇气、树立自信、建立自尊,从而完成对心理补偿的干预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做好铺垫。实质上是对自我生存的信念和自身缺陷的强有超越,通过与特殊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互动,通过对环境的改变消除和减少对特殊儿童不利的因素,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找到开发潜能的切入点,最大程度的发挥特殊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潜能。

[1]胡梅,杨思帆.美国有关特殊儿童教育补偿政策的文献综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01):101~106.

[2]李杜.听障生心理补偿教育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2(Z1):59~60.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

本文系2017年度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项目编号:jsky2017042)的研究成果。

闫三会(1985-),女,硕士,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猜你喜欢

补偿心理儿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热力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研究
疫情下的补偿式消费 引爆宠物氪金新时代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解读补偿心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